青岛新闻网3月5日讯(记者 任俊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3月5日,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基地在青岛城阳区上马街道正式开工,在桃源河畔的盐碱地试验田中,数百台现代农业机械同时作业,有条不紊地对土地进行整理,5000多亩盐碱地从一片荒芜变身春耕热土。
与传统的种植方式不同,城阳区盐碱地试验田可谓是科技含量尽显。在试验田中,十几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不同区域巡回喷洒土壤调节剂。据了解,植保无人机采用GPS定位系统,前期只需对作业区域进行测量登记,并标记水塘、电线杆等障碍物数据,再将数据传至手持终端,无人机即可根据设定的线路、区域进行喷洒作业,安全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青岛耐盐碱稻作改良基地的研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紧张忙碌,检测稻种样品,测试种子发芽率,通过对全国各基地水土气候条件分析,选择符合当地光热条件的品种材料,并将种子进行筛选,为各基地的海水稻种植生产做好备种分装。
伴随着开工仪式的启动,5000亩盐碱地将展开全面开垦整理,城阳区将在这5000亩改良土地上逐步插上水稻秧苗,直接带动桃源河两岸13000多亩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助力实现万亩荒滩地变良田,打造形成令世人瞩目的“盐碱地改良生态+稻作改良产品生态+盐碱地改良后种植生态、改造生态”智慧农业发展应用场景。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李继明告诉记者,城阳上马的几千亩盐碱地用的是桃源河的水。“桃源河的水是咸水,是海水倒灌的水,大概的浓度在千分之四左右,要改造到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左右才能种水稻,但是我们在千分之四的情况下也可以选耐盐碱的水稻。我们今年在这里育种,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去选,选耐盐碱的品种。”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表示,海水稻万亩实验示范将种植包括“超优千号”的耐盐碱水稻,万亩片实验示范一期落户青岛市城阳区。张国栋称,其团队计划5至8年改造1亿亩盐碱地,为中国增加1亿亩良田,为世界多养活5亿人口。
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城阳区在“土地改良+智慧农业”领域的先发和引领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
2019年以来,城阳区着力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重点围绕攻克技术、人才、装备智造三个高地,抢占土地数字化产业、智慧农业增值服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国际贸易互通产业四个制高点发起全面攻势,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全面起势。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开工,是城阳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有决心、有实力争取“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设在青岛城阳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计划建设的2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一旦落户城阳,必将对全区加快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和土地占补平衡、跨地区调节市场交易先机,赋予重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