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自贸试验区获批之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再迎重大利好。3月26日,山东下发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方案,聚力打造9大产业集聚区,其中,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布局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范围内。按照方案,园区将推出净地4.5平方公里,发展数字科技、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聚区,5年内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
5年内产业规模500亿元打造世界级一流产业聚集区
按照国际招商产业园方案的总体要求,产业聚集区必须聚焦优势产业,精准招引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引擎性项目,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具体到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数字科技产业方面,将加快推进海信5G+8K超高清视频、安润封测等项目建设,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装备制造、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等全产业链,打造超高清视频终端及设备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机器人制造,引进工业及服务机器人等整机产品和系统集成,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对于本聚集区的项目建设和产业规模,方案中也有明确表述。2020年,推进华大智造、海尔星际物联网、以色列开普路检测设备等项目落地建设,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24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40个,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景表示,以方案为指引,在推进现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国际产业园的招商方案。“数字科技产业方向,会重点瞄准三星、富士康、京东方,而智能制造产业方向,主要瞄准西门子、博世、埃斯顿等,构建形成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推进态势,全面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能级。”
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彰显“世界眼光”
打造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被外界解读为山东“双招双引”的又一大手笔,而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为何又在此次省级战略中脱颖而出,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呢?顾名思义,园区自带的“国际”特性,正是此次被布局的重要原因。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解读说,这一区域集中彰显了青岛优势中的“世界眼光”。
据了解,本集聚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拥有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又紧邻上合示范区,是青岛产业基础最为雄厚的区域之一。中德生态园被誉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生态领域灯塔式项目,曾获温家宝、李克强两位总理倾情推介,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支点”。世界级的优越“先天”资源禀赋,无疑是集聚区在此布局的重要考量因素。
从产业方面来看,聚集区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布局,也并非“无中生有”“平地起高楼”,反而是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以芯片产业为例,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已经落户芯恩、安润封测、上达电子柔性半导体封装基板3家产业链企业,初步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设备等领域。其中,芯恩项目是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青岛市乃至山东省集成电路产业空白。而安润封测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芯片4500百万(KK)颗及光感传感器15百万(KK)颗,实现年产值18亿元。
另外,聚集区内还拥有西门子创新中心、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等智能制造创新平台。 Cosmoplat被评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海尔工业4.0中央空调、海尔滚筒洗衣机等智能互联工厂建成投产。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落户,工业电子、智能家电与物联网三大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这些也是集聚区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布局的突出优势。
园区现有的配套设施,也将为高端产业聚集提供有力支撑。园区目前已落户院士工作站4个,国际人才集聚,为相关产业提供科技人才支持;教育资源齐备,从幼儿园到大学皆有配套;医疗资源丰富,规划三级甲等医院在建;此外,还有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在建,12万平方米集中商业设施投入运营以及约20万平方米双创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是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杨景表示,园区将推动产业园与自贸试验区各类要素的合作联动,突出产业生态优势,实施“标准地”精准招引,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打造国际招商高地。(陈娜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