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夺命之虫”
专家提醒被咬后可能会得这种罕见病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夏天到了,户外活动越来越多,青岛六医感染科专家提醒市民,在外游玩或者进行农耕活动时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一种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虫子——蜱虫叮咬,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生。
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不吸血时,小的蜱虫干瘪如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大小的;吸饱血液的蜱虫饱满如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蜱虫叮咬可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的“蜱虫病”,又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蜱虫体内一种可怕的病毒,即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可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给人,人对此病普遍易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新发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较少,对该病认识不足,致使部分患者被延误诊治,曾被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败血症、登革热、病毒性感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伤寒等疾病。该疾病进展快,重症患者可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大家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人农民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在5-10月份,大多数患者有田间劳作史,或草丛、灌木丛活动史,部分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该病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明确证据显示,接触患者的血液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提示在治疗和护理危重病人,尤其有出血的患者时,应加强隔离和防护。
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症状。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腔道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重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烦躁不安,肢体抖动和抽搐多见于危重病例。
感染科专家提醒市民,在流行季节,如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并有野外劳作或蜱虫叮咬等流行病学史,应及时就医、诊断、治疗,减少重症化及死亡率。
(记者 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