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四季都是高温工作者 他在40℃+的机舱里守护拖轮“心脏”

2020-09-11 06:30 作者:丁淑华 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丨丁淑华 图、视频丨孙志文

“来活儿了,大车带人备车。”接到船长“备车”指令后,王鲁达带上轮机员钻进了近50℃的机舱里,在拖轮作业前,他负责启动辅机和主机,同时对船上的燃料、电气、阀门等各类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一系列操作无误后方可开船。

王鲁达今年35岁,是亚洲最大的全回转拖轮“寰宇六号”的轮机长,也是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轮驳分公司最年轻的轮机长之一。进入九月,青岛的气温逐渐降下来,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已无威胁,大部分高温工作者看到“赛点”,但对王鲁达来说,超过40℃的作业环境是一年四季的工作常态,油污在侧,噪音绕耳,他在高温密闭的拖轮机舱里守护着拖轮“心脏”。

待不住也要待,这是职责所在

2009年,王鲁达大学毕业后进入轮驳公司成为拖轮上的一名机工,从小就喜欢捣鼓机械的他在大学专业学习轮机工程技术,实打实的科班出身。“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轮机作业环境不一般,但没想到这么恶劣。”王鲁达坦言,刚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密闭高温的机舱、随涌浪晃动的船体以及上百个机械设备的检修任务,让他有点手足无措。

在船上,船长操控的是拖轮的“大脑”,轮机长负责就是拖轮的“心脏”,是整个拖轮的力量之源。机舱里的大型设备是两台负责提供船舶航行动力的船舶主机、两台为全船供电的发电机,单是这四台机器启动后机体温度就达70多摄氏度,再加上其他大小设备一起运转,机舱宛如蒸笼一般。

在这样的作业环境下,王鲁达每20分钟巡检一次,记录在册的数据有60个左右,检查的仪表一百个不止,一圈下来大概5—10分钟,出现异常检修时间加倍。巡检一次,他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数次,湿透再蒸干,每天两身工作服都不够换,“就像蒸桑拿一样,经常感觉喘不上气来。”

除了忍受高温,晕船的考验更让他无所适从,“我是特别容易晕船的那一类人,严重的时候吃不下饭,连喝口水都直奔洗手间。”王鲁达说,刚开始工作时经常会怀疑,自己能在这个地方待下去么?

“待不住也要待,这是职责所在。”迷茫时,师傅的一句话让这个正在吃苦的年轻人豁然开朗,师傅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工作是自己的选择,正因为喜欢才有了一次次坚持,只要站上岗位就必须保证船舶正常作业,责任重大容不得马虎。从那以后,王鲁达还是会偶尔沮丧,但再没打过退堂鼓。

狂风巨浪中的救援任务,他提着桶边吐边巡检

在港口码头,拖轮是迎送进出港中外客、货轮必备的大船开靠工具。除此之外,拖轮还担负着海上救援任务,小到遇险落水渔民搜救大到拖拽控制失控大船。险情出现时,就意味着行船伴随着恶劣天气,因此对拖轮各项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要求就更高。

2016年,王鲁达所在的拖轮到渤海湾执行出海作业任务。这天,他们在海上遭遇台风,一艘100多米长的工程船因风浪无法靠泊到母船的作业平台,在海面上随着巨浪剧烈颠簸摇摆,一时间失去控制,情况十分危险。

见状,船长找来弟兄们商议,不能放任情况继续恶化,几个人一合计立即向海上搜救中心申请对工程船实施救援。当时,王鲁达因为台风天气持续出现晕船反应,几乎一整天没有吃饭。

“救援作业必须保证设备一切正常,驶向的是风口浪尖,一旦设备故障,拖轮自身难保,更无法进行救援作业。”王鲁达告诉记者,彼时他是船上的大管轮,职务仅次于轮机长,身负重任,紧急情况下说什么也不能退。他一咬牙,提上桶就钻进了密闭高温、剧烈摇晃的机舱里。吐就往桶里吐,吐完继续巡检。

在大家的努力下,工程船最终安全靠上作业平台。王鲁达也因为这次救援任务吐得昏天黑地,有了工作以来晕船最严重的一次体验,足足有三天没吃一口饭,靠着上船前准备的“晕船营养剂”——吸吸果冻来补充糖和水分。

巡检仔细一分,甲板上的兄弟们就安全一分

恶劣天气不常有,救援任务所面临的紧急情况也并非王鲁达的工作常态,但对他而言,无论天气如何、执行长航拖带任务还是开靠进出港大船,巡检、维修都是雷打不动的。

王鲁达把自己的工作比作“老中医”,除了记录可视的仪表数据之外,“望闻问切”一个也不能少。他一有时间就在机舱里敲敲打打,发动机运转的轰鸣声,设备的振动频率、机舱里的气味……这些都是他判断机械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的依据,“就像给人号脉治病,通过先期征兆,及时找到‘病灶’,杜绝隐患。”王鲁达说。

“越恶劣的作业环境越要保证设备正常,越热的天气越要往机舱里钻。”工作11年来,从机工到三管、二管、大管再到去年成为一名轮机长,王鲁达靠的就是这股不怕吃苦,不敢松懈的劲儿。凭着这份认真,他所负责的拖轮从未出现过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他说,轮机长和机工工作内容其实差别不大,多的是肩上的这份责任。保证船舶作业顺利完成、船员安全归港是这个守护在海面以下,超40℃高温环境下作业的轮机长的工作目标。“不能有丝毫马虎,仪表检查、数据收集再仔细一点,甲板上兄弟们作业时就更安全一点,这样一来,高温环境、噪音、晕船就都算不上苦了。”

“待不住也要待,这是职责所在。”

拖轮作业时,王鲁达每20分钟巡检一次,记录在册的数据有60个左右,检查的仪表一百个不止。

保证船舶作业顺利完成、船员安全归港是这个守护在海面以下,超40℃高温环境下机务团队的工作目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