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青岛故事】“行走的血库”任本祖:我始终以热血待人

2020-06-14 05:30 作者:孙志文 李丽涛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孙志文 实习记者 李丽涛)

“核对动脉、静脉连接无误,开始转机。”听到手术台上主刀医生的信号,任本祖马上确认病人血液状态,熟练地操作着身前的仪器。随着体外循环机进入运转状态,术中病人的回心静脉血开始引流到体外,任本祖迅速投入到长达几个小时的体外循环工作中。

今年57岁的任本祖是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一名体外循环师。体外循环作为大型心脏手术中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在病人心肺功能停止运作的情况下,把人体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暂时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通过人工泵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而体外循环师作为心脏手术麻醉组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在心脏手术中负责操作体外循环设备,用以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任本祖已经和血液打了几十年交道,他深知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也正是和血液的这份特殊缘分,他坚持连续24年无偿献血,累计献全血10200毫升。

在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位“行走的血库”。

从男护士到体外循环师

任本祖的从医之路,似乎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任本祖考上了青岛卫校护理专业,本想学机械专业的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之余又略有遗憾。要知道,在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大学专业的选择就是职业道路的选择。当任本祖兴致勃勃地踏上新的征程时,却惊讶地发现,护理专业基本没什么男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男孩子学护理不是什么很体面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地做下去”, 任本祖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1982年毕业后的他被分配到当时的青岛港口医院开始做病房护理工作。初入临床工作的他,在一次抢救病人的经历中明白了护理的意义。

“那是一个有机磷中毒患者,因为一时想不开而服毒自杀。”直到今天再回忆起来,任本祖依然印象深刻,在经过医护人员几天几夜的全力抢救后,那位患者终于起死回生。“看到那位病人和她家属眼里的感激与希望时,我真的明白了我们拯救的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家庭。”

从最初的病房护理到成为外科护士长,任本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他的敬业。1990年,任本祖被调任至麻醉科从事麻醉护理工作,与病房护理不同的是,麻醉护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专业能力与应急能力,且手术室中长时间的护理操作,对体力也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积累了多年病房护理与麻醉护理经验后,2005年,青岛阜外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开展心脏手术,任本祖参加了体外循环专业培训。在北京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专家的带领下,任本祖凭借自己的努力,用比大多数人少一半的时间就拿到了体外循环师资格证,如今的他已成为青岛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的技术担当。

病人眼中的好医生,同事心中的全能王

青岛阜外医院一直流传着这样一段关于任本祖的佳话,“在那个连手机都没有普及的年代,任老师的家是被病人家属登门拜访过最多次的。”与任本祖共事多年的麻醉科主任付鹏这样向记者介绍。由于任本祖在院内是出了名的专业又敬业,有急救工作的时候,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找他,甚至有熟悉他的病人家属会直接上他家敲门,请他帮忙。

如今,作为青岛阜外医院的体外循环“一哥”, 任本祖常年待在手术室里,比起之前的护理工作,少了一些日常打针喂药的琐碎事情,多了一份谨慎与细致。体外循环的难度,在于循环过程中对血液的监护,由于泵的挤压、管路的松紧度、机器的转速等都对血细胞有破坏作用,加上主刀医生任何一个操作都会影响到体外循环,病人的生理指标每一秒都在变化,任何一点不注意就会让血液循环不畅,其后果直接危及生命。所以不管手术进行多久,体外循环师都得寸步不离,时时刻刻守在体外循环机旁,不能出任何差错。

“任老师六七个小时不出手术室是常事,最长的十几个小时的都有。”与任本祖同属麻醉科的麻醉医生陈林嵩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不能离开岗位,连正常喝水、上厕所的生理需求都成了问题,但对于任本祖来说,这些都是能克服的:“少喝点水,减少不必要的移动,习惯就好了。”

前些年院内体外循环师稀缺,一场手术下来基本都是任本祖一个人盯着,但谁也没听过他有任何怨言。“就在不久前,凌晨三点来了一个主动脉夹层病人,任老师接到值班电话就立马赶来,手术从早上五点半一直做到下午五点多,12个小时的手术里,任老师还兼顾着另一台搭桥手术,那一天都没顾上吃饭。”任本祖的敬业精神是全院出了名的,这种例子数不胜数,因为深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他从不敢怠慢,对他而言,这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在同事们的眼里,任本祖虽不善言辞,但总是会在行动上展现他的细心。“你看看手术室里这些设备的电线都是任老师给捆的。”麻醉科护士长颜春霞边说着拨弄着监视器后捆扎好的电线。仔细看看手术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多达近百根几十米的电线都用扎条整整齐齐地捆扎在一起。

“怎么形容他呢,就像咱们平常开车,上车就走,如果是任老师,他肯定会围着车转一圈,每个轮胎都看看。”这是付鹏对任本祖的评价。“手术室、办公室的门锁坏了也都是任老师一手修的,不仅如此,他还有一门理发的绝活儿,疫情期间办公室里男医生的头发都是他理的。”

在同事们心目中任本祖是个“热心的全能王”,不论工作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能帮一手,包括病房护理、麻醉护理的同事遇到难题,也都会请他来帮忙。

献血24年,他成了“行走的血库”

任本祖的热心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在体外循环师的身份下,他还是一个献血标兵。1996年至今,任本祖已坚持24年无偿献血,累计献全血10200毫升 ,相当于两个70公斤重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量。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任本祖记忆犹新:“第一次献血是30年前的事情了,血是献给了病房的一个小孩。”据任本祖描述,那是在一个日常巡房的下午,有个刚做完唇腭裂手术的小孩术后失血量过多,本来小孩子血液量就少,需要紧急输血时又没法联系上血源。任本祖作为巡房护士了解情况后便进行了血液匹配,正好配型合格,就献了100毫升血。在那个还未实行无偿献血的年代,任本祖进行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从那以后,他就深刻意识到血液的重要性,所以在国内开展无偿献血的第一年,他就踊跃加入献血队伍,直到今天。

不仅如此,在做体外循环的同时,任本祖还兼顾着医院的自体血回收工作。自体血回收是青岛阜外医院正大力推广的一个临床项目,该项目是利用洗涤式自体血回收机,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过滤、离心、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如今,在青岛阜外医院心脏外科手术中该项技术的使用率达到75%以上,每年能回收血液18万毫升。自体血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血源供应不足问题,还能减少异体输血,避免异体血引起的并发症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大大提高大出血时病人紧急抢救的成功率。

在颜春霞看来,任本祖总是做着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事情,心脏手术本就是危重病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多年的献血又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但这些热心事儿任本祖从不声张,同事们都知道他献血,因为总见着他时不时拿回来一些面包和牛奶,但谁都不知道,他已经默默坚持了24年之久。

任本祖:“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深知血液作为生命源泉的重要性。但我国一直存在用血源紧张的问题,全民献血意识有待普及。所以我始终以‘热血’待人,我就是想尽自己一点点力量,为挽救生命出一份力。”

据了解,为了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及献血事业之中,任本祖一直坚持运动,他最爱的运动项目是爬山。不论工作多忙多累,有时间他会去爬浮山。付鹏笑称:“任老师的体力一般小青年都赶不上。”谈起那段最忙碌的日子,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才下班,早上七点又得来医院,付鹏说那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很多医生都吃住在医院,但任本祖依然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里:“后来一问为啥呀,才知道任老师还得回家做饭,不仅自己的父母,连一百多岁的老丈人他都照料得很好,当时就觉着,任老师,我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