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新能源汽车的下一站,青岛能否“氢”装上阵?

2020-10-01 07:58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

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迎着众人希冀的目光,新能源汽车昂首驶进“氢”时代。

日前,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在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7亿元。

政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嗅觉敏锐的城市早有察觉并积极展开行动。

燃料电池目前主要指氢燃料电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或地区陆续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和措施。还有十几个地区明确,将在今年出台相关政策。

眼下,国家层面的政策一出,大江南北都在忙着算账——

氢燃料电池汽车低耗环保市场空间广阔,是新能源汽车的新希望,将培育并带动上下游数十个产业协同发展;正因为是高难度高投入的新兴产业,更容易成为换道超车或拉大差距的利器。在利好政策扶持下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对城市来说实在划算。

于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城市都在一边布局产业,一边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例如青岛。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制造领域,青岛乘借政策东风后来者居上,仅用7年多的时间就让产能从0突破50万,城市“造车梦”不仅实现,还相当出色。今天,面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新机遇,先天条件优越的青岛绝不能错过。

青岛已经进行了前瞻性布局。近两年,青岛开始打造氢能源产业,不断引进大项目,完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从燃料电池到整车制造,再到加氢站,关键节点均有所落地。今年7月,青岛在《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30年,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投入运营3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8000辆,建成燃料电池轨道列车线2条以上。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大约500亿元。

未来10年,青岛如何才能踏准节拍“氢”装上阵,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

1

超车新赛道

在观象君看来,《通知》明显透露出两大信号:一是随着纯电动车政策红利期近尾声,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国家层面重点扶持的新领域;二是率先跻身示范名单的城市群,将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斩获新产业带来的发展新动能。

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何会获得国家政策的青睐?

根据定义,燃料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燃料及氧化剂中蕴含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近年来,燃料电池这个词几乎被专门用来形容以氢作为燃料的反应堆,具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环保,受益于低温氧化的原理,能够做到碳的零排放;二是,与锂电相比,蓄能效果好,续航里程长,充气时间甚至比加油更快。

发展燃料电池,不仅消费者受益,更可以缓解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实现低碳目标。

从产业角度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刚起步阶段,放眼全球,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规划,却没有哪个国家拥有绝对领先优势。

因为太难、太贵了。目前,全球燃料电池汽车都面临购置成本与使用成本的“双高”局面。一方面制氢、运氢、储氢都存在技术难题,进而导致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缺失,推升了使用过程之中的隐性成本,需求难以释放;另一方面燃料电池系统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企,导致整车售价仍高,很难推广。

一个新兴产业从提出构想到成熟完善,必然要经历爬山过坎的艰辛旅程。

中国正在破解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比如国内企业和机构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成本。

近日,青岛康普锐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45Mpa、650kg/d级液压活塞式加氢站压缩机成功完成厂内相关测试,标志着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式加氢压缩机已经具备商业运营条件。该产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商业化应用后将极大降低加氢站的建设及运营维护费用,比现行建站和运行方案降本近50%。

燃料电池汽车或将成为中国在汽车领域实现超车的又一条新赛道。

2

城市眼中的“金矿”

同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被视作城市换道超车或者拉大绝对优势的利器。此次国家“以奖代补”的支持政策,会不会进一步放大这种价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2833辆和2737辆。截至今年7月,我国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不过7200辆,建成加氢站仅80座,并且国内现有燃料电池车大多为商用车。

产销量占比极低,应用局限性较大,“惨淡”现状的背面或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统计显示,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超过850亿元。有机构分析认为,氢燃料是目前鲜有的靠单一能源就可以横跨发电、储能和交通三大领域的能源,也是氢燃料电池市场能够成为万亿产业的基础。

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军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的车商之一。本月,上汽集团在发布首款燃料电池MPV的同时高调宣布“氢战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旗下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表示:“当加一次氢只要3分钟,加氢便利程度、加氢成本得到解决,燃料电池乘用车会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我们把这个答案交给技术和市场。”

在城市的眼中,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是名副其实的“金矿”,一旦成形,将带动整个氢能产业链,从上游制氢、中游运输存储到下游应用,涉及几十个行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当下城市战争可谓寸土不让,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这一广阔疆域又岂能放过?

3

青岛有优势、有准备

有实力的城市都在争相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或地区陆续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和措施。还有十几个地区明确,将在今年出台相关政策。

9月15日,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透露,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将于近期发布,计划到2023年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目标;9月8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力争2025年前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

青岛也不甘落后。2019年9月,青岛市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支持政策;《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正在按程序发布中;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起草了《关于做好加氢站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规划、建设、补贴政策等进行了明确。

此次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青岛有优势、有准备。

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强大的制氢、储氢能力是基础。青岛是老牌制造业名城,工业副产氢规模很大,仅董家口化工产业园每年的工业副产氢就达7万多吨,可保障30-50万辆家用车1年的用氢需求。青岛港作为世界第六大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和液化天然气码头,可以为氢的生产、储运等提供强大支撑。

氢燃料电池汽车归根结底还是要造车。青岛具备新能源汽车的良好产业基础,起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新能源整车总产能已经达到50万辆,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青岛还有氢能“智库”。青岛国际院士港在氢能研发上下手较早,目前正充分发挥技术领先、成果领跑优势,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布局,加大氢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以及无人驾驶的应用推广,推动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的规范化示范,实现千亿级产业链。

截至目前,示范应用落地效果良好。

青岛港参与研发测试的3台氢能源集卡车已经正式投入测试运营;5月、9月,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了10辆13座燃料电池客车和20台F类氢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示范营运,还有20台燃料电池渣土车将于近期投入运营;西海岸新区已完成首批50台氢能公交车采购,青岛真情巴士将在年内开通氢能公交示范线。

4

勾勒出的产业链轮廓

或许是先天条件优越,青岛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实际行动甚至要快于规划。早在这些规划出炉前,青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已经有了大致轮廓。

今年8月,西海岸新区总投资过千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集中举行开工仪式,就在美锦能源位于泊里镇的项目所在地。开工仪式当天,投资超百亿元的美锦氢能科技园也宣告开建。

美锦能源将在青岛落地新能源整车制造中心、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中心、科创孵化中心三大中心。其中,设计产能为年产5000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整车,计划于10月中旬通过工厂审查验收,11月份通过资质公告。

在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上,青岛也有布局。由青岛国际院士港联合同济大学、上汽集团等研发资源并投资建设,5000台燃料电池发动机总装项目已于6月30日投产,7-8月份完成了25台发动机的试生产和交付。

青岛汉缆集团出资3亿元控股上海恒劲动力科技,已在青岛建成试验生产线1条,氢燃料电堆工厂已于8月下旬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一季度完成厂房建设,一期产能5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使用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青岛国际院士港500公斤/日撬装式加氢站已经投入运营。美锦新能源汽车整车厂1000公斤/日固定式加氢站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预计10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营。李沧区也正在规划3000公斤级加氢母站,设计方案通过评审,计划在年底前建成。

5

联合舰队产业互补

这只是个开始。

正在践行“东方氢岛”战略的青岛,目标是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国际化氢能城市,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

氢能产业容量庞大且准入门槛较高,作为下游应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实现从示范到普及,从商用到民用,需要大量不同领域的企业分工协作,无论哪个城市,凭借一己之力都很难覆盖全产业链。

以往补贴政策下,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落地主体主要为车企,此次《通知》将找准应用场景的重任落在了示范城市群上。申报城市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产业链上优秀企业所在城市进行联合。

观象君获悉,青岛将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山东城市群的申报,与济南、潍坊等兄弟城市携手,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这一点,省级层面早有考量。

今年6月,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将济南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会展、商业应用基地;将青岛发展成为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形成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

几大城市的任务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合作必将多方受益。

对青岛来说,与省内城市组成联合舰队,将通过产业互补快速完善产业链,形成合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如此一来,“氢”装上阵值得期待!

作者 |长亭 策划 |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