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传统淡季叠加突发疫情,步履维艰的青岛旅游业如何破局?

2020-10-23 23: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眼下的青岛,比天气更凉的是旅游业。

10月22日下午,青岛市委宣传部和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第七期“青岛大家谈”茶座高朋满座,青岛市文旅局局长、党组书记朱铁一担纲领衔,与一众网络“大V”面对面互动交流。茶座第一个环节安排了石老人城市会客厅、崂山太清宫、极地海洋世界几处景点的实地走访。

十月的青岛美不胜收。观象君跟访过程中,一边感叹青岛金秋时节的美景如画,一边为景区游客稀少而惋惜。

今年以来,青岛的旅游业遭遇突发疫情袭击,近忧不断。

3月才得以开放,4月又暂停开放,5月的假期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期待,暑期的旅游高峰也不及预期,好容易中秋国庆长假有所回暖,旋即又被疫情降了温……这成为今年青岛大多数景区、景点的运行轨迹。

时至今日,尽管青岛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全城近1100万人口的核酸检测,但国内其他城市对青岛和青岛人的“畏惧”并未完全消退。青岛人出城不易,外地人入城更难。当许多城市旅游消费恢复到去年八九成甚至超过去年同期的时候,青岛却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更令人焦急的是,青岛旅游业的远虑从未曾远去。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文旅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一个知名度高的滨海度假城市。但从近年来的旅游数据看,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旅游业收入,青岛在旅游城市中的排名下滑明显。

座谈会上,朱铁一直言不讳地摆出了青岛文旅产业的短板——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景区景点发展水平不高,周边配套设施不足,规模化游乐设施与城市定位不匹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可以说,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青岛旅游的秋冬淡季越来越淡。

近忧和远虑怎么破?在本期的座谈会上,官方和民间的思想发生碰撞……

1、疫情引发的近忧

青岛从不缺少美景,秋季尤甚。

第一站,石老人城市会客厅。这里柔软的沙滩、湛蓝的海水、花园般的绿化,还有美丽的书店,构成了繁华市区不多见的绝佳景区。尽管是工作日的下午,依然有人在沙滩上漫步,在书店里小憩。

相比之下,广袤的崂山风景区稍显寂寥。在太清宫景点,昔日排队进山的熙攘景象不再,一圈逛下来,游客也十分少见。根据崂山风景区当日的统计,检票总数5501人次,其中门票3419、卡证2081。山东省内的客源占到67%以上。

回顾2019年,崂山风景区年接待游客462万,平均一天的接待量达到1.26万以上。而记者翻查当前的预约情况,11月1日-5日,预约客流总量预测最低的一天2000多,最高的一天7000多。

第三站是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下午同样游客少见。馆里的小吃摊都已经歇业。“这里一天的运营成本大概30万元,至少要2000名游客入场才能覆盖成本。”朱铁一坦言,目前远远达不到这一客流量。

不得不说,今年疫情对文化旅游业的堪称重创。青岛大多数景区都是3月复工复产,4月又暂停开放。五一几乎没有回暖。据监测,青岛A级景区47家,共接待游客64.29万人次,同比下降79.57%;营业收入804.57万元,同比下降90.65%。

中秋、国庆长假前,青岛出现2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中国疾控中心“定调”,省上“表态”,但仍有不少游客选择“放弃”青岛。2020年国庆、中秋8天长假期间,青岛共接待游客447.58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60%;实现游客消费46.45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50%。和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几乎垫底。

今年长假,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接待游客人次均超过了1000万,成都、武汉是青岛的4倍多,西安是青岛的3倍多。大多数城市的客流已经恢复到七成以上,北京、苏州、佛山等地更是超越了去年同期。

更令人揪心的是,10月11日,青岛发布了新增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消息。随后,青岛拉开了全城核酸检测的大幕。同时,外地多城市发布不建议入青的通告,多城市入青的大巴、航班暂停,青岛人出青也受到限制……青岛旅游业受到致命打击,很多业内人无奈地表示,“当下的处境要比春节后更严峻。”

2、短板缠身排名下滑

尽管经过全员核酸检测,现在的青岛已是最安全的城市,但实际上,进出青岛的路并未真正恢复,出青岛的人顾虑颇多或者干脆受阻,来者数量则明显下滑。

“大V”磐石之心写道:当我准备去外地出差的时候却发现,国内其他省市的主管部门、企业以及部分居民,仍然望青岛人而生畏。自从10月15日到10月20日,我这个月计划的出差均因出发地是青岛而被叫停。

在很多外地人看来,进青岛或有风险,旅游更是能免则免。

疫情给青岛旅游业带来了冲击,但此时此刻,已入秋的青岛还要同时面对传统旅游淡季的降维打击。

作为北方的海滨城市,秋冬季的寒冷是青岛旅游业的不利因素。问题横在路上很多年,各种方式方法探索过、尝试过,有些起色,但仍未真正奏效。更令人心焦的是,从整体上看,近两年青岛的文旅产业并不乐观。

2019年国庆假期中,青岛接待游客数量约758万人次,北上广不必说,与郑州、无锡、合肥等城市相比,也已经落后很多。重庆3860万游客的数量是青岛的5倍,成都、武汉是青岛的3倍,杭州、西安、广州、郑州、合肥是青岛的2倍左右。

早在2014年,青岛还位列国内10大旅游城市。彼时,西安、郑州等还榜上无名,重庆也与青岛没有拉开距离。如今短短6年过去,青岛明显落后了,差距越拉越大。

究竟差在哪里?

有人说,青岛历史短暂,缺乏文化底蕴。事实上,青岛虽然历史不及西安、南京等古都那样厚重,但文化底蕴并不匮乏。更何况,深圳是更为年轻的城市,如今旅游成绩却超越了青岛。

座谈会上,朱铁一直言不讳地指出,青岛的文旅产业短板明显,文化底蕴挖掘不透,景区景点发展水平不高,周边配套设施不足,规模化游乐设施与城市定位不匹配,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其中,景点发展水平上,青岛在省内都不算拔尖。目前,青岛只有一个5A级景区,烟台、威海分别有两个5A级景区;青岛的4A级景区26个,3A级景区67个,总数在全省也不是最多的城市。

更有自媒体人提出:过去几年,西安有大唐不夜城、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成都有宽窄巷子、歌曲《成都》,重庆有洪崖洞、魔幻高架桥,网红景点、网红城市轮番上演。青岛在城市经营、宣传上明显不够,景点、热点的推陈出新也无法满足游客需求。

可以说,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青岛旅游业基本面欠佳,秋冬淡季越来越淡。

3、延长优惠和扶持政策

疫情的风波还未平,传统旅游淡季将至,青岛该怎么办?

此前,面对疫情的冲击,青岛的文旅产业展开了一系列自救和扶持行动:减免租金、降价促销,景区抱团取暖捆绑式售票,以及在线旅游、一码入园等加速互联网化的升级行动。

7月6日,青岛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了20条具体措施,扶持发展文旅产业。

为了重新聚拢人气,自8月1日起,青岛市12家国有政府定价A级旅游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门票开放。

一系列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以景区免票政策为例,不到两天时间,青岛免门票开放的12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要知道,今年3月,一些景区、景点重新开放之时,每家平均日客流量仅百余人。

6万人次的游客,虽然门票免费,但对景区其他经营,以及餐饮、酒店、交通等周边配套的拉动非常明显,对青岛这座城市正常运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信心。

经过长假后疫情的冲击,叠加秋冬传统淡季,青岛的文旅产业想要重新“翻身”,在常态化严密防控的同时,各种自救和政府扶持措施都不能断。商家需要在优惠促销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要延长免票政策和对文旅产业的扶持期,而且要赶在今年年底政策到期前提前释放这些利好,稳人心、强信心!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此次疫情暴露出了青岛文旅产业长期积弱的基本面,青岛在解决近忧的同时,更要为解决远虑行动起来。 

4、找准路径躬身实干

针对产业短板,朱铁一提出了五个解决方向:

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青岛文化资源颇丰,但长久以来挖掘不深,包装也不好,没有讲出青岛故事,没有把有价值的文旅资源用好用活。下一步,青岛将在考古资源是下功夫、做文章,做出青岛文旅特色。

对现有的景点提质升级。今年8月1日,青岛执行免票政策的12家景区,90%以上依靠门票收入。这说明青岛景区的运营水平不高,与张家界等知名景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学习和提升空间。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目前,青岛正在组织专家按照级别编写《青岛市导游词》,一方面提高导游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让青岛的文旅产业更加标准化、制度化。

培养新的旅游业态,围绕康养、工业、旅居等领域做深做透,形成规模化、集聚性的“面”,成为青岛文旅产业的拳头产品。

在产业上,青岛将“两手抓”,本土培植和引进并重。已经落户的文旅企业有难题,政府来引导、来服务。而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青岛的规模化游乐设施不足,一直缺乏自带流量、真正意义上的度假酒店。所以文旅项目引进上,未来青岛将精准招引、集中布局、统筹发展。

谈到青岛文旅产业的未来时,青岛“大V”们充满信心,积极发声。

“师大大说青岛”的师晓东认为,青岛旅游可以从“山海城馆”四个主题来展开;

抖音号“明白二大爷”的王云峰说,要把青岛变成一个真正热门高端的旅游目的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讲好青岛故事,“让人还想来第二次”。宣传青岛的温度和态度,树立“大景区、小景点”的观念,把青岛整座城市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有“大V”点出,青岛文旅产业的宣传上,既要有高大上的展示,也要有接地气的互动,要善用自媒体的力量,让城市自带流量……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找准路径、躬身实干、善用媒体,青岛文旅产业的春天可以期待。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