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2月11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张仰运 陈怡帆)日前,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发改委先后公布了2020年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名单,其中,平度市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青岛市级工程研究中心6家,创造了年度新增16家企业的最高记录。同时,平度市2020年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均列青岛市第一。
今年以来,平度市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大创新平台培育力度,积极推动相关惠企政策和资金向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倾斜,有力提升了企业创新支撑能力和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落实政策有力度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各级纷纷出台了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相关政策,平度市敏锐捕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强本市政策扶持,确保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
组织成立3个指导小组,深入走访48家相关企业进行摸排,根据国家、省、青岛市对各类企业的奖补政策,对企业进行分类,从中筛选出基本具备申报条件的企业,精心进行培育。采取政策宣传、上门辅导等方式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找出短板弱项“对症下药”,一企一策制定解决方案,对症下药,确保药到病除,提振企业申报信心。
积极争取青岛市关于对获得国家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和50万元奖补的政策。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认定的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按国家级、省级、青岛市级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今年,平度市获评国家、省、青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16家企业,预计可获得奖补资金1330万元。
培育平台有强度
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梯队化培育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借力政府平台,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创新水平,积极创建申报,享受政策红利,形成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良性循环。
积极借助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加大对相关企业的培训力度,鼓励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通过建立联盟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根据本市产业发展现状,确定重点技术攻关,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平台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立储备企业库,采取多种形式审查、反复比较、集体讨论的方式,筛选出体系健全、机制完善、技术含量高、重视产品研究开发的高成长型企业,作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重点培育对象,按照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种类型,分类实施培育计划,安排专人一对一精准指导。
严格落实上级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主动配合上级部门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实行定期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定期调度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运行情况,围绕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创新投入、平台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管理,开展云培训,组织企业做好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迎评工作,推动创新平台向更高水平更高层级迈进。
服务企业有温度
平度市始终坚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之难”的原则,主动靠前服务,不断推动企业提质升级。
申报前及时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共收集意见建议34条,根据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邀请10余位业内知名专家开展“菜单式”培训,从基本要求、申报价值、指标解释、工作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为企业资料的规范化提报奠定基础,实现培训工作由理论灌输、知识更新向提高企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逐步转变。
聚焦申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求,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根据企业在平台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政策讲解和相关指导。紧扣国家、省、青岛市的政策导向,突出申报企业的最大优势,不断完善申报资料,注重提高申报平台的质量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加强与上级评审部门的衔接沟通,力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顺利通过评审。
对已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剖析,通过建立微信群、点对点辅导、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帮助企业解决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放大优惠政策导向效应,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