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一箱难求”、海运价格居高不下、班轮舱位供不应求……四季度以来,受全球疫情与我国外贸出口企稳等诸多因素影响,海运难题相伴而生。作为我国的重点港口城市,岛城外贸集装箱现状如何?海运价格变化与舱位供需对外贸公司带来哪些影响?近日,记者走进岛城外贸海运市场一探究竟,揭秘“一箱难求”背后的原因。
集装箱供不应求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来自海外的货船靠港停泊,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近期进出口业务量攀升,我们公司连续6天每天的作业量超过3万标箱,创造了新的纪录。”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告诉记者,除整体作业量外,单船的集装箱作业量也创纪录地提升。“去年同期,我们单船的集装箱作业量大致在7000-8000标箱,如今在10000—20000标箱之间,最高时达到了22500标箱。”张军说道。
从下半年开始,国内外贸情况向好,让集装箱成为“高需求”产品。
在距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不远处的一家租箱公司里,工作人员李彬正为调配集装箱的事情发愁。“现在外贸业务量大,集装箱确实比较紧张,而且出口海外的集装箱回流不畅,我们只能尽量协调。”据李彬透露,从今年10月开始,前湾港码头周边的集装箱租赁公司几乎都将箱子租了出去。受国外疫情影响,在欧洲、美洲等地的港口,集装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压,导致很多空箱回不来。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于12月11日涨至1411.98点,历史性地站上1400点,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大部分出口产品都是通过集装箱海运的,航运价格大涨,主要归功于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但也相应暴露出集装箱供应短缺的问题。
不过,港口日益繁忙和集装箱供应短缺的景象,也向外贸人士发出了积极信号,表明国内外贸正在逐步升温。
售价涨1000美元
集装箱的紧缺也顺势推高了集装箱产品的销售价格。
中国出口用集装箱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港口卸货之后的空箱,二是中国造箱企业生产的新箱。“如今二手集装箱不好周转,许多大型进出口企业与船务公司把目光放在了新箱上。近期,20尺柜标准箱的新箱销售价格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李彬告诉记者,在航运集装箱领域,TEU是国际标准箱单位,以长度为20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而去年12月中下旬时,标准箱的价格仅在1600-1800美元左右。
“前两天我帮助船务公司的客户联系集装箱生产厂家,咨询了标准箱的新箱价格,已经接近3000美元了,而且还要预订,短期拿不到货。”从事货运代理生意的赵女士告诉记者,今年八九月时,标准箱的价格仅在2000美元左右,仅仅一个季度便上涨了1000美元。
海运价格也翻番
除了供不应求的集装箱价格在上涨,与之相伴的海运价格也从四季度开始居高不下。
“我们公司主要负责欧洲航线,按照以往的标准,出口一个标准集装箱正常情况下海运费用为1000美元左右,便宜时大约为800美元。而从今年10月开始,海运费开始上涨,到现在这条线的费用大约为5000美元,涨了5倍。”从事货运代理生意的赵女士坦言,去往欧洲、美洲的远洋海运价格并不是上涨最厉害的,近洋航线的价格翻倍更猛烈,例如去往东南亚的海运价格原来在300美元,如今已涨至2000美元左右。
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全球海运价格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根据航线不同,上涨的幅度3至10倍不等。“做外贸生意6年了,这种涨价速度与幅度我还是第一次见。”赵女士透露,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小型贸易商影响较大,很多企业只得选择延迟发货。
搞定集装箱、谈拢海运价格后,还需面对一道新的难题:班轮舱位。
随着国内疫情企稳,下半年贸易商集中发货,让海运班轮舱位需求量暴增。“由于去年及上半年,不少船公司处于亏损状态,于是就相应减船了,通过减少舱位的办法,来增加议价能力。”赵女士说道,货物出口量攀升了,而出海班轮能提供的舱位却减少了,这也造成“一舱难求”的局面。
幕后
国内一箱难求欧美堆积如山
作为全球贸易的“晴雨表”,集装箱有一套完整的运转流程。以海运为例,港口码头系集装箱的中转站,出口企业从货代处订舱订柜,经过出口报关之后,大半挂车组成的拖车车队到集装箱堆场提箱,待集装箱装满货物后送至港口码头出口;班轮载着集装箱到达目的地港口后,当地货主安排清关、提柜、卸货,还箱至码头堆场;当地出口企业订舱、提柜、装货后,集装箱再由班轮流转回国内。
但是,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却影响了集装箱运转的效率。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最近对外发布的一份《关于集装箱产业链企业齐心协力稳外贸促增的行动倡议》称,“因感染人数的增加和防疫措施的要求,(大洋彼岸的)货主无法正常从港口和货场把货物运出,甚至有些货物到港后被拒收,造成越来越多的集装箱无序堆存在港口,这种无序堆存导致航运公司的船舶无法按期靠岸和离岸,也影响了集装箱的周转效率。”
“欧美等地疫情尚存,港口的劳动力肯定较为短缺,清关速度会放慢,使得到港货物得不到及时卸载,让原本可以周转开的集装箱长期滞留国外。”从事多年外贸运输、现已退休的老货代员杨力分析道。此外,三季度起中国出口业务放量增长,也加剧了集装箱的需求压力。
延伸
“缺箱”情况引起商务部关注
一箱难求”的情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东兴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受全球疫情影响,进出口检疫导致物流周转效率的大幅下降,大量集装箱滞留海外,导致全球可用集装箱出现结构性短缺,即欧美箱子太多,中国箱子却不够。缺箱问题叠加,需求集中释放,使得运价进入景气期。从可持续性角度看,东兴证券认为集装箱的结构性短缺有望在近期得到缓解,运价长期维持在现有水平并不现实。
全球前三大集装箱设备租赁公司中的Textainer和Triton都在近日表示,在明年2月中旬之前,集装箱供需状况难以恢复平衡,集装箱短缺将持续到2021年春节之后。
同时,有航运界人士预判,集装箱短缺现象仍将持续至2021年一季度,因此国内已有大的集装箱公司,不敢贸然接下明年第二季度的订单。
外贸行业这一现象已引起商务部关注。12月3日,商务部发言人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随着强有力的措施介入,相信困扰外贸行业的这一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链接
岛城集装箱企业全力提产
受目前航运形势影响,国内许多大集装箱制造公司全力保障新箱订单尽快交付,为外贸出口保驾护航。作为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基地之一,中集集团日前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今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集装箱市场量价均有明显提升,目前该公司集装箱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
位于胶州上合示范区的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集装箱订单。“从三季度开始我们就开足马力,保增长、稳生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从三季度开始逐渐恢复订单,全力提产、保供应,这一态势预计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看岛城企业如何破解“箱愁”
因上半年全球贸易收缩,疫情突发,使海外港口处于半停工状态,导致集装箱企业产能骤降。近来,随着欧美等经济体解封重启经济,需求反弹,外贸企业的订单量增加,但与此同时集装箱海上周转时间拉长,给外贸企业运营带来明显影响。近日,早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出口业务回暖,青岛外贸企业各出绝招应对海运难题。
订单增加却是喜忧参半
“现在手里存了货值将近1200万元的库存在家里,就是出不去,没有柜子也没舱。”青岛耀恩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磊告诉记者,一方面是集装箱紧缺,另一方面是交货时间不能耽误,为此,外贸企业绞尽脑汁。吴磊经营的玻璃制品公司每年大部分的经营利润来自海外贸易,以向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出口红酒瓶、蜡烛瓶、燕窝罐、饮料瓶为主,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关系,公司出口的货品大量缩减。9月中旬,出口需求量开始攀升,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吴磊却喜忧参半,盯着家里的库存单犯了愁。
“从9月底开始至今,公司的库存相比上半年增长了30%,可是我们就是不敢发货,因为没有集装箱,而大部分运往海外的集装箱都因为疫情原因停留在海上无法入港。”令吴磊更头疼的是,现在每箱集装箱的海运物流价格也从1800美元涨到将近8000美元。“每集装箱产品的总价也就5.5万元人民币,现在物流费远远超过了产品费用。”
吴磊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远洋货运价格比近洋贵,所以船运公司会优先选择远洋路线。因此刚开始集装箱紧缺的时候,去欧美的箱子比去东南亚的更缺,“我就选择先把货物散运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集中定柜运到美国等国家,虽然运费贵了一倍,但至少是有箱子可以到的。”吴磊告诉记者,公司注意到了集装箱紧缺的问题,内部制定了应急方案,比如,尽早制订出口计划、提前预订箱子、为紧急货物增加物流预算等。订不到柜的情况下,公司选择将产品降低价格卖给国内经销商。吴磊告诉记者,他时刻关注着海运市场的变化,据预测,明年春节后“缺箱”情况将好转,希望到时候不用为订单多而发愁了。
青岛泡菜端上韩国餐桌
泡菜是韩国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年秋冬季,韩国的许多家庭都会腌制越冬泡菜。但今年入秋以来,受超长梅雨季、台风等不良气象条件影响,韩国白菜大量减产,价格一度飙升。面对韩国的“泡菜危机”,山东菜农和泡菜生产销售商敏锐地抓住机遇,打了一场漂亮的出口大战。
平度市仁兆镇青岛禹璇食品有限公司的冷藏库中,包装好的一袋袋泡菜整齐码放。“这些货马上就要发韩国了。如果明天在青岛港上船,大后天韩国的经销商就能提货了,差不多7天左右这些泡菜就能出现在韩国消费者的餐桌上。”禹璇食品专门做对韩泡菜出口生意,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中秋节前后,可以明显感受到订单量的变化,平常的时候一般是一天发2个柜,一个柜24吨,中秋节前后增长到一天发3个柜。
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共监管验放输韩泡菜23.2万吨,输日冷冻蔬菜20.8万吨,均位居全国首位。“今年7-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下降的趋势已经得到扭转改变,出口量已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出口蔬菜基本盘稳固。”青岛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出口日韩泡菜的主产地平度市,记者从多家农户和公司了解到,受白菜短缺影响,韩国加大了对白菜和泡菜的进口量,还临时取消对白菜、白萝卜的进口关税,因此今年白菜的出口量明显比往年大。量上去了,利润也上去了,相较于韩国的“金菜”,近两年国内白菜成本低廉,且产量充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国内近两年白菜平均价格为1.56元/公斤。国内市场稳定,外国市场供不应求,新的利润空间就出来了。青岛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青岛海关共监管出口蔬菜310.6万吨,同比增长22.0%。
青岛即发集团进出口公司业务往来方向主要为日本,该公司负责人刘部长告诉记者,下半年明显比上半年业务贸易量提升,出口量大,集装箱运送有些紧张,但因为公司的集装箱运输由客户负责和承担,所以公司受集装箱价格和量的变化并没有十分敏感,但对于那些由公司自己承担集装箱运输的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贸易量增大的情况下,承担的压力应该会比较大。
延伸
跨境电商逆势而上解决中小企业难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境B2B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国际站根据行业“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的现状,推出信保物流订单“下单锁价、保舱、保柜、保上船”的保障方案,并且施行拒单、缺箱、甩柜必赔的兜底保障。这解决了不少中小企业的难题。不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虽然提出了保障方案,但出口商仍然需要提前预订。青岛一家从事外贸出口的企业主安经理对记者表示,公司出口货物用的是40HQ集装箱,对接的物流公司是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合作伙伴,但即便这样,也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订集装箱。“缺箱的现象从10月开始明显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一到年底是出口的高峰期,必须加大电商运营人手和海上物流货运量。”
据记者了解,今年跨境电商逆势而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这一新业态已经成为稳外贸的“助推器”。自9月1日起,青岛正式开展海关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工作,增列专门监管方式代码,为跨境电商B2B出口量身打造监管新通道。试点开始仅1个月,就实现出口值1673.9万元。青岛关区开放“9710”“9810”模式首日,青岛城发汇海即落地通关,并是青岛市首票出口韩国“9710”“9810”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成为试点政策便利化的第一批受益者。
链接
我市出台扶持政策进出口增速刷新纪录
疫情阴影之下,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我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加强物流运输,一项项惠企措施被送到企业身边。2020年8月,青岛公布了海运口岸集装箱进出口全链条流程与时限,以方便企业了解口岸“通关+物流”全过程,便利外贸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运输计划,提升了口岸通关和物流效率,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据海关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山东进出口增速在全国进出口值前10位省市中位列第三,而青岛对全省出口贡献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4%,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总额4578.3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半年提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7和2.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刷新了今年以来青岛外贸进出口各月增速纪录。其中,9月份,当月全市进出口623亿元,增长24.9%。其中,出口399.9亿元,增长38.2%;进口223.1亿元,增长6.4%,进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
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钟尚蕾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