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醉心非遗泥牛闹春 平度捏泥人"捏"出一片天地

2021-02-10 11:46 作者:任俊峰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2月10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孙科强 刘军增)牛年的脚步渐近,高杰的工作室里也起了“牛气”。

2月7日,记者来到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高杰位于平度市东阁街道大十里堡村的工作室,他正饶有兴致地揉捏着泥巴,“准备做一只头牛!”

话落手起,一小团泥巴在高杰手中飞速旋转,不足10分钟,一头公牛牛头逐渐有了雏形。“做牛先做牛头,根据牛头的形象和比例,再确定牛身和牛尾的造型,最重要的要传神,赋予其力量感。”

泥巴继续在高杰手中跳舞,高杰也坦言,自己喜欢捏牛。“咱平度就有火牛标志,我捏的牛就是以平度黄牛为原型,反映平度人民勤劳朴实、昂扬奋进的精气神儿。”随着高杰的介绍,不到半个小时,一头顶着犄角、昂头摆尾的公牛有了原貌,硕大的眼睛颇为传神,浑身粗壮有力,“细节上后续还要细细雕琢、最终成型。”

平度自古就沾“牛”势,田单大摆火牛阵、宁戚扣角而歌后著相牛经,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都发生在平度。扬蹄奋进、勇往直前的“火牛”雕塑,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和精神象征。

虽然喜欢捏牛,但高杰坦言,牛塑比猪塑在制作技艺上要求更高。“牛角、牛尾细且长,前期捏制不周,在烧制中很容易断裂。”高杰介绍,从选土、和泥、捏制、阴干、烧制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必须谨小慎微,最终要放进烤炉用1200℃高温烧制12个小时才会最终成品。

在平度有“西城年画、东城泥塑”一说,高杰的泥塑作品在当地已是一绝。经过40多年的坚守和传承,高杰捏泥人捏出一片天地,他的作品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他擅长表现农村题材的“乡土故事”,手法夸张有度,生动有趣,作品屡屡获奖,2020年,高杰也入选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度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

受姥姥、母亲的影响,高杰自小对泥巴情有独钟,经常捏一些小动物,16岁他进入平度文化馆学习国画,工作后,他走上了泥塑创作之路,业余时间创作山水画,并将国画抽象、写意、夸张技巧融入到泥塑作品中。和其他的泥塑艺术家的作品不同,高杰的作品特别“接地气”,玉米地里耕种的农民,街头卖糖葫芦的商贩,村里邻居家的大妈,弯腰捡柴的老汉……都是他的创作对象。

高杰说,泥塑是匠活,做个匠人,要有颗匠心。高杰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纯手工打磨,制作起来十分复杂。“从选土、筛选、晾晒、和泥,到创作、烧制等工序,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准备。”他去老艺人的窑上无偿干活十几天,满满一窑上千件泥塑,他硬是一个人里里外外搬晒,“烧制成功的泥塑,便可永久保存”。几十年的磨砺,高氏泥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个性张扬活泼,形象生动,寓生活哲理于艺术夸张中,表达出生命旺盛的活力。

“我最惦记的是这份传统手艺能够传承下去”。高杰是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度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积极带领协会成员开展平度市非遗传承工作,创建了“民俗艺术大讲堂”“帮戒联盟”“工匠精神进校园”“非遗文化传万家”等四个非遗文化技艺传承品牌,平度泥塑从业者已经从原来的两三人发展到十余人,且成功举办了平度首次“泥面塑十人精品展”。

平度泥塑艺术家除了在当地展示展演传承技艺,还赴外地传播泥塑技艺,吸引了各地艺术家来平度考察学习,为平度泥塑艺术发展搭建了展示空间和传承平台。“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入社区、进讲堂等传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认识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另一方面,还将依托青岛市平度乡土文化发展中心对平度泥塑衍生品进行产业开发,进一步推动平度泥塑走出平度,走向全国,让平度泥塑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高杰说。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