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提要】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两国元首通话举世关注。辞旧迎新之际,这通越洋电话,为两国开展各层级的对话交流开了个好头,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
“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
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上午,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国牛年春节相互拜年,并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辞旧迎新之际,中美元首这次通话,向世界传递了哪些信号?
时机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你说过,美国最大的特点是可能性。希望现在这种可能性朝着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的方向发展。”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对拜登总统说。
今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中美两国元首何时通电话,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都很关注。
几天前,拜登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没有理由”不给习主席打电话,只是“还没有时机”。他还回忆起担任副总统时曾长时间与习主席交流,表示双方“有很多要谈的”。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说,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有过多次交往。中美保持各层级的沟通,有助于相互了解和双边关系的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双方通过多个渠道,各自释放了一些关于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信息。中方对美政策始终保持着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强调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关键在于美方采取什么样的对华政策。
拜登总统不久前表示,自己不会像美国上届政府那样处理对华关系;两国有激烈的竞争,但不需要有冲突。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中国文化中,除夕是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象征。中美两国元首此时通电话,可谓“时机”合适。
对话
“深入沟通”“多开展一些接触”“重新建立各种对话机制”……细读中方发布的两国元首通话新闻稿,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表述令人印象深刻。
拜登总统也表示,美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开展坦诚和建设性对话”。
中美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这很自然,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建设性方式妥善管控和处理。“沟通”“接触”“对话”就是这样的建设性方式。只有沟通、接触、对话,才有可能做到“准确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避免误解误判”。
上届美国政府采取错误对华政策,一个关键方面就是拒绝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沟通、接触、对话,进而导致合作也无法开展。
中美元首此次通电话,为两国开展各层级的对话交流开了个好头。
毋庸讳言,作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存在的诸多分歧是长期的,不可能通过几次对话就能完全化解。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的,“合作比摩擦好,对话比对抗好”,对话作为一种管控分歧、推动合作的方式,在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的角色不可或缺。是否谈得拢、有多少谈得拢是后话,首先要做的是谈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美方近期也在台湾、涉港、涉疆等问题上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这些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中方必将坚定捍卫。对此,美方应有清楚认识,慎重行事。
责任
“面对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承担着特殊国际责任和义务。双方应该顺应世界潮流,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说。
“责任”,是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的一个关键词。这不仅是对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责任,而且是对整个世界的责任。
无论是回顾中美关系恢复与发展历程,还是谈论当前国际及地区重大问题,习近平主席都强调中美两国肩负的特殊责任。这体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的历史远见与担当。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能否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有效合作,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人类的前途与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
上届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讲求“美国优先”,一再“退群”“毁约”“拆桥”,弃国际责任于不顾,与世界大势背道而驰。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致力于“重返国际社会”,虽然在处理国际问题的原则、方式、目标上同中方存在不少差异,但客观上也为中美扩大相关领域合作提供了契机。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美可以合作的领域是很广阔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有合作意愿。通话中,拜登表示,双方“可以在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习近平主席也表示,两国应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应有贡献”,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指出了方向。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动荡变革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发展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国元首通话,是这一努力好的开始。正如双方在通话中达成的共识——“今天的通话将向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监制:刘华、朱冬菊、王绚
主笔:杨依军、王宾
视觉 |编辑:姜潇、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