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宋波鸿)
近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管益辉带领他的11人团队,凭借一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加工技术改造应用成果,荣获了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省级决赛特等奖,并被授予奖金100万元!
左为管益辉。
“这项技术成果,为中国高铁打造了品质过硬的的国产‘膝盖’。”接受专访的管益辉说道,“轴箱体这个部件,以前是从国外进口,费用高、采购周期长、供货渠道受国际不定因素影响很大,曾经是制约我国高速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难题之一。”
坚守生产一线31年,管益辉带领团队对高速列车轮对轴箱加工技术进行创新改进,打破了进口依赖,为高铁轴箱体打上中国造的深刻印记。目前,成果已获专利25项,累计创效4亿多元。
书架里红色证书四大叠
走进管益辉的工作室,会发现他的书架里,摆放着足足有四大叠的大小证书。齐鲁工匠、青岛大工匠……琳琅满目的头衔证书逐个打开,足足可以占满两张桌子。
最新的一个是来自山东省总工会颁发的全省职工创新创效特等奖,奖金100万元,而这几乎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巨额奖金。“我的初心就是:既然我是干这个的,我就是想把它做到最好最完美。”管益辉面对这些荣誉时坦然说到。
1970年出生于青岛即墨,21岁那年管益辉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毕业,进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转向架轴箱体、车轮、车轴、构架等主要零部件数控加工及调试工作。
目前,管益辉已经成长为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技工系列高级工程师,并担任“管益辉技能专家工作室”(中国中车金蓝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于2021年获授“齐鲁工匠”。
关键难题 必须攻克它!
高铁中的轮对轴箱体可以说,就是“复兴号”以及“和谐号”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走行部件,如果把转向架比作高速动车组的“腿”,那么轮对轴箱就相当于“膝盖”。
高铁项目开始实施时,管益辉和他的团队发现轮对轴箱存在加工效率低、返工率高、自主生产率低、检修成本高等问题,尤其是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轴箱体完全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关键难题。
从那时起,管益辉就下定决心攻克这个难题,他决心要让中国的“高铁巨人”换上国产的“膝盖”。
借助工会搭建的职工创新创效平台,管益辉和同事们经过长达7年的试验攻关,最终发明了铸钢分体式轴箱体,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让“中国制造”在中国高铁的转向架上更加闪耀。
“这个难题,我觉得我们团队一定会攻克它,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和我的团队都非常有信心。经过我们自主研发的轴箱体零部件,一个成本就降低了几千元,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价值。”管益辉说。
激发团队创新 坚持"匠心传承"
“我和我的团队合作模式,可能跟其他人不太一样。我会让我的徒弟们在我的成果基础上,重新迭代出更好的成果,激发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完善我们的成果和技术。”管益辉说。
谈及平时与团队成员的相处,他说,“过春节的时候,徒弟们就是简单地给我发信息——师傅过年好!我回复他们,过年好。”亦师亦友、简单亲和的待人模式,也让他成为了团队里德高望重的人物。
坚守一线的过程中,管益辉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运用技术专长,培养技能人才40多名,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9名、中车技能专家9名、央企技术能手2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
甚至,他带出来的徒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更是成绩优异,2018年带徒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获评“优秀指导教练”称号,2019年带徒参加2019中国技能大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获得团体三等奖,为国家轨道交通制造业积蓄了众多人才。
管益辉坚信:“只有好的技能,才能在岗位上有立足之地”,他将技能素质提升作为自己和团队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金蓝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管益辉更是关注并积极参与改革,在技能人才管理、创新工作室建设、专利申报、技能培训等方面,多次建言献策,积极响应打造“三师型”人才队伍号召,始终坚持“匠心传承”。
他说,“带着荣誉,我感觉到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会继续带领我的团队奋力奔跑,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