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3月2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邱建军)日前,青岛市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2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共有10位候选人当选。
他们当中,有把温暖阳光撒进孩子们心灵的专职心理老师,有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的基层税务工作者,有英勇参与搏斗、制服持刀歹徒的小吃店店员,有不畏巨浪、勇救落水船员的老船长,有投身司法工作近30年、潜心研究审判业务和调解艺术的女法官,有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患病丈夫和婆婆的农家妇女……他们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青岛这座文明之城的文明风采。
根据评选结果,平度市经济开发区小学教师段丽风、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教师于明东、平度市税务局白沙河税务所所长许建强获评助人为乐“文明市民”;市南区庆春香小吃店店员肖遥、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居民刘世瑜获评见义勇为“文明市民”;市北区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赵洁、城阳区第四中学英语教师纪克俭、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邵丹获评敬业奉献“文明市民”;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居民王翠贞、胶州市胶莱街道利民新村北店子网格村民鹿元山举获评孝老爱亲“文明市民”。
附:2022年2月份文明市民事迹材料
【助人为乐】
段丽风
人物简介
段丽风,女,汉族,1975年12月生,山东平度人,群众,平度市经济开发区小学教师。
主要事迹
“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路费太贵,爸爸妈妈每年最多回家一次,有时候几年也不回来……”一位皮肤黝黑、普通话不太流利的小姑娘正在发言,她的话还没说完,眼泪就溢满了在座孩子们的眼睛,大家纷纷离开座位,走到“手拉手”小伙伴面前,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只只小手诚挚握在一起,这是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和广西桂林灌阳县黄关镇大倚小学的“手拉手,关心留守儿童”活动中的动人一幕。这次活动,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段丽风带着学生和学生家长,以“爱”为纽带,将“关心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情结绵延千里,送到大山深处的广西。
段丽风的志愿服务情结源于自己平时的班主任工作。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她就“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贫困学生、单亲学生、留守儿童都是她的“特殊”关爱帮助对象。班里有一对双胞胎孩子,父母因为特殊原因离开,俩孩子跟着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外公还患有癌症。段老师知道后,便主动承担了俩孩子的晚间作业辅导,每晚七点多才能回家。要订校服了,要订新书了,要交午餐费了,她都自己掏出钱,让两个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两位老人每每拿起电话,都感动得直哭。学校内有一位脑瘫残疾儿童不能到校学习,段老师主动和其他同事一起,定期给孩子送课,录制讲故事的视频,让孩子每天进行语言训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见解和思维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家庭在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都显得束手无策,渴望教育专家和优秀家长传经送宝。作为青岛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和青岛市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段丽风利用名师效应,创造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家长们排忧解难。她组织选拔部分家长成立“家长宣讲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走进平度市大田小学、长乐小学、胜利路小学、开发区中心幼儿园、昌泰花园幼儿园等地开展志愿服务讲座。2021年暑假,她还和她的“家长宣讲团”成员们进行了家庭教育志愿讲座的直播,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她还将自己的志愿情结传递给了自己班的孩子和家长们。她以“德润平度”APP为依托,成立了平度市第一个以班级组织的“红领巾志愿服务小队”,走上街头,走进田野,捡拾垃圾,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平度市陶艺博物馆,学习传承非遗文化;走进学校,实现贫困儿童的“微心愿”;走进垃圾处理站,慰问环卫工人……在她的影响下,学生家长们也纷纷加入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学生小朔的父亲每学期为学校贫困儿童捐助2000元;小兆的妈妈经常为班级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小汝的妈妈则带着孩子走进贫困山区家庭,为贫困家庭送温暖……2021年冬天,我国南方遭遇了大降温,段丽风又和家长、孩子们一起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大倚小学送去了“寒冬暖衣”,送上了绵绵的“互助互爱”情谊。
从2020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开始,段丽风就带领她的学生们开展了“追寻家乡的红色记忆”系列志愿德育活动。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她带领孩子们紧跟党的步伐,学党史,感党恩。通过多方联系,她聘请平度市党史专家作为班级的校外中队辅导员,定期给孩子们讲党史,感受党和革命英雄的精神;她采用小分队的形式,利用节假日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平度市大泽山革命纪念馆、刘谦初红色文化园等红色场馆,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一年暑假里,她还和部分学生家长走进广西新圩阻击战红军纪念园,近距离感受历史上惨烈的湘江战役;她多次召开“追寻家乡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主题班队会,以此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段老师不仅自己热心志愿服务,还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生和家长,甚至还有别的班级也主动参与进来,这才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精髓所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校长王道鹏对段丽风的热心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因工作突出,段丽风所带的班级曾获“青岛市少先队先锋中队”“青岛市红领巾奖章三星章”“‘圆梦微心愿’活动先进单位”“脱贫攻坚最美微心愿”等多项荣誉称号。
许建强
人物简介
许建强,男,汉族,1968年8月生,山东平度人,中共党员,平度市税务局白沙河税务所所长。
主要事迹
三十步是多远的距离?很近。可是对于平度市店子镇上洄村8岁男童晓松(化名)来说这却是他能跑的最远距离,哪怕多一步都可能危及生命。与生俱来的疾病,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贫困不堪的家庭,则让治病成了不可企及的梦想。
2017年夏天,终于有一道光照进了这个孩子灰暗的世界。那是在2017年8月24日,时任平度市国税局收入核算科科长兼党支部书记的许建强,和同事们一起到上洄村扶贫走访慰问。当来到晓松家时,细心的许建强发现这个孩子有点特别,身体发育的比其他同年龄的孩子要晚些,嘴唇和指甲发紫。他马上关切地询问其父孩子的身体状况,晓松的父亲孙瑞江的眼里立刻涌上了眼泪,好像心中有很多的委屈和内疚。他抽泣着说孩子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1岁多时就发现儿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到医院进行过检查,经查是先天性心脏病,当时医生说需要马上手术,手术费要十五六万元。对于靠种地维持生活的一家来说,这笔费用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至今一直没能接受治疗,只能拖着,能活一天算一天。看到一个50多岁的父亲在自己面前抹眼泪,许建强心里一揪,瞬间产生了救助他们一家的想法。
回去后,许建强立马着手开始了救助晓松的工作。经一番联系,9月5日,许建强陪同晓松一家到平度市人民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晓松患有比较少见的“法洛四连症”,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医生介绍说患上这种病的儿童不仅影响发育,还会危及生命,如果不及时治疗,随时会危急生命。这让许建强震惊不已!医生建议赶紧做手术,但当时平度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还无法完成这个手术,需要到条件更好的大医院去做。看到晓松一家三口那可怜的眼神,许建强更加坚定了帮孩子完成手术的决心。
他马上通过朋友联系医院,当晚获知这种手术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能做,但手术费需要8万余元。晓松一家根本拿不出治疗费用。这笔巨额的手术费怎么来筹措?这是救孩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听着电话那头孩子的父亲近乎绝望的叹息,许建强心头一热,不由得安慰道“别着急,我来想办法!”接下来的几天里,许建强思来想去,想到了曾经看到通过“轻松筹”募捐大病手术费的例子。他决定试试。但是“轻松筹”怎么筹?联系谁?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如何申请?这又是一堆麻烦事。他先是找朋友学习了“轻松筹”的流程和需要准备的材料,一切就绪后,9月14日晚6点,他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发出了“轻松筹”求助消息,并呼吁亲友们帮助转发。
最终,通过“轻松筹”共筹集了8065元善款。这和实际需要的治疗费用还差很多。许建强十分焦心,他继续打听各种能够帮助治疗先心病的渠道,先后联系过外国协会、资助先心病儿童的基金公司、各大医院的救助项目等等,结果都不理想。下一步怎么办?许建强又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突然想到了有个朋友在平度市医保办工作,忙向朋友电话咨询先心病报销的政策。朋友告诉他,目前报销的比例30-40%左右。这样算下来,也只能报销2-3万元左右,还有4-5万元没有着落。不过朋友还说如果是低保户申请保险补贴,报销的总比例可以提高到90%!这一下给许建强带来了新希望。在以后半个月的时间,许建强不断地利用空余时间联系朋友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终于帮着把晓松一家的保险补贴办了下来。许建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10月5日,许建强牺牲自己的假期,专程去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提前联系晓松住院的有关事宜,确认住院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床位。第二天一大早,许建强就来到医院门口,迎接晓松一家人办理住院,陪同晓松做了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在手术准备期间,他还多次从平度驱车赶来看望晓松,给孩子买了拼图和遥控汽车等玩具。
10月13日,晓松终于要进行手术了。许建强又是一大早就赶到医院,给孩子送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孩子抱着红包欢呼雀跃,直到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才交给妈妈。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下午1点30分晓松被推出了手术室,医生的一句“手术顺利”让守候在门口的许建强泪流满面。孩子得救了!这么多天的辛苦值了!
术后,为了彻底帮助这个家庭脱贫,许建强又帮晓松的母亲联系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生计困难。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年,晓松的父亲查处身患癌症后很快就去世了。一家人又再次陷入了困顿之中,晓松的情绪和术后恢复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许建强多次专程去看望、安慰晓松,让他的生活多一份亮光、多一份温暖。2019年,晓松的母亲改嫁了,带着他到了一个新的家庭。2020年,母亲又生育了一个孩子。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晓松不知所措,性格更加胆怯内向,在同学面前越发自卑,开始孤僻厌学起来。许建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联系晓松的班主任商量办法,两次和同事一起去学校探望晓松,给他每一位同学送上小礼物,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身边有这么一位可敬的叔叔做亲人,晓松在同学面前渐渐恢复了自信,性格也开朗活泼起来,和同学们又玩到了一块。2021年1月,晓松所在学校的校长给许建强写了一封感谢信,并特意录制了一段晓松学校生活的视频。看到视频里晓松开心的样子,许建强的心里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
爱心如火,温暖了他人,更照亮了自己。许建强早就知道,在自己岁月静好的生活背后,还有一些像晓松一家那样需要帮助的人。面对这些困难群体,他每次都会伸出援手。这些年他先后为患癌同事捐款300元,为去世同事困难家属捐款500元,向四川灾区捐款850元,参与“送温暖献爱心平度贵州一家亲”活动向贵州山区捐款300元……2009年开始资助父亲去世的孙志恒同学、2013年开始资助父亲伤残致贫的李婉贞同学、2015年开始资助父亲因车祸去世的刘彤同学、2019年开始资助父母病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史璐璐同学、2021年开始资助母亲和弟弟抱病求医家中无固定收入的张梦霞同学……至今许建强已定向资助因家庭变故艰难求学的学生6人,累计助学捐款2万余元。
2021年1月,他调整到白沙河税务所工作。得知当地有几户重残失独困难家庭,就找到民政办主动要求结对帮助。这让民政办的同志们深受感动。民政办相关负责人说:“干了这么久民政工作,像您这样主动寻找贫困家庭进行帮助的人还真不多见!”
点起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许建强的带动下,身边热心公益、参与扶贫帮困的同事越来越多。仅最近两年,平度市税务系统就结对帮扶十多户家庭摆脱了贫困,帮助4位残病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资助80余位学生顺利入学,资助金额达到了8万余元。
我们期待许建强的爱心火种越燃越亮,温暖更多需要帮扶的人,照亮更多的爱心市民加入其中,成燎原之势,共建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获得荣誉
连续9年被评为青岛税务系统优秀公务员,3次荣获青岛税务系统3等功,先后获得获得“平度市十佳道德模范”、“青岛市税务系统最美税务人”、“青岛市税务局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税务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见义勇为】
肖遥
人物简介
肖遥,男,汉族,1993年7月生,重庆市开明区人,现为青岛市南区庆春香小吃店店员。
主要事迹
202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小吃店内没有顾客用餐,肖遥正无聊地刷看着手机,突然听见有人在撕心裂肺地大喊“救命!”,他下意识地冲出门外,迅速左右查看了一下,发现求救的声音是从隔壁店家传来的。他匆匆跑向隔壁店面,看到一个壮汉此时正把隔壁店里的李大姐摁倒在地,壮汉手里拿了一把长刀架在大姐的脖子那儿,李大姐倒在地上,手部受伤,血迹呈滴落状大片沾染在地面上。当时,肖遥什么也没想,也顾不上多想什么,鼓足力气就使劲朝着持刀壮汉一拳打过去,壮汉被打之后,侧身往后恶狠狠地看了他一眼,肖遥当即奋勇上前牢牢地挽住他的脖子,用力将壮汉绊缠在墙根,紧接着右手按住他锁骨,左手压住他的手,用膝盖使劲的顶住他的腰,这样就基本将壮汉控制在地上,让他无再有伤人行为发生的可能。在周围的热心群众报警之后,辖区警察很快就赶到了,民警了解情况后,随后将壮汉控制带走。
整件事可谓惊心动魄,在嫌犯持刀情况下,肖遥英勇参与搏斗,并制服持刀壮汉,成功营救受害人员。事后,听隔壁饭馆的李大姐说起来,才知道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当天中午两点左右嫌犯来到店内吃饭,点了一些饭菜后说是要等朋友来,下午六七点钟的时候,店里的顾客都走了好几波,嫌犯还在店里吃饭,李大姐见店里没有其他顾客就想着先去收拾一下卫生,这时,嫌犯走向吧台,朝李大姐说还想再喝点酒,但并没有去拿酒的意思,而是从身上拿出一只手套戴在右手上,右手背在后面朝着李大姐走了过来,当时大姐突然感到一股战栗,感觉很害怕,便往后退了几步。嫌犯快步走上前来,左手一下子把大姐揽过去,右手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让她拿钱。李大姐大脑空白,只顾大声喊救命,并跟他说:“你吃饭没给钱还让我拿钱。”大姐用力反抗,想用双手往外把刀推开,但是手上瞬间鲜血直流。嫌犯威胁她说:“再喊救命,就杀了你!”大姐力气抵不过他,被他摁在地上。
李大姐说:“当时心里真的是害怕到极致,特别恐慌、脑海一片空白,就是本能身体在反抗,不敢再说些刺激这个歹徒的话。”幸好肖遥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自己的命就交待在这里了。李大姐被及时送往医院,经诊断为右手血管和神经被切断,缝了20多针,她说要不是当时肖遥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是肖遥救了她,也救了她这个家。
肖遥不顾个人安危,凭着果敢,凭着机智,凭着见义勇为的伟大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辉,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壮举。英雄壮举绝非偶然,肖遥的同事说他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的人,能在遭遇犯罪分子时挺身而出这也是意料之内的事。后经查证,嫌犯有备而来,他事先准备了一副手套和一把长刀,并喝了白酒壮胆,故意待店里没有其他顾客后实施抢劫。在该起案件中,李大姐能够逃脱犯罪分子的伤害,完全基于肖遥及时有效的出手相助。
面对隔壁店家大姐感谢,朴实的肖遥露出了腼腆的笑容,“这没什么,虽然现在想起来是有点后怕,但如果再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还会选择救人,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的必然选择。”他说,如果当时因为害怕没有出手,以后的每一天都会后悔自己的懦弱,其实这个事情也不算什么,每一个人面对这样的情况,都会挺身而出。
危急时刻,肖遥丝毫不顾歹徒的凶恶和长刀的危险,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隔壁的大姐,舍生忘死、义无反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深刻内涵,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刘世瑜
人物简介
刘世瑜,男,汉族,1966年8月生,山东青岛人,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2021年9月5日,原本是很平静的一天,但对于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刘世瑜来说,却至今也难以忘记。当天因为海上风力较大,出海作业危险系数较高,为安全起见,在接到上级通知后刘世瑜按照上级要求驾驶“鲁城渔60126”号渔船返航,大约在中午十二时左右突然收到“鲁胶渔60166”号渔船发出的一条求救信息,随后渔船便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生死一线时刻,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出海捕鱼工作经验的老船长,刘世瑜根本顾不上考虑太多,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面对这波涛汹涌的风浪和一望无际的大海,渔船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时的情况十万火急,晚找到求救渔船一秒,船员们的生命危险就多增加一分,他努力的让自己冷静下来,先通过卫星定位确定了“鲁胶渔60166”号渔船的位置,又立刻通知了附近的“鲁城渔60167”号船一同前往救援。顶着十几米大浪,刘世瑜驾驶渔船,朝着事发所在的船只驶去,火速前去救援。在航行途中,他一边通知船上的船员们仔细观察海面情况,一边让船上其它渔民提前做好救援准备,全体船员不顾个人安危,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做好一切准备确保第一时间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由于风大浪急,渔船行驶在海面上,不停地来回摇晃,这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原本约30分钟的航程,行驶了近1小时才到达附近海域,当刘世瑜驾驶渔船靠近“鲁胶渔60166”号渔船遇险人员的位置时,“鲁胶渔60166”号渔船由于船舱进水已经沉底,刘世瑜发现了在波涛中漂浮的像一片树叶似的救生筏,而遇险人员就在救生筏上,随时都有可能被被海浪掀翻的危险,由于渔船比救生筏高好多,刘世瑜小心驾驶,立刻调整船向,控制好油门,驾驶渔船靠近遇险人员,并指挥“鲁城渔60126”号渔船全部船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救援缆绳抛向遇险人员,和船员合力将遇险船员一个接一个地拉上船。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救援,终于将7名遇险船员救上船,此时遇险人员全身湿透,已经筋疲力尽。把船员救上船以后,他们又冷又饿情绪激动,刘世瑜见状找了衣服给他们穿上,做好饭菜先让他们填饱肚子。经告知,还有2名遇险船员下落不明,虽然参与救援的船员们已经疲惫不堪,但是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没有停下救援的脚步,确认获救船员各项体征正常后,“鲁城渔60126”号渔船和一同赶来的“鲁城渔60167”号船又立刻在附近海域展开了搜救,经过长达近6个小时的搜救,依然没有发现剩下的两名遇险船员的下落。此时,接到上级部门通知,海面风力逐渐加大,为确保其他人员安全,要求必须立刻返航。“鲁城渔60126”号渔船便载着获救的7名船员和“鲁城渔60167”号船一同返航。
刘世瑜在聊起当天的施救过程,他说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在这种场景下,如果他们也不去救援,时间一长,慢慢地人就会没了力气,那时候可能连一丝生的希望都没有,自己的良心也会受到谴责。虽然当时风大浪急,全体船员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救援,一不小心可能自己的船也会保不住,但是真的顾不了那么多了......说起当天自己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刘世瑜脸上还挂着羞涩,和大多数渔民一样,他不善言辞,对于自己的所做作为,也觉得不值一提,微不足道,对于勇救七人,他说,这是一种本能,是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大风天的时候海面浪高十几米高,风大浪大,刘世瑜没有顾忌自己的安危,此番英雄壮举,他表现出的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刘世瑜成为了社区里边的高龄“英雄”。其实,刘世瑜能做出这样的大义之举并非偶然,今年56岁的刘世瑜平时团结邻里,乐于助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不断传递着温暖与大爱。
在惊涛骇浪的冲击下,刘世瑜带领其他船员在别人危难之时不顾自身安危施以援手,拯救了七条生命,更是挽救了七个家庭的幸福。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充分彰显了渔民兄弟勇敢、互助的精神风采。不用过多的话语修饰,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描绘他们的大义之举,平凡的生活中,刘世瑜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用大爱向社会传播着正能量!
【敬业奉献】
赵洁
人物简介
赵洁,女,汉族,1964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市北区人民法院家事速裁团队团队长,四级高级法官。
主要事迹
不忘初心,默默传递司法温度。从事法院工作近30年来,赵洁始终满怀对审判工作的热爱与敬畏,怀揣对司法事业的激情与热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潜心研究审判业务和调解艺术中去。她坚持司法为民,坚持在每一个案件中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她的工作作风受到了人民群众高度评价,在平凡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赵洁法官目前所在的庭室是专门审理“家务事”的庭室,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充满怨气的当事人,并伴随着他们的争吵声走进法庭。但她知道要解开当事人心中的疙瘩,法官就必须走进当事人心里,把他们从心灵的死胡同里带出来。赵洁深知,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当事人曾是彼此最信任的人,利益的纷争犹如浮云,永远遮盖不了亲情的天空,诉讼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把解决矛盾的最终希望都寄托在法官身上,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法官耐心的倾听和诚心的劝解。一纸判决虽可迅速结案,但双方矛盾并没化解,案结事未了,可能对当事人的心理及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打开当事人的心结,赵洁将调解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并逐渐提炼出自己的一套快乐调解法,将其总结为八个字,即:“了解、理解、调解、化解”。“了解”是细心倾听当事人是非曲直,排解情绪;“理解”是真心融入当事人现实情境,换位思考;“调解”是耐心给当事人释法析理,调处纠纷;“化解”则是用心为当事人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她相信“倾听可以减轻怨气,理解可以取得信任,快乐可以感染情绪,幽默可以化解矛盾”。用倾听和理解平息他们的怨忿,取得当事人信任,通过适度的引导把当事人的眼前利益拨开,回归到亲情的本真,再通过幽默快乐的情绪和居中合理的调解方案化解矛盾,让当事人“憋气而来,满意而归”。
耕耘业务,速裁巧理千家事务。由于出色的调解能力和办案效果,2012年4月专门成立了以赵洁个人名字命名的“赵洁法官调解工作室”,这在山东省法院系统尚属首例。2012年9月,赵洁同志受邀到市北区司法局做《调解的艺术》的主题授课,结合案例,给社会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讲授调解艺术。2012年10月1日,《人民法院报》整版以《微笑点亮了四面的风——记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赵洁》为题,对赵洁法官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底,赵洁被推荐为“感动齐鲁十大政法人物”候选人。2013年4月,“赵洁法官调解工作室”被评为青岛市妇女维权服务示范站。2013年10月,赵洁法官作为先进个人代表参加了全市法院系统“五位一体”先模报告会,会后应邀将其审理的老百姓最为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十起典型案例编辑成书稿,编入《先模人物案例选》。2014年12月1日,青岛电视台党建频道党建播报栏目对赵洁及“赵洁法官调解工作室”工作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2017年4月,市北法院成立了“赵洁家事审判团队”。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11月成立了“赵洁家事速裁团队”。赵洁以其在家事审判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娴熟的审判技巧成为速裁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启了“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判”的全新审判模式,目前每工作日结案4.2件,调撤率95%。赵洁积极引入人民陪审员、社区居委会和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全流程调解、心理疏导、判后回访、帮扶等多元解纷机制。赵洁多次在12368诉讼服务热线平台值班,负责解答群众关于调解及诉讼方面的问题。
推陈出新,打造家事审判新局面。赵洁所带领的家事审判团队通过与妇联、街道、社区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开展了法官深入社区指导人民调解、面对面接待群众信访、组织法律宣传咨询、进行以案释法等工作。通过走访社区民众、设立民意沟通信箱,公布法官办公电话等方式,把纠纷尽量化解在诉前。与此同时,依托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努力打造互联网时代新品牌,从而提升服务力和影响力。2017年9月,赵洁办理的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关注并进行了全程录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进行报道。2018年3月,赵洁审理的一起继承案件被省内多家媒体宣传播放,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春风化雨,深入社区普法送法。有着多年审判经验的赵洁特别重视法治宣传教育,除了法庭上的审案判案,工作之余赵洁常常撰写办案心得,其办理过的十起家事疑难案件被编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官说:生活常见法律问题这么办》一书,用以指导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应对各类家事疑难问题。赵洁深入社区、老年中心、学校等单位,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2020年12月于市北区阜新路街道成立了“法官@社区”工作站,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赵洁作为一名57岁仍然奋斗在审判一线的女法官,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案件和当事人焦急的目光,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长期超负荷地工作着,她全身心地投入,最大程度化解了民事纠纷,为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获得荣誉:
2012年度荣立山东省高院二等功;
2015年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5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法官称号;
2019年被授予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2021年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法官;
2021年被评为全市法院审判(执行)业务人才;
2021年被授予“齐鲁最美法官”称号。
纪克俭
人物简介
纪克俭,男,汉族,1978年6月生,山东青岛人,中共党员,青岛市城阳区第四中学英语教师。
主要事迹
纪克俭是青岛市城阳第四中学一名英语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敬业爱岗,尽心尽责,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东西协作,脱贫攻坚”,2014年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发出支援贵州的号召,纪克俭第一时间递交申请,家和学校的距离由短短的几百米变成了2190公里。在贵州安顺,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忍受水土不服的不适感,克服饮食习惯的差异,短短一年的支援送教,纪克俭就瘦了整整30斤!
从青岛支援贵州安顺,回到青岛后再出发支教菏泽曹县,前前后后,纪克俭走过了5560公里。2017年菏泽曹县急需英语教师,在无人主动前往支教的情况下,纪克俭再一次主动请缨,并出色完成支教工作。一张张荣誉证书并不能完全承载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这,只是支援送教的一个开始……
刚过40岁生日的纪克俭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西藏,这个被称为雪域高原的世界第三极结缘。2018年8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二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队员之一,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此时家与学校的距离变成了4129公里。这一次,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舍不得家里年幼的儿子,心疼一直一个人操持家务的爱人,更因这几年没能尽到孝心而愧疚于年老体衰的父母。但是此时家人却给了他莫大的支持。父母说:儿啊,援藏是光荣的事儿,我们跟着脸上也有光;妻子说:好好干,家里有我呢;儿子说:我为有个援藏的老爸感到自豪!就这样,纪克俭怀着一颗教育初心,承载着家人与各级领导的关心,背负着党和国家交予的重任,踏上为期三年的援藏之路。
西藏日喀则地区海拔3860多米,属于三类艰苦地区,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60%,克服高原反应是每个到这里的人需要过的第一关。随援藏队伍到达日喀则的第二天上午,纪克俭便开始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第二夜他是在痛苦和挣扎中熬过来的。好不容易坚持到第三天,人仍然昏昏沉沉,胸闷气喘,流鼻血等不适症状,随后几天,纪克俭每天经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但他以坚韧的毅力面对挑战,慢慢适应过来。他想,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援藏”,就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只有承受住大自然的考验,生命才能像格桑花那样顽强绽放。
作为一名已在教育园地耕耘了22年的老教师,纪克俭心里始终惦记着的是课堂和学生。未等高原反应完全消除,他就劲头十足地投入了教学工作。由于教育基础薄弱,这里的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在表达和交流上存在很大障碍。在课堂上,他虽然用普通话授课,但仍很难用正常的语速和学生交流,有时一个字需要复述多遍才能让学生真正听懂和理解。除了语言关,学生的学科基础也较弱,纪克俭耐心为学生查漏补缺,努力适应学生的节奏和习惯,在一天天的磨合中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起来,渐渐打开了教学局面。在日常工作中,纪克俭积极和学校老师加强教研切磋,分享内地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帮助指导教师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取得明显成效。习总书记曾讲过“改变藏区面貌根本在教育”,“西藏教育是争夺下一代的灵魂工程”,纪克俭谨记总书记的教诲,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认真贯彻这一宗旨,通过不断摸索,积极探究适应西藏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很快,纪克俭就形成了一套在西藏这种特殊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效果。也因为出色的工作纪克俭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援藏教师。2019年9月, 纪克俭在日喀则二高成功举行了一节示范课,得到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抓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纪克俭还热心投身公益事业。他和陈寿昌等几援藏老师,联合当地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开展志愿募捐、扶危济贫等活动;在校园里成立学生会爱心社,带领社员到敬老院、孤儿院、社区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在雪域高原唱响一曲爱的赞歌。2018年12月14 日,青岛市“情牵日喀则基金会”到日喀则江当乡光伏小镇进行捐衣捐物活动,纪克俭和青岛的全体援藏老师积极参与,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心和温暖。
进入西藏以来,纪克俭和援藏教师们一直关注贫困乡村的群众和贫困学校的寒门学子,联系内地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组织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捐助活动,共募得扶贫资金5万元,衣物3吨。他们的善举既帮助了大量的学生、老人,帮他们减轻生活学习负担,实现人生梦想;也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增进了藏汉友谊。
选择援藏,就必须放弃许多安逸享受,迎接高原、寒冷、缺氧、危险、孤独、寂寞的挑战,甚至是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风险。援藏,意味着放弃家庭。纪克俭的爱人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坚强的撑起了他们的小家庭。纪克俭的双方老人也顾不上年老体迈,体弱多病了,义无反顾帮他照看着不足一岁的孩子,每每想到这些,一股心酸涌上心头。但是经过与家人的多次长谈,他们一致认为,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家庭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援藏事业重要,援藏工作光荣!
从贵州安顺到菏泽曹县再到西藏日喀则,1800个日日夜夜。纪克俭忘不了从贵州回到青岛那一天,不善言语的老人只能紧紧的把儿子抱在怀里;忘不了多少个日夜自己与高原反应作斗争,忘不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底寂寞,每每连线,视频的那端总是妻子灿烂的笑容,而背后的艰辛他懂却不敢轻易说破。他把这些都化作刻苦工作的动力,积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向优秀援藏典型孔繁森学习,做到缺氧不缺精神。
总书记讲过,西藏的稳定是对全国人民最大的贡献。纪克俭觉得个人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么伟大的事业当中,哪怕能为此做出一点贡献,也是无比光荣的。作为山东青岛援藏教师,纪克俭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情援教,传播山海深情,为西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邵丹
人物简介
邵丹,男,汉族,1963年8月生,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现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青岛西海岸新区东西协作医疗帮扶专家,青岛西海岸新区-岷县东西部协作项目岷县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主任。
主要事迹
邵丹同志爱国爱党爱岗敬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是群众公认的好医生、社会形象好、赢得广泛赞誉、产生积极社会影响。
他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刻苦钻研技术过硬,勇于创新。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东西协作医疗帮扶专家,强忍着妻子刚刚病逝几个月时间的巨大悲痛,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医疗系统东西协作帮扶工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与劳动模范应有的担当和高尚的情操。来到岷县他稍事休息,第二天早上七点就来到岷县人民医院投入工作。他工作目标明确,首先展开对岷县口腔医疗服务能力、需求、医疗资源与技术水平、人才梯队等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对岷县口腔医务人员现状、医疗服务现状及需求的了解,发现岷县人民医院口腔常见病的诊疗工作,稍微难度大点的口腔疾病,就得坐火车几个小时,到离岷县几百公里外的兰州或者成都进行治疗,岷县其他医疗机构的口腔科技术力量,比人民医院还要薄弱,岷县妇保院作为岷县唯一儿童保健机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也仅限于在普通椅子上涂氟。着眼于口腔医疗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按照中央“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协作要求,提出了自己的重点协作近期和远期协作计划。他大胆创新、精准谋划,打破原有的技术帮扶模式,创出“东西部医疗卫生学科建设协作与支援”、“授之以渔”的东西部协作与支援新模式。得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与卫健局、岷县县政府与卫健局、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岷县人民医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向青岛西海岸新区岷县挂职王新峰常务副县长、乡村振兴局、卫健局领导汇报。
在得到了上级支持以及岷县人民医院的殷切盼望后,邵主任用两天时间就制定了岷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学科发展的规划目标、门诊改扩建建议及施工草图。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口腔科门诊的扩建改造,12台牙椅、门诊标准手术室、放射、麻醉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陆续进驻岷县人民医院。原本陈旧的口腔科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口腔医疗中心充满活力。
他的到来让岷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第一台口腔手术,颌面外科、口腔种植、儿童舒适化诊疗等项目有序开展,这样的变化已经史无前例。然而,邵丹主任有更高的目标:他计划在2023年建成岷县第一家口腔专科医院,成为岷县乃至甘肃南部地区口腔医疗中心,让岷县人民治疗口腔疾病不离岷县;三年内把口腔学科打造成定西市重点学科、甘肃省重点学科行列。
他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干一行、爱一行,长年累月的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量及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身体已经严重透支,让他患上严重的颈椎病、网球肘等疾病,6月份病情加重,但还是坚持戴着弹力袖套来到岷县。他白天忍着剧痛忙于门诊、查房、手术、到施工现场指导,白天没时间治疗,晚上在宿舍才有时间请同来帮扶的针灸专家给做艾灸、针灸治疗。短短几个月,诊疗病人七百多人次,引进新技术5项,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讲座6次。他带领开展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微创精准手术60余台。9月30日下午,身在岷县的邵丹主任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向青岛市卫健委专家组汇报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他携同口腔科骨干,在视频会议现场观摩了此次青岛市重点学科届中汇报,让科室骨干都参与到重点学科建设中来,从基础打牢学科建设的基石。还带领口腔科医护人员冒着大雨到海拔近3000米闾井中心卫生院、卡坝卫生院义诊。
他将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口腔科“以德待患、以技取长、以质为本、以信服人”服务理念,“微创无痛”的服务特色,通过言传身教,带到岷县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患者从过去每天十几人猛然间增长到每天五十多人,去接受诊疗的患者一个接着一个。患者增加了,医疗团队必须跟得上,邵丹主任注重人才培养,短时间内引进了口腔医师、口腔护士、口腔影像等专业人员8名,鼓励科里的医生们多学习多进步,手把手地教着他们做,让每位医生的职业生涯都有重点、有目标、有前途,使年轻医生们成长很快,对待工作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口腔科年轻的医生们高兴的说:邵主任来到我们县医院之后,确确实实把协作帮扶工作做到了实处,实打实地在指导,打开了我们职业生涯一个新的大门。
他处处展示着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群众们都争先恐后的挂他的号来看口腔顽疾、陈疾,也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医疗专家团队东西协作树立了形象和标杆。他在岷县人民医院身着的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工作服,胸前佩戴着的是岷县人民医院工作牌。他以此来展示西海岸新区形象并引以为豪,和他同来的还有其他医学专业的五位专家,在邵丹的带领下,六人目标一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为岷县百姓的健康努力,把岷县整体医疗学科水平提高,争取将医疗帮扶打造成东西部协作帮扶的标志性工程,以“帮扶”之石激起洮河两岸全面发展的朵朵浪花。口腔医疗中心项目也成为洮河最美丽的一朵浪花。为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卫健系统争光,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争光,这正是响应实践习主席的号召,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
获得荣誉:
2015年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0年青岛市特色专科-口腔种植学科带头人,青岛市卫生局;
2015年、2017年、2019年青岛市医药卫生B类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青岛市卫生健康委;
2020年山东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2018年度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先进学会个人,山东省口腔医学会;
2018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先进个人,青岛市慢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孝老爱亲】
王翠贞
人物简介
王翠贞,女,汉族,1964年8月生,山东青岛人,群众,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照顾一个常年卧床的病人有多难?要帮其穿衣、洗漱、做饭、擦洗身体、清洗被褥,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那家里有两个这样的病人呢?一忙就是20多年呢?王翠贞做到了!
走进王翠贞的家,简单整洁的小院映入眼帘,可见女主人是一个爱干净的人。见到王翠贞本人,眼神明亮,目光温柔。这20多年的家庭重担,让她身体单薄纤细,但说起过往的事情,她却没有任何怨言。
丈夫眼中贤惠的好妻子。30多年前,王翠贞嫁入了晓望社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丈夫在鞋厂上班,婆婆身体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但1994年的一天,一家人的平静被打破了。
丈夫李泽平长期睡眠不好,经常头疼。这天,在家里干活的李泽平突然感觉双手发麻,用不上力气,几天后就直接卧床了。妻子王翠贞非常焦急,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经过核磁共振等项目检查后发现李泽平患上了脑神经功能失调,还伴有抑郁症。
吃了几个月的药后,李泽平能站起来了,精神也好了许多,一家人欣喜不已。可没过多久,又没法站立了,躺在床上的李泽平能感觉头、脖颈、胸腔蔓延到四肢渐渐麻木失去感觉。王翠贞知道这次的病来势汹汹,不敢怠慢。她带着丈夫辗转青岛各大医院,求医问药,但效果都不理想。面对这样的情况,王翠贞说:“青岛看不好,我们就出去看。”随后的几年里,他们去过北京、上海、石家庄、济南、威海等各地的医院,可是丈夫的病情依然反反复复。
面对从希望到失望的来回往返,李泽平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恶语伤人。看到因病性情大变的丈夫,王翠贞有苦难言,但是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在丈夫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在丈夫平静下来后,她温言宽慰。从丈夫发病到现在已经快28个年头了,王翠贞日夜悉心照料,虽然李泽平依然四肢无法平衡,但是精神状态非常好,在王翠贞的搀扶下也能活动几步了,对于王翠贞来说,这已经非常满足了。
“这个家多亏了翠贞,是她让我坚持到现在,也苦了翠贞,她实在太辛苦了。”李泽平说起妻子不觉湿了眼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翠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也托起了李泽平对生活的希望。
婆婆眼中孝顺的好儿媳。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李泽平发病7年后,王翠贞的婆婆又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头,也需要人照顾。虽然王翠贞还有一个大嫂,但是婆婆与王翠贞相处习惯了,也只听王翠贞的话,就这样王翠贞开启了一人照顾两个病人的生活。
王翠贞一天的时间都在忙碌,婆婆住在王翠贞房子后面。每天早上,王翠贞总是早早起床,来到婆婆家,给婆婆穿衣、洗漱、做饭,忙完这些后赶紧回家照顾丈夫,又是一套同样的程序。忙完这一切生活琐事,王翠贞还要赶到幼儿园上班,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她不能放弃这份工作,只能将自己的时间越拉越长。在周末稍有点时间王翠贞便陪着婆婆聊天解闷,说说村里的新鲜事,说说孩子上学的故事。有王翠贞陪着,即便不能出门,婆婆也不觉得烦闷。
照顾两个病人,王翠贞必须全身心的投入。由于股骨头坏死,婆婆经常半夜疼痛,无法入眠。为了方便照顾,王翠贞安顿好丈夫后便来到婆婆家,跟婆婆睡在一个炕上。冬天天气较冷,王翠贞便在自己本就拥挤的家中收拾出一个房间,将婆婆搬过来。两个病人一起照顾,谁都会筋疲力尽,但是王翠贞总是坚强面对。她定期为婆婆和丈夫擦洗身体、晾晒被褥,两个人从没生过褥疮。
20多年里,王翠贞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面对这样辛苦付出的儿媳,婆婆经常感动落泪,为家庭拖累她而难过。但王翠贞却说:“有一个完整和谐的家是最重要的。”她用矢志不渝的爱,如“女汉子”一般承担起这份义务和责任,也为自己的儿子树立了好榜样,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家风。
儿子眼中坚强的好母亲。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儿子的健康成长是王翠贞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儿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见证了父亲和奶奶的相继生病,也见证了母亲的艰辛。
沉重的家庭负担,让王翠贞有时连儿子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中考和高考,王翠贞也不能陪伴儿子。但王翠贞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已经将“坚强”两个字深深印在了儿子的心里,也体现在了行动中。王翠贞的儿子从小懂事上进,小学到高中一路成绩都名列全区前茅,这也让王翠贞倍感欣慰。
照顾婆婆、丈夫,王翠贞从不怨天尤人。面对儿子,她也总是耐心坚强。儿子高考成绩出来后,询问王翠贞填报志愿的意见。王翠贞说:“报军校吧,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王翠贞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宁波海军部队。这是王翠贞希望的,也展现了这个淳朴崂山妇女身上的无言大爱。
鹿元山
人物简介
鹿元山,男,汉族,1972年6月生,山东胶州人,胶州市胶莱街道利民新村北店子网格村民。
主要事迹
2010年,鹿元山的大嫂因癌症去世,留下两个女儿,大的13岁,小的6岁,看到两个还没成年的孩子,他和妻子心疼不已,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经常给两个孩子买新衣服、文具等贴心物品,逢年过节就将大哥和孩子们接到自己家中一起度过。2013年,大哥鹿元利又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留下这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鹿元山第一时间将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抚养,告诉她们不要怕,今后自己的家就是她们的家。尽管当时他家里并不宽裕,自己也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但一家人生活得也是其乐融融。
为了维持生活,鹿元山和媳妇一起承包了村里的16亩地,每天早出晚归地辛勤劳动,两人靠着双手让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鹿元山平时对两个侄女格外照顾,他说:“她们俩小时候命苦,现在跟着我,不能再让她们受苦了,而且还要弥补小时候受的苦。”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学费、生活费……都努力给孩子提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买衣服总比给自己的孩子买得还好、还贵。为不让两个侄女受委屈,他经常教导自己的两个孩子,要谦让、有爱心。值得欣慰的是,四个孩子相处得极好,学习也不错,还非常懂事。虽然抚养四个孩子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压力都很大,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特别幸福。有一次,鹿元山过生日,小侄女在学校给他做了张生日贺卡,一回家就捧到他跟前,甜甜地叫了声“爸爸”,当场他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下,“孩子第一次叫我爸爸,当时特别感动,觉得日子再苦再累也不算啥,四个孩子围在我身边比什么都强!”
尽管日常的工作非常劳累,但鹿元山依然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经常教育四个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没什么学问,但我知道有学问很重要,我对孩子没什么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多学知识,将来考上好大学,找到个好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人。”
2020年,鹿元山的四叔突发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四叔从小有残疾,一辈子无儿无女,以前我父亲在世,一直跟着父亲住,现在父亲没了,他得了病,我不能不管。”不论多忙多累,他都准时出现在四叔床边,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喂饭递水,擦身穿衣、煎药喂药......医院里的护士都对他赞不绝口,说老人恢复得这么好多亏鹿元山的悉心照顾。老人出院后,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元山。
为了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出院后,鹿元山和妻子继续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起居,平日在家里,他们经常陪老人散步、聊天、看电视、串门......四个儿女也经常陪在爷爷身边,这让无儿无女的四叔体会到了儿孙满堂、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老人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感。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经常不舒服,他们总会及时地带着老人到医院就诊,近两年还经常住院,鹿元山彻夜守候,无半点怨言,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老人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尊敬长辈,大女儿第一次拿到工资就给爷爷买了礼物。
现在,四个孩子都已长大,都非常乖巧懂事。大侄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护士,并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小侄女也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勤工俭学,今年冬天还给他买了件外套,鹿元山高兴地合不拢嘴;自己的大女儿考上山东师范大学,梦想着毕业后教书育人;小儿子在班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去年考上了重点高中。“我今年50岁了,但感觉越活越年轻,孩子们懂事、有出息,长辈健康幸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