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5.1亿,创纪录!市南“告白承诺”:只要企业有所需,党委和政府必定有所应

2022-05-20 22:2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在这个“甜蜜”的日子,市南区用满满诚意,向广大企业告白、承诺。

政企联手,一场捍卫区域发展“首位度”的保卫战,正在市南打响。

5月20日,市南区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企业”大会,明确承诺,今年将为654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5.1亿元,奖励企业的规模和力度,远超2021年的2.6亿和2020年的1.9亿。

大会表彰了为市南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代表,先后为龙头企业、区级经济贡献增幅居前列的企业、区级经济贡献百强中30家行业企业代表、“小金花”企业代表颁发“最铁合伙人”奖。

会上,市南区公布更加优厚的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引进总部企业,最高奖励4000万元;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时尚商业、高端餐饮、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文化旅游、体育赛事、会展等时尚行业发展;为支持金融业发展,市南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应急转贷基金,对新引进金融机构和企业最高奖励1.5亿元。为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市南、创业市南,市南也强化了对人才的奖励扶持。如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对新培育和全职引进的高级人才,最高奖励800万元。

会场之外,一个小细节让不少企业家感到暖心——市南区的主要领导干部们在大会开始前四十分钟,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门口站成一排,一一迎候前来参会的企业家代表。

从“一把手”的亲企重企姿态,到再度大幅优化惠企助企措施,我们能读取到市南区促进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决心。

作为主城核心区,为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市南正通过革新区域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舒适度,加大招引优质项目、培育增长性强的新产业等举措,加快“破茧成蝶”的进程。

01

市南的“最大底气”

市南的竞争对手,首先是自己。战胜自己,破解“成长的烦恼”,方可再创辉煌。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区(县),市南辖区总面积仅30.01平方公里,去除没有行政管辖权的区域,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只有20余平方公里。而且作为省内最早的建成区,市南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已达上限。

正是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近些年市南区在各区市间的首位度有所下降成为客观事实。

不过,纵观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其城市核心区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过产业的解聚与重构的过程。市南的“破茧成蝶”,也是青岛迈入国际化大都市所必须突破的一项命题。

2021年,市南区的GDP总值达到1400.58亿元,从单位面积产值上来看,市南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46.7亿元,稳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能以30.01平方公里面积取得1400亿的生产总值,根本在于市南区的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优势显著——

市南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位于各区市之首,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七成以上,代表该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在全省范围内都是最高的;市南仍然是现代服务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九成都是服务业。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企业的努力。一部市南发展史,就是城区与企业共同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众多企业家植根市南、进取开拓的奋斗史。

长期以来,广大企业家艰苦创业、勇闯新路,9.6万家市场主体拼搏进取、奋力攀登,创造了多个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第一,诞生了13个中国驰名商标,走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广大企业家的不懈努力,让市南区仅以全市2.7‰的土地,汇聚了占全市总量10%的生产总值、15%的服务业增加值、33%的金融业增加值,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综合实力列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57位。

特别是近几年来,面对百年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影响,广大企业家引领企业咬定目标、奋勇奋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培植壮大“四新”经济,铺展了转型发展的新画卷:

158家区域性总部企业、137家大型金融企业(机构)扎根市南、蓬勃发展,166个各类创新平台、2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进取、成果迭出,数字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8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鼎信通讯、海城邦达等6家企业主板上市,新华锦、世纪瑞丰入围中国民企500强……

现在的市南,中国远洋、海信、青啤、华润等一批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根深叶茂、更加繁盛,中石化经纬、松立控股、金东数字、科凯电子、展诚科技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快速成长、熠熠生辉,海信广场、永旺东泰等大型商贸企业聚力促进消费、繁荣市场,首宏医疗、德才装饰等企业加速升级蝶变。

广大企业家带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反哺社会,汇聚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成为市南区敢于追逐新的梦想的最大底气,和实现新的目标愿景的最大动力。

02

重奖,彰显决心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市南要克服“作为服务业核心区的集聚效应有所减弱,金融业等优质资源外迁、‘四新’经济发展不快、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储备不足,没有及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等现阶段发展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进一步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企业的奖励扶持资金从1.9亿增至2.6亿,再涨到今年的5.1亿,不断优化的惠企政策力度,足以体现市南与企业家们同频共振的决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的速率。

政策生命力在于执行。奖励扶持资金要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打通兑现的“最后一公里”。在市南区,2022年兑现2021年度的政策时,从组织企业申报到企业拿到钱,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较往年压缩了60%以上。

政策兑现的时候,往往需要企业准备、填写大量材料,过程十分繁琐。市南区从2021年开始推行“免申即享”服务,将11大类34个奖励事项列入“免申即享”服务项目清单,300多家企业不用申请就能获得奖励扶持资金。

对于需要申报的项目,今年市南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实施的“一窗式受理”新方式,专门为政策兑现搭建为企服务窗口。申报时,由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办事窗口,作为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总服务台和总管家,统一发布政策申报指南,一口受理企业申报材料,各部门并联审核,免去了企业在各部门递交或转交材料的麻烦。

坚定企业家对区域发展的信心,要依靠政府实干一点一滴汇聚。而信心一旦汇聚,必将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今年一季度,市南区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5.5%,远超预期,跑赢了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最初预计的后3位回升至全市第2位;财政收入增幅从前2个月的5%提升至11%,全市排名跃居第3,尤其是取得了税收增幅和税比两个全市第1;市场主体的加速聚集,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910户,其中企业占比达到60.5%,在全市的比重最高。

03

区委书记承诺:“只要企业有所需,党委和政府必定有所应”

此次大会上,市南区委书记王锋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新目标——成为青岛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的核心城区。

作为服务业重区,市南当然有底气担纲此重任。但要实现这一更高目标,还需拿出更多新打法,深度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观象君注意到,在市南公布的全新发展政策中,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产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如,在市南区购置商业办公用房的企业,最高奖励2000万元;鼓励境外投资者来市南投资方面。根据企业当年实际到账外资金额,最高奖励1亿元。

另一方面,针对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律师业等辖区重点发力的高端服务业,专门配套制定发展细则。这一举措在全市范围内并不常见。

特别是为鼓励辖区“四新经济”发展,市南不仅首次设立“小金花”企业奖,区委书记王锋还向企业家们承诺:市南将旗帜鲜明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对本地企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首台套产品,按市场化原则,在依法依规前提和同等条件下,优先提供机会和场景、优先使用,帮助企业推广。

市南的机遇,不止于“新”,还能向“老”掘金。

据介绍,为紧抓城市更新这一难得的老城发展良机,今后3年,市南将推动1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和产城融合项目,基本完成全部老旧楼宇的改造提升,建成“双千兆”城区。

备受关注的西部历史城区,在前期已投入176亿元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再投入130亿元,完成核心区域15万平方米、拓展区域36万平方米老建筑、老街区的保护更新。

加快引入能引爆街区的重量级商业业态,“一居一策”推进58处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建设国内首个城市历史街区“元宇宙”,向世界奉献一个既承载百年青岛记忆、又体现时尚现代魅力的“活力城”。

“各位企业家对区委区政府的意见建议,随时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将第一时间研究。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哪一种产业,只要企业有所需,党委和政府必定有所应,做企业创新发展最坚定的支持者。”王锋向企业家承诺。从文化上,市南区是城市的灵魂;从经济上,市南区是青岛的璀璨明珠。应对眼下“成长的烦恼”,市南更要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靠奋斗出彩,捍卫区域发展“首位度”。

企业,始终是市南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最大底气。携手企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全,市南未来可期。

作者|王萌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