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老城记忆,正在“新势力”的持续汇入中赓续——
上“街里”呼吸文艺的空气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街里”,是以中山路为轴心的老城街区,青岛人辈辈相传的历史地理记忆。今天我们再上“街里”,不为买文具,只想呼吸一点文艺的空气。
2022年初夏时节,更多文艺的气息正漫上“街里”。
观海二路49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故居,近百年的老旧院落即将迎来新生,青岛新一轮的名人故居开放计划,将在此破题;500米之外的济宁支路,“三江里”的巨字招牌已出现在楼宇外墙上方,一个新兴的里院街区呼之欲出;安徽路16号,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小红楼美术馆“上新”,人气最旺的新场景是院中书写着作家沈从文“金句”的路牌:“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广西路29号,毗邻青岛人熟悉的百年“红房子”,“红房子音乐家”钢琴主题酒店正进行着开业前的准备,一个服务于音乐的高端艺术聚集地悄然酝酿中……
近百年前,在青岛开辟了新文化运动处女地的王统照,在其创办的青岛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刊物《青潮》的代发刊词中写下“我们想借助文艺的力量来表达思想”。而今,“街里”持续汇入的“新势力”说:我们想要借助文艺的力量来复兴老街。
焕然一新的银鱼巷。王雷 摄
观海二路的“另一种的滋味”
“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的滋味。”上世纪20年代末,王统照在散文《青岛素描》中描摹这座城市:不同于北平旧风俗中的沉静,上海摩天楼的凌乱繁杂,“却在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的都会中独自表现着另一副面目。”他引用康有为的“青山,碧海,红瓦,绿树”:“讲青岛的表现色,这几个形容字自然不可移易。初到那边的人一定会亲切地感到。”
想必写此文时,先生正立于观海二路49号院落的高台之上瞰海,海风掠过院中陡峻的石阶,摇曳身后几树尚未长成的松树、无花果树。直至上世纪40年代,王统照居此20余年,现在松树、无花果树郁郁如盖,久未有人居住的老屋,屋瓦隐没在爬山虎枝蔓的牵连中……
观海二路是青岛老城区的一个特别的存在,整条街呈一个封闭的O形,环抱一座观海山。在这条环形老街上,除了作家王统照,还曾居住着国学大家王献堂,文学史家、书画家黄公渚,不远处还有青岛水彩开拓者吕品先生的居所,俨然就是城市本土文艺的策源地。而王统照故居“遗世独立”,位于狭仄的徒阶之上,直抵观海山的山腰。一项围绕故居和与它一墙之隔的观海山山头公园展开的还原与重现老城历史文脉计划已经在这里启动。
计划背后,民间史家以及高校相关学者正凝聚一股力量,加入老城更新的阵列。青岛良友书坊的创始人、青岛文学艺术史研究者臧杰便是其中之一,不久前,他撰写的《青岛艺术史文学史稿卷》面世,一直致力于王统照研究的他期冀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文化的建设推进中,从故居的开放开始,使之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引发更广泛层面的关注。在他看来,民间史家、地方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连接,将为老城更新带来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臧杰提出的“观海四家”概念目前已进入王统照故居的开放计划,王统照、王献堂、黄公渚、吕品四位先生,也将在观海山以各种场景模式与青岛“重逢”,重现青岛昔日文艺胜地的峥嵘。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也在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灵感,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观海山山顶公园与王统照故居之间建立阶梯连接,形成进入观海山公园的另一个入口。开放后的故居将就此融入观海山传统的“海山写意”自然风貌当中,赋予这片街区更具内涵的人文色彩。这或许正契合了王统照先生所谓的“另一种的滋味”。
带动流量的文艺策源地
从广西路29号“红房子音乐家”钢琴特色酒店特辟的楼顶露台,能够看到与之毗邻的青岛百年建筑“红房子”屋顶烟囱精致的大理石包边,看向另一侧,越过邮电博物馆高耸的塔楼,目力所及,即见小鱼山山顶楼宇的轮廓……这是酒店总经理许征雄最引以为傲的地理方位,也是他即便受到疫情冲击也不放弃的根由。
“红房子音乐家”的一楼大厅,不同品牌的钢琴琳琅,其中包括钢琴“发烧友”珍爱的施坦威。实际上,这家酒店每间客房里都安放有一架钢琴。在福建人许征雄心目中,青岛人对于钢琴的热爱绝不在拥有闻名世界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厦门人之下。这座城市的人们对于音乐特别是音乐教育的关注,让他有信心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精。
在许征雄看来,一座城市的文化核心就在老城,老城区的文化魅力是独有的,它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文气息,对于年轻人更具吸引力。而“红房子音乐家”将为这个独特的街区注入带动流量的音乐新动力。酒店尚未开张,他已开始奔忙。城市重点打造的音乐之岛,产业的初兴需要配套服务的介入,未来这里或将成为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交流聚会之所,孩子们邂逅名师的平台。负一层的音乐酒吧也将被打造成一个小型的LIVEHOUSE,成为另一个维度的音乐策源地。
此时安徽路小红楼美术馆的老孟,也正在老城拓展他的文艺策源地,围绕年轻人的心思,做有态度的场景,而最重要的是运用新媒体手段提升传播力。目前老孟运营的五个抖音账号已累计了近百万粉丝。最近一处“上新”的超人气场景来自沈从文散文中的句子:“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
老孟的三江里美学馆,7月即将开业,位于济宁支路的“三江里”是市南区老城更新中的一处重点打造的新街区。那里上世纪30年代的里院民居风格、花岗石的墙面结构,给老孟灵感。不过最让老孟动容的是“三江里”的地理位置,它紧临黄岛路,浸染昔日老城最市井的气息,又与老城地标望火楼的大天梯不远。一个月之后,三江里美学馆将成为一处可啜饮咖啡、可赏老城风物题材水彩、可品茶、可葛优躺、可撸猫的重温里院慢时光的文艺新空间。而老孟也将再度运用他擅长带动流量的优势,激活老城“望火楼”的流量密码。
据说三江里美学馆旁还有一处里院书房,也是老孟的文艺策源地。他说,将来那里的每一本书都将供读者免费阅览。
超级品牌巨幅广告释放的信号
5月,世界级奢侈品牌大鳄路易·威登极其罕见地将其巨幅官方海报指定于非门店区域发布,地点位于正风生水起的青岛老街——上街里·银鱼巷。这场百年品牌与百年老街的浪漫邂逅,也让曾经在老城区策划了两场“点亮青岛”艺术活动的青岛籍策展人徐娟兴奋不已。
徐娟曾策划推出的“美的历程”之“宅兹中国·青岛”美育项目,其中一站的目的地就在“上街里·银鱼巷”,在保留了原始毛坯肌理的老里院空间里,举行了一场烛光时尚晚宴。而所有参与者都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人文气氛,在徐娟看来,这种不一样的氛围正是由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留存的痕迹构成的。
徐娟说,城市的更新和改造最重要的是唤起原住民的情感,尊重个性化和多样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翻新。她提及第一次点亮青岛老城区的老建筑的经历,“为什么会赢得那么多人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感和理解,同样作为青岛人的那种真挚的、源于儿时经验的情感传达,会激活人们共同的记忆。”
回到路易·威登在老街的这面巨幅展览海报,徐娟说,它释放了一个信号,可以看作是老城更新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传统与时尚、历史与当下的融汇最终将归于情感上的共振,银鱼巷为此所做的努力或将成为范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