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有消息称,乌克兰最激烈一战落幕,冲突双方开始撤离重型武器……不过,我们更关心另一场战斗。
同样的一天,一条裙子引发的新冲突已经蔓延到了世界范围,这场冲突不但让这个星球上的人分成了色彩鲜明的两派,甚至还摧毁了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信任。因为科学家们说,这都是视觉系统和大脑欺骗了你。还有医生说,裙子的是原色是蓝黑,能看出蓝黑的都是好眼,而看出白金色的是由于眼球过于敏感。
蓝黑党和白金党们,先别纠结自己的视力好不好,看了下边几个图片,你会毫不犹豫地自抠双眼,因为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身体对我们是如此“不忠”。
1、缪勒莱耶错觉
这两个带箭头的直线,哪条更长?
可能你觉得这是老掉牙,也可能理性告诉你该拿尺子量量,但你不能不承认,看上去,确实是上边的直线更长。
这是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对于这种错觉有一种理论,叫神经抑制作用理论:当两个轮廓彼此贴近时,视网膜上相邻的神经团会相互抑制,结果轮廓发生了位移,产生错觉。另外,箭头起到了一定的透视作用,这种错觉应当从属于“大小恒常错觉”。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对自己身高不满,那么去烫个头吧!
2、侧抑制
左右两幅图中心的灰色区域,哪个更深?是不是看上去左边的要浅一些?
其实,如果遮住周围的区域,就会发现两个灰色方块是完全一样的。
视网膜由许多小的光敏神经细胞组成。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激活单独一个细胞是不可能的,某个细胞的激活总会影响邻近的细胞。刺激某个细胞得到较大反应时,再刺激它邻近细胞,反应会减弱。也就是说,周围的细胞抑制了它的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侧抑制”,因为它发生在视网膜上一种叫做侧细胞丛的结构上。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你站在女神身边自拍,那是自黑,高冷一些的说法是,那会发生“侧抑制”现象。
3、蒙娜丽莎看过来
这两个蒙娜丽莎的眼睛的形状和方向完全一致,为什么我们只觉得右边的在看自己?
哈佛视力科学家申基·安多创作了这幅蒙娜丽莎凝视幻觉图,经研究发现,至少有两个组成部分来决定我们是否被凝视,首先是眼睛瞳仁的位置,其次是头部所指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大脑会把这两种来源结合起来确定凝视的方向,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眼神决定一切”。
4、请准确说出下图中第二行字体的颜色
这是一幅让人想砸电脑的错觉图,貌似还开发出了手机游戏!塔让你大脑内的语法与符号处理系统爆发一场冲突。不停顿或者减慢速度,同时大声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字本身,你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吗?
5、女孩左右眼睛不同色?
这是日本立命馆大学心理学家北冈秋吉创作的漫画女孩,看上去一只眼睛呈蓝色,另一只则呈灰色。而实际上,两只眼睛都为灰色。由于微红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颜色与绿松石色发夹一模一样。
对颜色的感知过程涉及到眼内3种不同的光感受器,对应着红黄蓝三原色,这些颜色被长波、中波和短波可见光激活。来自目标区域的信号立即与来自同一场景内附近区域的信号相比较。随着信号进入大脑内更为高级的处理中心,它们继续与来自周围更大空间的信号相比较。科学家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拮抗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颜色总是与亮度相关。
看完上边几个例子,你的双目还在吗?其实,除了眼睛,我们的记忆也经常欺骗自己,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里说,“我现在怀疑和米兰第一次相识就是伪造的,其实我根本就没在马路上遇见过她。”,抛开电影的艺术处理,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研究发现,每个人都会产生虚假记忆,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自动补全我们记忆中缺失的细节,不管这些细节是不是真实的。
还有一种心理学现象叫做“巴纳姆效应”,“星座控”们可能要失望了,因为这个效应是说,一些泛泛而谈的模糊分析很容易就让人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并认为这就是在形容自己,而实际上,它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你很喜欢热闹,然而在有些时候又喜欢独处”这句话(直男癌晚期患者表示:这不是废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