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警察英姿(网络图片)
李思获颁广州“最美禁毒人”(刘燚燊 摄)
中越界河北仑河(周磊 摄)
周晓怡(中)和小奇一起玩耍(伍柏林 摄)
陈某(左二)和一双儿女在一起(黄胜恒 摄)
缉毒
艾滋病险情
★李思 广州海关白云机场缉私分局科长
6月15日,我有幸参加首届广州市十大“最美禁毒人”颁奖礼。在这场广州历史上最盛大的禁毒宣传活动中,我走上舞台,接过“最美禁毒人”证书和奖杯。全场掌声响起。那一刻,我心潮澎湃,过去的一幕幕如电光火石般在脑海回放……
5年前,为打击广州空港口岸的毒品走私,我被派往新成立的广州海关隶属白云机场缉私分局负责缉毒工作。一天,正在加班侦办毒品案件的我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女儿稚嫩的声音传来:“爸爸快来,妈妈撞车了!”
看着眼前戴着手铐的嫌疑人,我只能无奈地对孩子说:“爸爸忙,你们找警察。”女儿说:“爸爸,你就是警察!”妻子抢过电话镇静地对我说:“你忙吧,我能处理。”
心怀着愧疚与牵挂,快要忙完时,我又接到紧急电话,同事说刚刚在一架进境航班上查获的5名涉嫌人体藏毒犯罪嫌疑人集体闯关,撒泼打闹,抗拒执法!体内藏毒嫌疑人自身存在生命危险,往往还是亡命徒。我赶紧带队赶到现场迅速将嫌疑人控制住,然后将他们押送医院检查体内藏毒情况。其中一名嫌疑人在押送途中拒不配合,挣扎着说自己要排泄。几个民警被折腾得满身大汗。顾不得脏臭,我带上手套从嫌疑人的排泄物中一颗颗找出毒丸,同步做好录音录像取证。整整一天一夜,终于完成5个人的送院检查、监护排毒任务,此刻我才想起忘了告诉妻子自己回不了家。
就在这时,医生走过来说:“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确认患有艾滋病,一人患有肺结核!”得艾滋病的,正是我刚刚清理毒丸的人!
坐在医院长椅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忆抓捕场景,有没有人员被抓伤?清理毒丸有没有清理干净体液?自己身上有没有开创性伤口?那一刻的后怕,让我浑身汗透。即使过去了很多天,巨大的心理压力依然折磨着我。同为缉私警察的妻子虽然和我一样担心,却一直在安慰我。我们都是警察,都清楚肩上的责任。5年的日日夜夜,我带领同事们侦办毒品案127件,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42人,查获毒品604公斤。
站在颁奖台上的这一刻,我知道,光荣属于身后更多的人——我的战友、我的家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最美”。
缉毒
孩子的微笑
★陈维斯 昆明海关所属瑞丽海关缉私分局科长
2015年8月底,我受命带队赶赴西双版纳,排查一条走私毒品线索。
破案并不像影视剧中展现的那样英雄而浪漫,在电光火石的短兵相接之前,更多是枯燥乏味的排查、核实和再排查、再核实。我们每天要么面对电脑筛查海量数据,要么驾车沿着陌生的国境线查勘地形。多日工作下来情况仍不明朗。我一面给大家加油鼓劲,一面调整自己的思路,努力重新整理出侦查方向。
正在心如乱麻时,家中儿子打来电话“老爸,这个暑假只剩几天啦,你答应我的旅行该不是又要泡汤了吧?”没办法,只得又违心地编造一通理由把儿子给糊弄过去了。
又过几天,案情才有了转机,毒品走私团伙的轮廓慢慢显现。9月4日中午,疑似犯罪嫌疑人驾车从境外经小道入境,同事驾车尾随而至,我驾车迎面而上,在可疑车辆驶上省道之前将其逼停。我们掏枪子弹上膛喝令车内人员熄火举高双手下车。嫌疑车辆在狭窄的村道上被我们前后夹击无法移动,车内人员紧锁门窗惊惶呼喊拒绝下车。两次口头警告无果,我下命令强攻,同事们强行打开车门抓捕车内嫌犯。伴随着扭打声、嫌疑人的吼叫声,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车后座: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紧抱一个两三岁大的男孩,不停高声尖叫,孩子嚎啕不止。
抓捕行动只用两分钟就宣告结束。我特意叮嘱将女嫌犯的左手与同事铐在一起,留下右手让她牵抱小孩。随后我们押解着嫌疑人和车辆前往当地海关仔细搜查,缉毒犬在嫌疑车辆左右两侧均表现出明显的毒品反映。很快,随着电锯破拆,左右车门下改装的暗格被打开,一袋袋红色的药片被取了出来。几名嫌犯见状不再抓狂,垂下脑袋,那个女人低声抽泣,目光在不断取出的毒品和手里的孩子之间不停转换。
这是一个畸形的家庭,夫妻俩好逸恶劳欠下一屁股赌债。为了“咸鱼翻身”,两人不仅邀约同乡出境走私毒品,还带上了自己未满3岁的儿子。我想,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用来掩护,二是或许母亲身上残存的人性让她不能跟孩子分离。但亲情不能超越法律,此时的悔恨也冲抵不了罪孽。夫妻俩走私13公斤毒品的罪责,已经让这一家三口此生再无团聚之时。
深夜11点多,做完笔录的女人在讯问室的铁椅上几近崩溃,哽咽地看着栏杆外长椅上熟睡中吮着手指露出微笑的小孩。心中无比压抑的我走到门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得知儿子已经开学,现在睡着了,也许正在做着旅行的美梦,嘴边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仰望夜空,此刻应该有更多的孩子安详入梦,我忽然觉得,那些对儿子的善意的谎言和兑现不了的承诺所带来的愧疚,今后再也不会发生。
缉毒
可疑的洗衣机
★钟华 南宁海关所属东兴海关缉私局民警
我工作的地方在广西中越边境的东兴,在这1595公里的陆路边境线上,山林、小路纵横交错,中越两国人民毗邻而居,没有什么天然屏障。这里有一条曾因走私猖獗而被社会熟知的界河——北仑河,这条界河最窄的地方只有20米,深度不到半米。这里靠近金三角,所以缉毒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参与了一起涉毒案件的抓捕行动。目标对象的警惕性非常高,他在自己的房间门口安装了摄像头,全天候监视门外的一举一动。这种情况下冒然抓捕,很容易惊动目标对象而致证据被销毁,无法人赃俱获。我们只能埋伏在楼下“等蛇出洞”。6月的东兴,毫不夸张地说命都是空调“给”的,但我和同事们忍着40摄氏度的高温和暴晒整整蹲伏了两天。后来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捕,还搜查出一支手枪和200余克冰毒。
还有一次,我们在东兴口岸旅检通道查获一起将冰毒藏匿在洗衣机夹层、企图蒙混过关携带走私出境的案件。遗憾的是,我们现场抓获的只是带货人,实际的交货人早已逃之夭夭。
虽然嫌疑人狡猾,但我们也有办法。经过逐个排查口岸附近的视频监控,终于发现把洗衣机交给带货人的嫌疑目标:一个带着口罩的黑衣男子。但问题又来了,黑衣男子将洗衣机交给带货人后就离开了,视频监控至此中断。怎么办?
转变思路,从洗衣机入手。我们在市区一家一家地查排同品牌型号的洗衣机销售记录,终于在一家商场发现了这名黑衣男子的踪迹,还拿到了他索要收据的签名。顺着这条线,黑衣男子很快归案,一个跨国贩毒团伙被摧毁。
有人问我,你大学毕业后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当警察?说实话,我很害怕别人提这个问题。从东北到西南,离乡千里,我对家人的牵挂和亏欠只能深埋心底。但假若再做选择,我还会做同样的决定:国门需要有人来守卫。
戒毒
生命的摆渡人
★陈贵川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警长
说到警察,很多人心中一定是执法严厉、英勇善战的威严形象。然而我们这群工作在高墙内的戒毒民警更像特殊的老师,每天管理、教育和矫治着戒毒人员,以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因此,在戒毒人员和社会工作者面前,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生命的摆渡人”。
刘某是一名被多次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一次吸毒后,他产生幻觉,认为有人在其身上安装了炸弹,还幻听到自己的母亲被人砍杀,于是打“110”报警求救。后来刘某被送到我们所,安排在我负责的戒毒室里接受管理。
近年来,我们所推出“文化戒毒”品牌,所长武赛玲带领民警编写了一套“戒毒新疗法”教材,以人格重塑、戒除心瘾为核心内容。刘某生理脱毒期过后,我便安排他参加“戒毒新疗法”学习,一周12课时,一月8讲堂,强化毒品危害知识和传统文化美德理念。我经常与他谈心,对症下药。半年之后,刘某初步认识毒品危害,毒瘾心念开始动摇。
为巩固“戒毒新疗法”的教育效果,我注意寻找给刘某心理矫正下“猛药”的最佳时机。刘某母亲病危,希望能见儿子最后一面。所里得知后依法给刘某办理了临时出所手续,安排他回家探视,我和3名同事负责将刘某押送回家。那天下着雨,汽车在泥泞的路上颠簸了2个多小时。当刘某赶到家时,他母亲已撒手人寰。亲属播放了母亲临终前的遗言录音:“儿子,你一定要戒除毒瘾,好好过日子。”母亲的话如刀扎心,刘某跪在遗体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此后刘某变化很大:报名参加所里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考取了国家颁发的电工职业技能证书。出所那天,武赛玲所长为他联系落实工作单位,我和同事们掏钱帮他购买了生活必需品。两年多过去了,如今的刘某在工厂上班并坚持社区康复,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
戒毒
为了儿子一定戒毒
★周晓怡 广东省开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管教中队副中队长
记得与阿丽(化名)第一次见面是在2018年12月的一天,她站在我面前,神情悲伤且焦虑。我与她谈话了解到,多次吸毒的阿丽是与儿子和母亲在高铁站等待验票时被民警发现的。经毒品检测呈阳性反应,于是她被送到我们所强制戒毒。得知女儿因吸毒再次被送进戒毒所,阿丽的母亲生气又痛心,说句“再也不管她了”就转身离去。本来阿丽接母亲到开平是为了照顾一岁的儿子小奇(化名),但由于母亲负气离去,导致小奇无人照顾而被迫滞留派出所,由民警代为照顾。由于担心儿子,阿丽入所以后一直焦虑不安,情绪极为低落。
我及时把情况报告给所领导。经驻所社工积极联系,小奇被转至开平市养老院代为照顾。但阿丽还是不放心,希望与儿子再见上一面。
同为母亲,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在征得养老院同意后,我和社工一同前去探望小奇。探访过程中,人在戒毒所的阿丽也终于通过视频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儿子。看到儿子得到很好的照顾,阿丽的情绪平稳了许多,不再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监护人,今年2月,小奇被托付给江门市福利院照料。我把消息告诉阿丽后,她很是不安,希望可以再次安排她与儿子视频会面。为了让她安心戒毒,经我们所与江门市福利院多次沟通,阿丽终于又通过视频见到了活泼可爱的小奇,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次会面后,我鼓励阿丽为了孩子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她也十分懊悔,说为了孩子下定决心这次一定把毒戒了。由于放下了心中的忧虑,阿丽的心情开朗了很多。她积极参加戒毒治疗,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在劳动技能培训和康复劳动中表现突出,为的是能早日出所与儿子和母亲团聚。
作为管教民警,我真心希望孩子能成为她脱离毒海的动力,破茧为蝶,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戒毒
亲情的力量
★王国慧 广东省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
对戒毒人员来说,戒毒所不仅仅是监管场所,更是一所学校,一所能够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学校。
戒毒人员陈某,以贩养吸,被从看守所刑拘转到中山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戒毒所期间,她绝食、拒绝谈心。管教民警很着急,但多次谈话毫无进展。通过对陈某24小时监控跟踪和从家属那里获知,她并没有精神病史,但曾经患癌(已康复),目前有一双儿女因无人照顾被安置在市儿童福利院。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契机。
为开启陈某封闭的心灵,我们陪同她前往福利院。两个孩子听说妈妈会来,老早就在门口等着。最后告别的时候,俩孩子送了妈妈一幅画,说他们没钱,只好画条裙子送给妈妈。一上车,陈某就嚎啕大哭起来。原来她一直对孩子牵肠挂肚,更担心自己的癌症可能复发,于是试图通过装疯卖傻获得提前释放出所的机会,与儿女团聚。这次探访后,陈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主动配合各项康复教育,人也变得开朗了。有一次,我们在她的枕头夹缝里看到了孩子们的画。那一刻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成为她余生路途上的启明星。
高学历的戒毒人员梁某入所前有一份好工作,可谓前途无量,但毒品摧毁了这一切,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居然“二进宫”,重陷毒海。如果心瘾不除,终身戒毒的决心不树立起来,极易复吸,这也是当前大部分戒毒人员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些复吸的戒毒人员,我们始终在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成功戒毒。
一次偶然的机会,管教民警得知梁某的爷爷已91岁高龄,平时最疼爱他,由于梁某戒毒的事一直都被家人瞒着,老爷爷天天念叨孙子怎么没音信,担心得吃不好睡不着。亲情能否拯救他迷失的灵魂?征得家属的同意,我们安排了一次特殊的亲情会见。老爷爷不停地叮嘱孙子要好好改造,自己在家里等着他回来。
后来梁某在戒毒人员文摘期刊上发表文章:“子欲养而亲不待。亲人在,人生尚有来处。我不愿再把自己的人生交给毒品,我的生命应该留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这段话让我对他逃离毒海、回归社会平添了一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