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4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称,4月4日上海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首次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上海这波疫情总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面对被感染的潜在风险,在上海生活8年的26岁山东姑娘小田,主动和室友申请成为志愿者。因为舍不得浪费防护服,她甘愿每天6小时忍受不吃不喝不上厕所。4月5日,正忙着去社区发菜的小田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自己愿意为上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为喜欢这座城市,所以留在这里。希望它早日解封。”
△小田做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不忍浪费防护服,6个小时不敢吃喝
26岁的小田是山东烟台姑娘,8年前来上海读书工作便留在了这里。如今是一名初中美术老师,租住在上海浦东新区金杨社区的一个小区。
早在3月初,她所在的金杨社区就不时出现阳性病例,于是做了些准备,囤积了一些物资。担心万一和其他学校的师生一样被封控在学校,她甚至在学校放了一套洗漱用品。
3月9日,小区里出现阳性病例,当晚就被封控。上海也停课了,小田开始在家给学生上网课。
3月20日,小区解封过一次,小田去买了点蛋糕和木耳、腐竹等干货,“因为不会坏”。过了两三天,小区再次被封控。3月28日,浦东新区进入封控状态。
“10次能抢到2次。”为了保证吃上饭,小田也开始在网上抢菜,实在抢不到就吃泡面。后来很难抢到,她也放弃抢菜了。
小田觉得自己是年轻人,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志愿者。但当时频繁的测核酸并不定时,有时是白天有时是晚上,担心和网课冲突,小田并没有多少灵活时间。
终于等到清明节放假,小田终于有了机会,可以做志愿者了。她和做自由插画师的室友一起向社区报名,成为了志愿者,“还好社区还有多的防护服。”
志愿者的工作细碎繁琐也没有固定的内容,比如协助社区街道发菜,维护测核酸队伍的秩序,劝走围观的邻居,以及帮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们一个个登记扫码等。小田和室友一忙起来,也顾不上对方去了哪儿。
社区里有很多弄堂,住的多是上了年龄的老人。不管是线上抢菜还是做核酸等,对这些老人都很困难,也给志愿者们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工作量。昨天,小田就给小区的老人们一个个扫码做核酸,“用我的手机帮他们登录。”
担任志愿者并无任何酬劳,但一旦穿上白色的防护服,就不能脱。既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一旦要脱下,就得重新换一套。
舍不得浪费防护服,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小田每天只能坚持工作半天,一般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期间小田不敢喝水和上厕所,渴了就忍着,忍到6小时后脱下防护服,“实在要上厕所,就把饭一起吃了。”
△小田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受访者供图
“因为喜欢这座城市所以留下,希望早日解封”
社区也为志愿者准备了饭,但小田不好意思去吃,甚至避开饭点去干活,每次都是走前在家吃饱,“下班”回家再吃饭,“我是觉得我在家吃比较方便,我只去半天,也不好去蹭人家一顿饭。”
“我不算辛苦,其他人从凌晨5点开始干一天,都没说累。”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她也看在眼里,自觉自己并未做什么,例如昨天江苏镇江的医护来支援,“他们都是一栋栋楼一定要做到半夜都要完的。还有一些志愿者姐姐,从第一天坚持到今天了。日日夜夜都是这么熬的。”
“小区物业一直有团购,虽然会贵一点,但也没有太夸张。”小田说,现在,他们小区还是能基本保障饮食,只是可选择的余地不多,不如过去那么丰富,但吃饱还是没问题。前两天,政府给发了一次物资,挂面和火腿肠或者午餐肉。她也买了一袋大米囤着,所以在食物方面没有顾虑了。
小田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她很喜欢这座城市,所以愿意留下来,她也希望它能早日回归正常。
疫情期间,她也了解到网络上针对上海的一些负面评价,但她还是希望自己能为这座城市恢复正常做点什么,希望它早日解封。
她也是一名党龄5年的党员,每天脱下防护服回家休息时,“还是有一点成就感的。”
资料图
“做好事当然要留名啦。”小田开玩笑地说,尽管家里人也担心她身在上海被感染,她还是美滋滋地发了朋友圈,告诉山东老家的亲友。这个26岁的姑娘还是很骄傲,“他们都夸我了,我是需要一些夸奖的。”
4月5日中午12点,小田又接到“临时任务”,政府又要发蔬菜了,需要人协助。她急匆匆赶去了。(记者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