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教师资格破终身制5年一注册 师范生不直接认定

来源:重庆商报-- 2013-09-04 04:49:28 字号:TT

新华社 图

新华社 图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进程

  2011年 浙江、湖北两省率先试点

  2012年 试点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

  2013年 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试点

  2014年 再扩大10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

  2015年 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教育部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此次改革的核心是打破教师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力争2015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同时,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此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扩大,小学教师有望评“正高”。

  师范生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昨日表示,全面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迫在眉睫。针对此,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于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

  据介绍,教师资格考试试点中,通过率在27.5%,标准很严。2014年,根据相关省份改革意愿,再扩大10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同时,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师德考核不合格一票否决

  近年来一些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对此,教育部昨日公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建立包括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等七大机制在内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如: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培训都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作为晋职晋级、人才培养的优先条件,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订当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我国将划出违反师德红线

  据悉,教育部还将通过制定出台《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划出师德红线,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直至开除处分。涉及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纵深

  一纸规范能否遏止师德滑坡?

  建议师德禁令具体化 教师收受财物超一定金额为受贿

  新学期伊始,教育部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再度引起社会对师德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一纸规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遏止乱象?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师德问题根源在教育资源寻租

  近年来一系列性侵学生、虐待幼童的热点事件折射出极少数教师道德沦丧,而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师德问题一是教师收礼,二是私下补课。

  “这些师德乱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老师利用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进行寻租。”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张扬生说,比如,家长给老师请吃送礼,老师就能在学生评三好生、当班干部以及升学推优中给予照顾。

  此外,教师收红包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张扬生说,目前社会上送礼之风日盛,一些家长担心不送礼会引发老师不满,往往会“随大流”给老师送礼。“虽然收礼只是部分地区、部分学校、部分老师的行为,但这些个体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教育声誉。”

  还有一些老师出于经济利益驱动,暗地办培训班补课。家长出于成绩考虑,也愿意花钱补课。这种行为虽然违规,但由于老师、家长双方“你情我愿”,查处十分困难。

  规范师德要立法与监督并重

  在欧美一些国家,公立学校教师收受家长、学生的礼物超过一定金额,即可被判定为受贿。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尽管国情不同,但维护师德尊严的理念是一致的。遏制师德乱象应推进立法,把当前的师德禁令具体化,如规定老师收受财物达到多少数额即犯受贿罪,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师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得侵害学生权益、不准体罚学生等规定都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里规定的东西,通过行政手段将这些纳入师德规范,实际是对师德的一种“矮化”,应进一步厘清法律和师德规范的关系。

  他强调,校园性侵案本质上不是师德问题,是法律问题,是由于司法处理不够导致的。将校园性侵案纳入司法及时、严肃处理,是治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

  殷飞表示,教育部出台强化师德监管的长效机制,关键在执行。建议引入媒体、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加强对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

  既抓师德建设也要保障权益

  “现在更应该关注教师队伍是不是按照职业属性来建设的问题,不然师德就沦为空泛而谈。”熊丙奇说,当前行政对办学过多干预,设立诸多不合理的考核指标来评价教师,让很多教师被非教学工作任务折腾,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

  多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尊师重教,但仍有一些教师感到根本待遇没有得到保障。熊丙奇指出,我国早在1994年就明确规定,教师待遇不得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但在一些地方这样的规定至今“还没落地”。

  “要建设师德,首先要依法保障教师权益,遵照教师职业属性和教育规律来建设教师职业队伍,按照法律规范来保障教师权益,这样教师才会真正珍视并热爱‘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熊丙奇说。本组稿件据新华社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