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温州炒房者13年楼市浮沉:炒房已经到了末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6-03-31 15:51:45 字号:A- A+

    最近一年多,尽管交易数据靓丽,但经过一年操作后,老王发现炒房还是没有利润空间。他终于明白,房价已失去大涨的土壤环境,主要是房源库存量大,传统企业生存艰难,年轻人购房欲望减弱,资产配置转向资本市场,“炒房已经到了末日”。

    [2006年至2011年,温州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8045元/平方米一路上涨至34674元/平方米,5年时间涨了3倍左右。老王说,温州房价每平方米从1万元涨到2万元,花了一年多点时间;从2万元涨到3万元,只用了一年不到。]

    [2009年,温州人均GDP仅4604美元,在浙江省排倒数第三,不到杭州的一半,也只有浙江省人均GDP的71%。]

    温州依然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独特样本。

    去年3月以来,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连续释放利好消息,温州的老王又重新恢复了炒房的信心和勇气。然而,忙活了近一年,期望东山再起的老王还是失望了。

    去年以来,老王囤积了多套温州房子,以备房价上涨时出售谋利。今年3月,他卖出去一套学区房,几乎没赚到钱;而其他房源至今无法卖出,来询价的人屈指可数。更让老王沮丧的是,他的一级合伙成员从原先十几人,减少至现在的3个人,“因为炒房赚不到钱,他们都转去做别的事情了”。

    高手被套

    老王是一名资深炒房者,有着十几年的操作经验,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还在温州炒房的人。

    老王介绍,在多重利好刺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房价确实有所上涨,这主要归功于学区房、中心区新推楼盘。如老小区下吕浦的学区房,比最低时上涨了百分之一二十;个别市中心知名学区房,虽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老房子,价格坚挺在每平方米三四万元。同时,新盘成为刚需、改善性购房者的首选。

    温州泰和地产联合机构总裁林育表示,2013年至今,温州市区年度土地供应量维持在1100亩至1500多亩之间,这几乎是2011年之前年供应量的好几倍。同时,2014年以来,温州市区供地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先只占20%左右的中心区鹿城地块,如今上升至50%左右,这与之前瓯海区、龙湾区占比80%左右显著不同。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鹿城区出让地块平均溢价在35%左右,高的达到60%,这些楼盘陆续上市,助推房价稳中有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不含保障性住房)环比(与上月相比)上涨0.1%,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5%;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6%。这涨幅与老王的期望值相距甚远,按照老王测算,扣除资金成本、交易税费、中介费用等,房价需上涨10%以上,才能保本盈利。

    老王认为,其实是大家都在烘托楼市回暖气氛,一些温州开发商最近称,每平方米上涨三五百元,实际打折下来与原先价格相差不大。林育表示,目前温州库存房源8000多套,预计还需要7个月的去化时间。

    老王说,学区房、刚需或改善性购房者,是当前温州楼市的主要购房群体,投资性买房几乎没有。这与林育的市场判断也完全一致。

    在房源供过于求情况下,改善性购房者主要考虑中心区的新建楼盘,他们要求地段要好、配套相对成熟,中小户型即可,这显然是郊区次新房难以匹敌的。老王感叹说,大部分温州炒房者依然被套,且短期内保本脱手几乎不可能。

    前段时间,老王出售了下吕浦一套还算不错的学区房,只有20万元左右的差价空间,扣除各项成本后,赚不到多少钱。现在,老王手里还有三四套地段、品质还算不错的次新房。这些房源要么是他通过网上司法拍卖的商品房,要么是低价收购而来的安置房,收购价相对市场价来说,有一定的获利空间。

    由于不是最低位时买进,老王的这些房子至今还被套。他说,去年下半年至今,这三四套房子每平方米单价比最低位时上涨了三五百元至千元,这相对于2万元/平方米左右的市场价来说,可谓微乎其微。“来看房的人极少,即便来看了,出价还低于或持平我的买入价,看来短期保本脱手已经很难。”

    作为二三线城市的典型代表,经历过大涨大跌的温州楼市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2011年之前,温州房价一直领涨全国,成为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被认为是中国楼市“风向标”。2011年至去年上半年,温州房价大幅跳水,普遍幅度在百分之三五十,个别楼盘甚至更高。前后房价形成一个非常尖锐的“倒V”字形走势。

    脱缰野马

    2016年春,在一线城市房价蹿高的同时,温州楼市仍在深度调整。老王及多位温州房产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主要与温州城市资源、产业结构、人口外流、楼市供需,以及资金状况等均有很大关系。

    改革开放后,温州专业市场层出不穷,很多人因经商办厂率先富裕起来。尤其是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温州乃至全国的商品房开发进一步升温,房价也节节攀升。而彼时的上海凭借蓝印户口、品质房源等优势,加速吸引大量温州人前往购房投资、就业就学。

    也就在2001年前后,一拨拨温州购房团前往全国各地投资,大有人人买房的浓厚氛围。按照房产升值空间及市场环境等,精明的温州购房团把全国房地产市场分成四级,其中上海为一级市场。

    同时,温州房价快速上涨,让大量没有在外经商、置业、就学需求的投资人,回流到温州本地楼市。于是温州炒房者分化为两拨人,一拨活跃在上海、杭州、北京等一二线城市:他们除了购房升值外,还考虑在当地就学、就业等多重因素;另一拨则集中在温州本地。

    2003年前后,老王开始介入房地产投资。然而,与本分的普通购房者不同,老王炒房善于利用自有资金、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的组合,把资金杠杆放到最大,在交易中快速实现了资金积累。2008年之前,在多轮房地产调控中,老王虽也多次经历房子被套的痛苦,然而随后大涨的房价不但让老王化险为夷,而且还收益颇丰。

    经过多年上涨,此时一般普通投资人已难以承受房价之重,炒房进入大资金阶段。

    4万亿刺激之后的2009年上半年,温州房价率先在全国开始新一轮暴涨,同时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的传统实体产业得以残喘。在那种大企业造房、小企业炒楼的高涨氛围中,老王炒房也经历着过山车式的最后疯狂。

    导致这疯狂的市场基础是,当地房源严重供不应求。

    初步数据统计显示,作为浙江人口最多、城市化率不足的地级市,2005年至2009年温州市区平均每年供地只有500多亩。同时节节攀升的CPI,也在刺激民众的抗通胀购房行为。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CPI就从2009年底的1.9%,上升到2010年12月末的4.6%,并在2011年7月创下6.45%的峰值。

    于是,在银行贷款宽松、民间融资便利的市场环境下,温州各路资金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如均价为3.3万元/平方米的鹿城广场二期100多套房子,两天之内销售一空;200套的香缇半岛房源,一大早开盘就来了5000多人,大家就像抢购白菜一样一哄而上;梧田同人欣园大套型期房,转手后加价甚至高达60万元~180万元。

    与此同时,一些温州购房者又开始出击全国,首选杭州、上海等城市地段好、品质佳、抗跌性强的标杆楼盘投资。

    当时的温州房价,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继续飙涨。

    根据数据监测,2006年至2011年,温州市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8045元/平方米一路上涨至34674元/平方米,5年时间涨了3倍左右。老王说,温州房价每平方米从1万元涨到2万元,花了一年多点时间;从2万元涨到3万元,只用了一年不到。

    均价到了3万元以上时就热得烫手了。这时只要开发商敢漫天开价,市场就会疯狂买入。

    在老王看来,这轮温州房价暴涨,除房源供应严重不足外,还与各路投资资金放大杠杆有关。一些投资人以厂房、住房等作抵押贷款去买房,也有的用公司信用贷款去买房;一些极端炒房者,甚至连首付款都是民间借贷来的,且一买就是好几套。在房价高涨支撑下,这些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相对炒房所获得的高额利润来说已不足为虑。

    在市场一片燥热中,老王也开始失去理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