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外婆”改“姥姥” 原作者称不知情
引发“方言”争议,出版社称为认读“姥”字做更改;专家认为地方课本改动需照顾当地语言习惯
课文中多处原文中的“外婆”被改为“姥姥”。受访者供图
近日,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中,出版社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改为“姥姥”,引发“方言”争议。课本出版方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就此发布声明称,更改系为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今后将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
昨日,《打碗碗花》原著作者李天芳表示,无论“外婆”还是“姥姥”,南方北方都会知道这两个词的含义。同时李天芳指出,出版社并未就修改联系过她。
此外有专家表示,地方课本用语的改动,需要结合每篇文章乡土文化语境、描写对象的情景来考虑,同时也要照顾地方语言习惯。
“外婆”改“姥姥”家长不解
6月20日,一位家长爆料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试用本)中第24课,将《打碗碗花》原著中的“外婆”一词改为“姥姥”,第5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一文中也有同样的更改。
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上海市静安区一所小学上二年级。21日,小孩在家里念课文时念到“姥姥”一词不能理解。“她问我什么是姥姥,我就说姥姥是外婆的意思,她又问为什么不写外婆,我当时无言以对。”
该家长称,课本是3月份刚开学发的,已经用了快一个学期,孩子提问后她检索发现,《打碗碗花》的原文中就是写外婆,没有“姥姥”的表述。
随后有网友发布了上海市教委作出的一则回应的截图,称“姥姥”是普通话词汇,指“外祖母”,一般是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外婆”、“外公”属于方言。这则回应立即引发热议。
“我觉得不合理,这教材本来就是沪教版,不是提倡保护方言吗?我们这就是叫外婆,何必去改呢?”爆料的家长对出版社此举表示不解。
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受访者供图
更改系识字教学需要
6月21日晚9时30分许,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发布声明称,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
声明称,关于称谓,尽管“外婆”“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但通过此事出版社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将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出版社将协助教研部门共同做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准确把握并充分考虑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语习惯。
此外,网友此前发布“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无关,是2017年对读者来信反映该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译题翻译方式的回复。
■追访
《打碗碗花》作者李天芳:
出版社使用、修改文章未通知
昨日,《打碗碗花》作者李天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春天,是她自身的经历,首发在天津出版社的月刊上,在全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后入选全国统一教材使用了很多年,各地分别出版课本后,也有使用这篇文章,“但上海教育出版社一直没有跟我联系过,更不要说对我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无论外婆还是姥姥,并没有截然分开南北方之说,作者可以选择她认为合适的词,但这是次要问题。”李天芳称,出版机构尤其是教育出版机构应该作为尊重作者的模范,尊重著作权法,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回复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作者的权益也很难得到真正的保障。
■观点
专家:方言被边缘化不利于汉语发展
用“姥姥”真的比“外婆”合适吗?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萧放表示,是否应该用“姥姥”替换“外婆”,需要结合每篇文章乡土文化语境、描写对象的情景来考虑,不能一概而论。萧放补充道,“姥姥”和“外婆”的用法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替换,显然不太合理。“例如这篇《打碗碗花》如果讲的是北方地区的故事,可能用姥姥更贴切、合适;如果文章讲的是南方地区的故事,那应该用外婆更加亲切。”萧放认为,地方课本的改动需要照顾地方的语言习惯,不是简单地说,能改或者不能改。
语言学者、作家史杰鹏则认为,“姥姥”才是方言,而“外婆”则是通用汉语。首先,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格,所以古书里凡是写到母系亲属,前面都要冠个“外”字。其次,汉语构词多讲究理据,“外婆”这个词,我们一眼看到,就可以分析是指母系那边的女性长辈,“外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姥”的本义是“老妇”的意思,作为“外祖母”的意思,在汉语中出现很晚,目前最早的书证是明代,是一个湖南官员在北京附近宛平县做官记录的当地俗语。“外婆”这个词使用范围比“姥姥”广很多,湖南、福建、上海、四川很多地方都叫外婆,江西、广东那些地方虽然口语发音叫阿婆,和外婆读音略有差别,但一般都认同“外婆”这个词汇。
史杰鹏表示,将课文中词汇统一更改为普通话词汇,各有利弊,一方面有助于全国各地的人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汉语词汇的贫乏,“汉语本来就比较孤立,各地的方言形形色色,可以丰富汉语通用语,如果全部禁用或者将其边缘化,则不利于汉语的发展。”
他认为,词汇的丰富性对于表达精确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欧洲各国语言就相当于中国方言,英语就吸收了各地词汇。”史杰鹏说,应该允许甚至鼓励方言发展,以便为通用语提供词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