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新型陆军的探路者:全军首个新型合成步兵营是啥样?

2018-08-19 07:51 来源:中新网
分享到:

作为全军首个新型合成步兵营,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开创了该类型部队建设多项全军先河,总体作战效能大幅提高——新型陆军的探路者(新时代强军战歌)

合成步兵营官兵在行进中。陶李 摄

雨后,一架无人机悄然升空。爬升、突防、盘旋……蓝军前沿及纵深目标尽收“眼底”。密林深处,抵近潜伏的侦察分队运用多种手段,把隐匿目标一一“挖”出。

指挥车内,担任红军主攻任务的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火力参谋果断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分钟后,空军两架战机对“敌”实施精准打击,该营顺势打出一套“左右组合拳”,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夺控蓝军阵地。

“作为新型陆军的探路者,我们一刻不敢耽搁。”该营营长宋恒哲告诉记者,4年来,他们聚力改革转型,矢志锻造“陆战铁拳”,是全军第一个成建制、成体系完成由传统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转型的营级单位,开创了该类型部队建设的多项全军先河,“信息力、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总体作战效能较以往大幅提高,连续3年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营”,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

日前,记者走进火热练兵场,探寻他们作为陆军转型急先锋铸就“陆战铁拳”的答案。

思维转型

必须对接明天的战争

2014年8月1日,嘹亮的军歌响彻礼堂。接过新型合成步兵营营旗,该营从此拉开了改制换装的序幕。

新型突击车列装、新式侦察通信设备入库……看着“豪华”的新装备,官兵们欢欣鼓舞。天天盼着的信息化新装备终于到来,靠“两条腿、一支枪”打仗的步兵营终于“鸟枪换炮”,可当看到数百份说明书、数万个部件,还是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编制调整,装备变化,并不必然带来战斗力的提升。“新型合成步兵营到底应该怎么建,如何训?”一场转型思辨的头脑风暴在全营迅速掀起。他们邀请专家讲解新装备性能特点、原理构造,讲清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时代特征、核心,填补官兵认知空白。

转型,必须用新理念、新视野、新方法、新标准来提升战斗力。为此,他们跳出传统步兵视野局限,把握转型升级核心要素,深入研究融合战法,针对不同作战形态,将打击力量和各种侦察装备配合使用,探索出动中指挥模式和保障力量伴随行动办法,形成合成营山林地、夜间作战等一整套战法。

主动作为

起步就按下“倒计时”

转战10多个省市,行程10余万公里;动用武器装备数万余件(次)、车辆数千台(次);参加各类演训活动数百次,消耗各类弹药几十万发……

这一组组数据犹如一串串脚印,见证着一营的转型之路,他们从零起步,始终把转型“准星”对准战场“靶心”,不断锤炼部队打赢本领。

武器装备尚未完全定型,人员编制还没最终确定,承领新型合成步兵营试点任务,一营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一无先例可循,二无可靠装备,三无教材可用,四无人才储备,五无配套设施……

怎么办?面对转型契机,一营官兵不给自己预留“缓冲期”,起步就按下“倒计时”。

没有教材、大纲,他们从基础理论学起,寻找相近装备、专业共同点,组建攻关小组,试编大纲、撰写教案。为了搞懂一个数据,官兵们有时在战车上一干就是几个昼夜。为了搞明白一步操作,大家四处找专家……

4年来,他们接连克服复杂地形远程机动难、百人千装数据采集难等矛盾困难,先后完成力量组建、接装改装、效能试验等一系列工作——

首次实现全程战术背景,长时间、远距离带武器弹药安全行军;首次取得新型合成步兵营飞机装载固定、战斗编组同机乘载第一手数据;首次以营作战单元模块化编组形式,独立遂行行动任务;打出了某新型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等武器装备极限值,为全军新型合成步兵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板。

能力扩容

战斗力“最硬的那块钢板”

一营之所以能当先锋、打得赢,与官兵的高素质密不可分。

转型初期,一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新装备保障人才短缺。一营党委紧盯关键岗位紧缺人才,积极协调上级、军地院校、装备厂家、地方驾校等,采取“联合式”培养送出去学、“嫁接式”办班请进来教等方式,超前培训各类专业人才近300人,关键岗位满编适岗,列装当年人装融合率就达到97.6%。

“迈不过能力关,就过不了转型关。”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三连连长降巴克珠深谙此理。2015年9月,刚从军校毕业的降巴克珠来到一营一连当排长。面对一众新装备,他拜老士官为师,学原理、练操作、研数据……不到一年,就变成了会驾驶、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挥的“全能通”。

一次训练中,突击车武器站出现故障,教导员于林新现场带领战士捣鼓了4个小时,成功排障。专家感叹:“没想到教导员也懂维修技术!”

紧前培养,一专多能,才能助力战力稳步跃升。如今的一营,从营长到班长,从中校到列兵,不仅人人精通本职业务,而且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两种以上武器,人人会使用侦察、通信设备,真正实现了人人素质过硬。

创新驱动

转型建设最大原动力

4年前,某型新式火炮首次“亮相”演兵场,曾是旅里有名的“一号观察手”的徐大鹏主动请缨,炮弹却偏移预定落点。

痛定思痛,徐大鹏带领全班从观测装备到指挥系统,从赋予射向到诸元计算,对照新老装备性能特点,梳理总结出新式火炮射击诸元计算、观察所开设等6种创新方法,填补了该型火炮观测空白,大大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

实现强军目标,是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徐文联介绍,在该营,人气最高的地方是“强军论坛”,官兵们针对“把车载武器当成摆设”“人员登下车需要车辆短停”等老步兵做法,纷纷为突破制约战斗力生成瓶颈建言献策,“金点子”“小发明”层出不穷,一个个转型难题、训练症结迎刃而解。

转型以来,该营在全军第一个构建起装备作战试验鉴定理论框架,围绕“信息力、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探索新装备作战效能,提出400多条改进建议被上级机关采纳,梳理10余条实战化训练经验做法,均被上级大力推广。

2015年10月,在一场检验性实兵对抗演练中,一营某新型突击车在炮火支援下迅速前出,快速夺取制高点,用时比未换装前快了数倍。2017年冬季实兵对抗演练,一连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快速穿插,在侧翼给“敌”以致命一击,成为赢得胜利的奇兵。

如今,一营已初步形成轻便化、多能化、模块化特点,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打击猛、指挥便捷高效、自我保障能力强等作战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陆战铁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