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科学流言榜都给长辈看 老年人"转假"是年轻人7倍

2019-03-05 14:56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有人苦笑,春节期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瞧见微信家庭群里有更新了——妈妈发来一条“咖啡含致癌物饮用会致癌”,提醒你别每天一杯;阿姨转发了“家用节能灯致癌有剧毒”,还担心地问,家里的要换吗;爸爸有些不同,他转了“北斗地图应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自豪地配上“大拇指”。

你若告诉他们这是假的,他们一定回怼你:“这是专家说的!专家怎么会错!”每月底的科学流言榜令不少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现了原型,可依然挡不住伪科学的疯狂传播。为啥长辈频频中招呢?

老年人“转假”是年轻人7倍

日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子刊发表了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团队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是转发假新闻的主力,他们分享假新闻的数量是18岁至29岁人群的近7倍。研究人员推测,可能老年人接触网络时间较晚,缺乏相关的媒介素养,而且年岁过高或导致认知能力下降,更容易被假新闻蒙蔽。

国内又何尝不是这种情况呢?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即便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一天和孩子们也说不上几句话。这份老年人内心深处的孤独让他们渴望能跟上社会的节奏。这时,网络谣言们向他们“招手”,两者一拍即合,“银发低头族”不自觉就成了流言的“二传手”。

“在网上制造科学流言的人是受商业利益驱动的,他们比科普工作者更愿意研究老人的心理。”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从事科普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再细看,随着年纪越大、身体状况欠佳,对疾病的焦虑让长辈们产生了“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他们传播的大部分虚假信息,都是和健康养生相关的,尤以“致癌”“新药”居多——这厢来一个“洗手液含三氯生能致癌”,那厢回一篇“致癌率75%的抗癌神药上市”。在他们看来,反正跟着做也没啥坏处,不如就信了吧。

年轻人要加强科学素养

“事实上,目前的科学流言多用夸张、惊悚的语言吸引老年人。文中的事例没根据、论述不严谨,结论也不科学。”中科院上海分院专家表示,“很多老年人以为看明白了,可实际上自己也没搞懂。”

不过,要想改变老年人易受科学流言影响的现状,也绝非易事。对此,专家呼吁,年轻人自身要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有关科学的课,目前多数聚焦技术,应该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希望通过下一代科学素养的建立,逐渐扭转现状。”此外,网络平台也应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将披着科学外衣的各类流言扼杀在萌芽阶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