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新规引热议媒体:期待成遏制交通违法新利器
日前,公安部起草的《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将允许跨省份异地处理非现场交通违法,违法信息录入后当日即可向社会提供查询。对于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影像资料“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作为处罚的证据”。
这一规定意味着公民“随手拍”举报交通违法信息将在全国推行,将有更多人参与到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中来。
一直以来,交通治理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开车玩手机、不系安全带、车辆乱停放、行人闯红灯、大货车超载、电动车乱钻……各种交通违法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仅靠交警去管,显然是管不过来的。
而“随手拍”要解决的正是交警对交通违法看不到、管不到的问题。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随手拍”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治理交通违法全民参与,每个人都是监控,每个人都是交警,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即使可以避过交警、逃过监控,但绝不会逃过广大民众的眼睛。同时,因为每个人的拍照举报都可能成为处罚证据,意味着交通违法被处罚的可能性将成倍增加,这也会给违法者造成强大心理压力,即使想违法也不敢违法了。
其实,“随手拍”并非是什么新举措,早在2015年,深圳就建立了互联网交通举报平台,在微博、微信、支付宝、App上都实现了“随手拍”举报功能。同时,南京、兰州、南宁、长沙、无锡等地的交警也都有类似的作法。
实践证明,“随手拍”对治理交通违法的作用十分明显。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深圳交警共受理交通违法举报169.5万件,近15万人参与过“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为深化“随手拍”的治理效果,2018年深圳交警还专门推出小程序、一键优化,帮助市民提高“随手拍”的照片质量。
同样,“随手拍”在无锡也受到民众广泛支持。今年9月初,“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号上的“交通违法随手拍”升级版上线,开通仅一周时间,就收到热心市民拍摄举报的交通违法线索1万余条。
正是在各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公安部拟将“随手拍”纳入交通违法处理程序,在全国推广实施。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成为交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随手拍”举报违法行为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期待“随手拍”能够成为遏制交通违法的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