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关于小鱼山,你一定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来源: 作者: | 责任编辑:赵振宇 2017-04-27 10:18:19

    上世纪20年代,一条鱼山路将衙门山一分为二,成了东鱼山和西鱼山。之后,西鱼山在城市建设中被逐渐开发,东鱼山则因“湛山精舍”成为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东鱼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小鱼山公园。

1 没有名字的小山头

    “那就是座没有名字的小山头!”问及小鱼山的历史,却得到了这样的答案。海拔只有60米的小鱼山曾经确实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在《即墨县志》中根本查不到它的记载,连“鱼山”二字都没有。不过,这座小山头的运气不错,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让自己名气在外。

    第一件大事是清政府在青岛建的总兵衙门(今青岛市人民会堂)。

    1891年,章高元带着朝廷的旨意来了,在胶州湾设防,青岛成为开埠城市。那么多的清朝官兵拥挤到了这个小港口,得先建办公的地方啊,选来选去便定在了山脚下。1892年总兵衙门建好了,它的东门正对着那座无名山。

章高元驻扎青岛时修建的总兵衙门

    以后有人问起,总兵衙门在哪?就在那座小山头下。那座小山头叫什么?不知道,反正它靠着总兵衙门。这样叫来叫去,小山头便有了个民间名字— 衙门山,这绝对是沾了总兵衙门的光。

俯瞰总兵衙门

    清政府不仅在这建了衙门,还在衙门山上建了炮台,取名衙门炮台。

鱼山炮台(德军称青岛炮台),过去青岛人叫衙门山炮台。

    就这样到了1897年,德国侵略者来了,他们在这座新的殖民城市开工厂、建马路,还把衙门山上的炮台拆除又建了自己的炮台。

    《青岛文物与名胜保护纪实》中,王祖荣在《小鱼山公园》一文中写道:“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时,山上炮台被毁,坚固的钢筋水泥地下室及通道至今犹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铁证。”

    可惜,在如今的小鱼山上无法再找到残余的炮台,但在1922年前出的《青岛概要》中找到条重要信息:衙门山炮台,十五生的(厘米的意思)加农炮,三门。这说明,衙门山已经不是个普通的民间名字,而是作为正式的山名被历史记录下来了。衙门山上的炮台也绝非说说而已的小炮台,三门加农炮都是威力无穷的大炮。

    那究竟什么时候才有了“鱼山”的呢?有资料说是1923年,衙门山前曾经有一条路被命名为“阿利拉街”,居民称其为“新街”。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整理地名路名时,将“阿利拉街”改成了“鱼山路”。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鱼山路此前并不存在。

2 鱼山路将衙门山一分为二

    鱼山路,西北起自大学路,东南至于文登路,据说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建设。这条新开凿的道路穿衙门山而过,将山一分为二成了东西两部分。

    青岛文史专家鲁勇介绍:“因都靠近鱼山路,人们便按照方位将两座山分别叫做东鱼山和西鱼山,之后西鱼山上的建筑越来越多,逐渐消失了,而东鱼山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人们才总说先有了鱼山路,后才有小鱼山。如果顺着鱼山路一直走,确实能发现这个奥妙,道路两旁是被横切的石头剖面,上面有许多漂亮的房子。

    一位住在附近的老青岛人说:“曾经大鱼山不大、小鱼山也不小啊”,他所说的大小鱼山,想必指的就是这东西鱼山吧。鱼山,它的名字来自于另外一个身份——山东东阿县一座佛教名山。

    王祖荣在《小鱼山公园》一文中说:“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其在鱼山完成了对古印度佛教赞颂音乐的整理修订,使之更符合中国的习俗,近于歌曲,称为"鱼山梵呗",鱼山因此成为我国的佛教名山。”

    我们并不知道,上世纪初为何要将那条新开凿的路定为鱼山路?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说明,这座山与这个名字、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宿缘。

    据王祖荣介绍:“我国近代名僧倓虚法师在青岛创建湛山寺的同时,为弘扬佛学,由居士王金钰赞助,于1934年在小鱼山之巅建造讲经阁一处,作为佛教居士听经薰修之所,名"湛山精舍"。其占地约为12亩,上下两层,为古建筑形式,黑瓦覆顶。远处遥望,在青岛诸多建筑中独立风格。据前辈师长回忆,湛山精舍落成后,当时的"佛学研究社"和"法物流通处"均迁入小鱼山。每星期日下午倓虚法师来此讲经,或由其首座弟子代讲,前来听经的各界人士甚众,小鱼山一时成为佛法宏扬之地。”

    这就是小鱼山经历的第二次大事件。说到湛山精舍,鲁勇还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周叔迦,北洋政府财政部长周学熙的儿子,他曾住在青岛福山支路15号,传说在这里遇到了位异人,受到点化后一心向佛。后参与成立了佛学研究会,也就是湛山精舍。

    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时在湛山精舍的北面,还有一处天主教的修女院,据记载有修女16人,其中中国人1人,菲律宾人1人,德国人14人。完全不同的两种信仰都选在了小鱼山上,足见它与生俱来的魅力。

3 “小鱼山”出现了

    因总兵衙门,这座无人问津的小山头有了自己的名字,因与佛结缘它迎来了人生中最鼎盛的时期,只是时间持续得有点短。

    1959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们汇集到一起,按照当时的指导思想“解剖青岛建筑”。包括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内的建筑专家提出,鱼山环境优美,视野开阔,应建成青岛市的风景眺望点,但“湛山精舍”建筑粗简、风格平俗,与地理环境不协调建议拆除。这一年,湛山精舍被拆除了。

    没有了湛山精舍的鱼山,再也看不到暮鼓晨钟的景色,鱼山也进入它人生中最低落的阶段。直到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园林部门下达通知,要重新开发利用这座山头,计划中将它的名字定为“小鱼山公园”。严格来说,这才是小鱼山三个字第一次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小鱼山公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占地面积2.5公顷,是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这里有一阁两亭三壁画。一阁指的是览潮阁,两亭分别是拥翠亭和碧波亭,三壁画则指的是北廊壁上镶嵌着长9米,高2.67米的瓷板釉彩壁画《八仙过海》。东廊壁上镶嵌着长9.1米,高2.67米的大型瓷板釉彩壁画《蒲松龄宇宙》,描绘了蒲松龄故居和《劳山道士》、《促织》、《席方平》等聊斋故事情节。还有那块直径2米的白色雪花石浮雕"鱼",以象形字组成,线条拙朴、典雅,是小鱼山山徽。”这其中览潮阁、拥翠亭和碧波亭三块匾额都是著名的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所题。

    到小鱼山,一定要登上它的主建筑览潮阁,这座高18米,三层八角的建筑与栈桥上的回澜阁遥相呼应。当通过旋转楼梯一层层走到它的顶端时,仿佛站在了青岛市的最顶端,绕阁一周,青岛“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的独特风景映入眼底。在这里可以看到观象山、小青岛、栈桥,还有与之相隔最近的信号山等。怪不得,那些国外友人或外地游客来青岛时都会选择到小鱼山上观景,这座海拔只有60米的山头有着这种奇特的魅力,它不是海拔最高的,却能把青岛市景色尽收眼底,随手数了数,在这总共能看到六座山头。

览潮阁

4 名人聚集的八关山

    总兵衙门选在了小鱼山,佛家选在了小鱼山,更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也聚集到这里,他们在这座安静的小山中,任思绪尽情挥洒,创作出一篇篇惊世之作。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想必大家都知道,它主要由环绕小鱼山的福山路、鱼山路、大学路和莱阳路4条街道及其周边小巷构成,再加上黄县路、大学路等街道上的老楼老院,组成青岛老街最迷人的风景。

    在鱼山路的北面、海洋大学的东侧,沿着福山路往上走有一个叫八关山的地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这里曾是一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聚集的地方。

    比如著名作家、戏剧家洪深住在福山路1号,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的《劫后桃花》就是他创作的,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以青岛为蓝本写成。

    与之相邻的福山路3号是作家沈从文的故居。1931年他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任教,住在这里,由于青岛比较潮湿,特别为居室取雅号:“窄而霉斋”。他在这里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八骏图》等名著,并收获了和张兆和的爱情。

    曾经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写道:“1932年,我来到青岛一个朋友山上的宿舍,在这里创作了《爱》和为《砂丁》写了序。”后来证实,他提及的“山”就是八关山,朋友的宿舍就是沈从文的故居。

    当然,这里还有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故居“山屋”、著名教育家成仿吾的故居以及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毛汉礼的故居等。行走在这些富有历史感、文化气息以及青岛特色的建筑间,再浮躁的心都会沉静下来。

-end-

转自青岛档案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