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小头条 > 正文

国宝漂泊海外百年 圆明园"虎蓥"经历怎样回家路

2018-12-12 08:23 作者:余鹏飞 来源:中国之声
分享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虎蓥,是圆明园被抢的稀有西周晚期青铜器,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今年3月底,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的一则拍卖信息引发了国人的关注:疑似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将被拍卖。4月11号,这件文物最终以41万英镑成交。

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11月23号,被拍卖半年后的虎鎣重新回到了祖国,并于昨天(12月11号)由国家文物局划拨,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虎鎣回归,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国宝“虎蓥”回家了,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场入藏仪式让人们得知了青铜虎鎣的故事结局,它回来了。那张半年前在网络上疯传的被拍卖图片,变成了眼前“活生生”的实物。人们围住它观赏着,品评着,想象着它所经历的一切……

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直到今年3月底,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网站出现了它的拍卖信息。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当时即表示,基本可以确认,这件文物属于圆明园。

刘阳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从目前我们能掌握的资料和信件来看,这件文物基本可以确定是圆明园的。当然目前我们看不到原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它百分之百是。但从现在来看,我还是很认可现有的信件和信件里对蓥的描述和来自圆明园的过程。蓥这种青铜器确实不多,应该是在个位数。

4月11日,青铜虎鎣最终以41万英镑的价格在英国成交。而此前一天,中国国家文物局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拍卖行为,表示将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昨天的青铜虎鎣入藏仪式上才透露,拍卖前已经尝试了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4月28日,一封邮件改变了文物的归属。

刘玉珠向中国之声记者表示,4月底,青铜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青铜虎鎣的鉴定接收等各项工作。

包括科技检测在内的鉴定结果均显示,青铜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铜器基本特征。9月21日,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1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鎣”回归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此刻,中国之声记者眼前这件青铜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据介绍,虎鎣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它的形状像似一只茶壶,一只老虎在盖子上居高临下,另一只则以更自然的姿势蹲伏在下,形成“手柄”,非常精美。

此前有人曾推测这是西周晚期的盛水器,而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则表示,鎣是作为祭祀时奉献使用。这件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虎鎣本身是一件非常罕见、精美的西周晚期铜器,现在已知的、有铭文确认的只有8件,所以它非常难得。它的用途是在古代敬神的时候,神不饮食,不吃不喝,而愿意闻香味。那时的香味就是拿香酒烧沸腾,冒出蒸汽后,闻蒸汽的香味。这个鎣推测当时是放郁金香的,把它掺到香酒里,再点火蒸发后,神就可以去闻香味了。

文物流失只在一时之间,文物的追索却步履维艰。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并成功促成了30多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圆明园鼠首兔首、秦公晋侯青铜器、大堡子山金饰片等重要文物已先后入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虎鎣的回归不只是简单的捐赠,它包括舆论、外交、专业支撑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门。虎鎣回归既反映了我们按照合法的程序在推进追索工作,同时社会力量也对这个结果起到了促成的作用。(记者 丁飞)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