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七个“坚定不移”和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2019-12-27 17:53 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七个“坚定不移”布局山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洪杰 王亚楠 赵小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七项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与会人员表示,在跨越转型蝶变、浴火重生的重要关口,这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七个“坚定不移”,聚焦高质量发展,方向明确、信心坚定,手中有招、脚下有路,关键是攻坚克难、抓好落实。

横下一条心,不走回头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生态环境改善压力、区域发展分化等一系列难题,越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廓清思想上的迷雾,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认为,新发展理念已成为山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2019年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力度空前,“四新”经济加速成长,为明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正在出现一些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明年的七大任务理清了思路,找准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彰显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执着,深化了发奋图强的共识,令人振奋。”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说。

对于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与会人员表示,必须横下一条心,不走回头路,头拱地往前冲,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变潜在优势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缩短阵痛期。

全面把握结构优化的“形”,让该消的消下去、该长的长上来,牢牢掌握此消彼长的“势”。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红英认为,取势、明道、优术,这七个“坚定不移”可以说是顺势而为、聚势而强、乘势而上。

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今年滨州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发展走出了一季度止滑、二季度企稳、三季度起势、四季度冲刺的轨迹。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七大任务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滨州市市长宇向东说,滨州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较少,今年他们着力在创新上补短板,打造了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明年会继续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

一系列重大政策、工程、项目相继落地,增强了全省发展的后劲。“我们统计了一下,前11个月,青岛在建投资项目5120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4倍,其中新开工项目2709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7倍。我们对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非常有信心。”青岛市发改委主任李刚说。

“近年来,全省上下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步子越来越实,办法越来越多。”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王金城说,只要把这七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明年就一定能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系统

坚持新发展理念,山东自觉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我省制造业规模大、基础好,实施“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潜力巨大。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军说,今年在全国钢铁行业量增利减、整体下滑的形势下,山钢集团不仅订单没有减少,出口还实现了增加,吨钢利润还有所提升。“算力就是生产力,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5G就是生产工具。现在钢铁企业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生态圈的竞争,山钢正在积极接入现代技术,打造平台化的能力和生态。”

我省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是制约产业发展、“双招双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省将以园区化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以集群化促进协同配套,以高端化集聚人才技术,以融合化推动产业创新,以绿色化开辟成长空间。同时对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培植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具有“撒手锏”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山东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首次大幅提高至100多亿元,启动了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将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1+30+N”的创新体系。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我省今年已经建设了创新共同体20家,这些共同体遵循创新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真正把体制机制和创新发展、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多要素融合起来。

“明年,我们还要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重大技术攻关‘揭榜制’,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唐波说。

重大项目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今年前10月,烟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6个,合同总投资4333.5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87个,合同总投资1797.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35个、中国500强项目42个、民营500强项目10个,交出一张漂亮的“双招双引”答卷。

对土地、能耗等不搞平均分配,重点支持大项目好项目。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表示,烟台将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已初步选定在开发区,以划定“标准地”的方式面向全球精准招商,让好项目“落地即可开工”。以重大项目带动若干项目、企业“星罗棋布”,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区域的发展有没有活力和后劲,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对青年人才有没有吸引力。打造人才强省,山东持续加力,坚决破除隐性门槛,拿出突破性的硬招实招。“创新人才政策,按部就班地推行人才引进和布局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要超常规布局人才战略。要从世界范围内引进人才,尤其是要吸引有创造活力的年轻人才。”刘致福说。

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夏鲁青表示,青年群体是最有创新活力的群体,下一步,我省将大力招引以博士后为主的青年人才,并着力把人才留下来、用起来,加强人才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有的放矢地培养和引进人才。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政治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我省已经形成了规划体系、政策体系,目前省委农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统计局等部门正在抓紧制定标准和考核体系,力争尽快出台。”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表示。

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介绍说,目前,全省7万多个行政村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和其他类五个类型完成了分类,明年要重点完成县域村庄布局专项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用好“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推深走实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明年我省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各项重大改革和对外开放走深走实,让各种要素汇聚成创新创造洪流,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省委将明年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改革必须提速加力。

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种类型的经济功能区,是青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载体。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功能区在发展的“量”和“质”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根本原因就是体制机制不活。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刚说,今年青岛拿出6个功能区先行先试,开展去行政化和市场化改革,6个功能区“全体起立、全出竞进”,面向全市公开选聘管委会主任、副主任。“青岛高新区只保留了原来三分之一的人员,这项改革在青岛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

明年我省将强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扩权强县、“亩产效益”评价、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山东还将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稳旧拓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今年8月,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任务是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12月初,山东省代表团成功访问韩国、日本,开创合作新篇章,成果丰硕。“山东与日、韩之间有地缘优势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商务厅厅长张德平表示。

“深化与日韩的交流合作,我们将力求在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示范区建设、新兴产业对接、提升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介绍。烟台是韩国大企业最集中的山东城市,今年5月30日至31日,烟台举办了“2019百家韩企烟台行”活动,吸引了150多家韩国企业代表前往洽谈合作、共谋发展,其中不乏现代、LG电子、LG Display、浦项、斗山、大宇造船、新世界百货等知名韩企,明年烟台还将组织百家烟台企业韩国行,继续深化双方的交流合作。

徐闻表示,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山东发展的一件大事,下一步要在首创性探索、差异性建设、集成性借鉴上发力。同时,在对外开放上,既要面向日韩,又要看到“一带一路”、中欧等更广阔的市场。

营商环境的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优化营商环境仍是明年的重头戏。我省将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整合资源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擦亮新时代“诚信山东”品牌。

“下一步应该着力在‘微环境’上下功夫,抓好基层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朱昆峰认为,优化营商环境要尽量下沉,向末端发力,应更精准、更接地气。

打好攻坚战,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扶贫办主任崔建海说,明年底前要紧盯革命老区、黄河滩区、湖区、库区等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鼓励各地探索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说,生态环境改善、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新旧动能转换,严格执行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四上四压”政策。

高质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将紧盯8场标志性战役重点任务,对照“四减四增”目标任务,倒逼各项举措落实。

金融风险防控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我省将紧盯12个领域风险,落实防控预案,高质量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明年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但民生支出不能减少,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在‘六稳’工作中排第一位,今年山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稳岗位、稳就业。”夏鲁青说,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1-11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完成131.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的目标。他说,今年我省将完善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援企稳岗、转岗培训、生活保障等“一揽子”帮扶措施。

破解民生热点难点痛点,既是百姓受益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明年我省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在改善民生中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实现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

逆势而进、负重前行,只要全省上下以攻坚的状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蹚“地雷阵”,头拱地、向前冲,山东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定会越走越宽广。

发展质量在提升,发展后劲在增强,发展活力在释放,发展环境在优化——

趋势性关键性变化塑造山东发展新优势

□本报记者陈晓婉毛鑫鑫

变,是山东2019年的关键词之一。一年来,山东北上南下,进北京、访上海、走进雄安新区,找差距补短板。一边对标先进,一边修炼内功,坚定不移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的山东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逐步释放,一些趋势性、关键性的变化出现,成为山东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5月,定位超算2.0时代的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山东拥有了国际上首个超算主题的科技园。截至目前,济南超算中心已服务企事业单位1000余家,应用范围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累计实现可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带动产业规模逾百亿元。

从“泉城”济南到中国“算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山东的迅猛崛起,是山东动能换“芯”后结出的一颗硕果。“四新”经济快速成长,万元GDP能耗、安全事故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在新旧动能接续的阵痛中,山东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1-11月,山东经济发展“含绿量”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54.6%,其中太阳能发电、核电分别增长20.7%和611.7%。

要GDP但不片面追求GDP,将稳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统筹安排、一体推进,是省委、省政府的鲜明态度。为此,山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我们不能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割裂开来,要的就是两者协调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说。

同样在前11个月,“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4%,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4.9%、6.6%和4.7%,电商交易等新模式持续扩大,跨境直购出口增长76.7%……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因素影响下,这些数字令人欣喜,折射出山东经济发展质量的趋势性向好。

抓发展关键在于抓项目。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千帆竞发,以高涨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实现“双招双引”的新突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前11个月,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3%,创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速。其背后,是优质项目的强力支撑:在建投资项目5120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4倍;其中新开工项目2709个,相当于去年全年的1.7倍。

12月初,来自海内外的15家企业集中签约进驻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5个月前,产业园开工建设时,德国克诺尔、瑞士泰科等20家企业早已入园,涵盖整机整车、新能源、发动机三大板块。“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积极落户到园区,能够和潍柴抱团发展,有利于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形成聚集效应、共享发展资源。”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介绍。

给项目以成长时间,产业园区强大的发展势能将会在明年逐渐显露。未来,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预计引进超500家企业,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源源不断的注入彰显出各方对我省不断增强的信心,更为我省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能。

改革与创新是永葆活力的力量源泉,在当前的山东,乐于创新、勇于改革蔚然成风,发展活力在逐步释放。

20年,营业收入增了20倍!邮、电“分家”时不起眼的邮政业务,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期。“靠的是什么?改革!”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韩广岳说。除了广为人知的普件服务,邮政在金融、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都有业务布局。邮政还在积极拓展服务,目前省内187个政务服务中心与邮政有合作。

11月,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揭开盖头。这个以宇宙线等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的“四不像”研究院,正是我省体制机制改革的产物。目前,我省已选聘10位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到此工作,来自国外知名高校的数位研究员也已有加盟意向。

有想法,有土壤,有人才,山东创新创业热情被不断激发。今年1-11月,山东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新登记市场主体198.7万户,增长32.8%。

人才、项目、要素的集聚背后,是山东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各方如此评价山东:党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有效制度体系逐渐形成。

在东营,按照“应放尽放、放无可放”的原则,市和中心城3个区已经实现“同权审批”。“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区级大厅办理,市级不再受理。明年会在全市推开,这能有效解决跨层级审批问题。”东营市副市长王晓军介绍。

在烟台,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通过驻日、驻韩办事处,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当地,让投资经营者不出国门,就能快速办理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最短5天就可拿到证照。

山东在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上大踏步迈进,全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深层次地反映出山东正在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对振奋信心、提升社会预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省发改委主任周连华说。

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按下发展“快进键”,山东在思变,求变,嬗变,在新观念与旧观念的碰撞中寻求突破,在老模式和新模式的更替中抢抓机遇。

有利条件积厚成势强力助推突破攻坚

□本报记者付玉婷方垒

经济发展仍处在深度调整期、瓶颈突破期、动能转换胶着期……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山东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正积厚成势。用好现实有利条件,挖掘更多潜在有利条件,同时克服不利因素,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一环。

因势而谋,凝聚最大改革共识

省委将明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攻坚意味着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通过持续地抓改革、抓落实,制度、实践基础都愈发坚实;加上中央政策因素,下一步改革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有利条件保持清醒认识,做足思想、工作准备,才能尽快将有利条件转化为发展红利。

各种政策效应持续放大是人们一个突出感受:前10个月全省落实减税降费1318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我省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积极效应也在持续显现……

“以减税降费为例,考虑翘尾影响,明年力度会更大,但会更注重结构性减税,更注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省财政厅副厅长高剑锋说,从中央透露的信号看,政策工具还很丰富,各种工具正呈现出提升效率、优化结构的特征。据介绍,今年为扩大我省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的专项债券,明年使用机制将从因素法额度切块分配调整为“资金跟着项目走”,同时,财政也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收拢拳头”支持保民生、保基层运转、保重大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各地要深入理解中央、省里的这些部署,进一步树立‘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资金使用导向,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企业的‘好日子’。”

新一轮对外开放优势,加速了国外内资源要素向山东的聚集,对此威海市体会很深。“今年威海实际吸引外资总量达到12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直言,发挥面向日韩开放的“桥头堡”作用,当地还需要深耕与日韩的合作,更充分发挥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实现物流一体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山东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潜力巨大,优化消费供给能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作为全国首个老年人口突破两千万的省份,多位参会人员关注到“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需要尽早谋划、占领,找好切入点。”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吕德义跟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山东老年大学在校生已突破1.6万人、2.6万人次,不仅让“银发学生”退休后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更激发了“购”、“养”、“旅”需求。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改善养老服务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供给质量,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

应势而动,汇集最强发展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有利条件能为山东创造更大的回旋空间。但再有利的条件也有其发挥效用的“窗口期”,抓住“窗口期”,推动重大、关键问题解决,才能跑出加速度。

“只要改革,冬天也能是春天。”鲁商集团董事长高洪雷提及旗下银座家居混改的案例:引入行业标杆红星美凯龙,混改当月实现利润就增长116%。“改到现在,只有向紧要关键处发力,才能进一步收获改革红利、提振发展信心。”听他介绍,围绕三项制度改革,鲁商已定下“两个5%”的要求,干部、员工每年硬性淘汰5%,加速在内部形成带头创业、勇于担当的氛围。

“改到深处都是利益。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的根本问题,需要以此解决‘形似神不似’的问题。”省国资委主任张斌提到,潍柴动力一位副总至今已“三上三下”;在万华、潍柴等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过程中,三项制度改革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据介绍,回应好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领域对国企改革的更高要求、更高期待,在三项制度改革、混改等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率方面,省国资委将加强关键环节的清障疏堵,带动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强力突破。

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产业赋能的潜力巨大。在我省11家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5%,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也大幅降低。“人工智能不仅是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源泉,更能为传统要素赋能。”山东社科院院长张述存认为,山东需要扭住这一关键点,聚焦“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加大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人工智能与“十强”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的“卡脖子”技术。

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活力还不够足;作为一种产业业态,金融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还不够……多位与会代表都提到明年要加大力度改善金融环境的问题。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周逢民表示,对制约实体经济融资的信息不对称、抵押少、担保难问题,人行济南分行将一方面引导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应收账款融资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全面优化升级“山东省融资服务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提供有效支撑。

省内一些金融机构也正积极探路,比如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群体,我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探索以家族担保替代传统抵押担保,目前已收到良好效果。

久久为功,坚定决战决胜信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家普遍感到,山东正出现一些趋势性、关键性变化,各方面更加关注山东、看好山东。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山东各方面各领域唯有咬定目标,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今年我省将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提高到100亿元,重点支持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近两年山东在创新驱动方面采取了许多历史性举措,填补了许多空白。”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表示,针对这一领域需持续加大投入、不计成本投入,“去深圳考察发现,当地现在的产业其实是十几年前布下的,而五年、十年后的‘饭碗’现在也已在实验室里了”。他认为,山东需加紧盯住前沿领域布局,而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实现各城市的错位发展,可从更高层级以资本手段加强扶持和引领。

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强对“散乱污”企业的关停整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梯次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下一步都将采取更大力度措施。”省工信厅厅长汲斌昌透露,当前省工信厅已对接联系了总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63%的1268家重点企业,同时带动全系统对接联系1万户左右企业,通过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抓好政银企对接、升规纳统、清理欠款等政策落实,全面开展“亩产效益”评价,为全省工业“稳步回升、提速转型”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山东是文旅大省,精品旅游和文化创意都是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但现实是,山东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景区,5A级景区数量却只排全国第七,且淡旺季明显。“山东旅游存在缺少大项目、好项目的瓶颈。”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坦言,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文章,山东还要做得更充分,在提升文旅产业质量效益、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擦亮“好客山东”品牌等一些具体工作方面再下功夫。

着眼大格局、顺应大趋势,山东将在改革攻坚中加速转型蝶变、浴火重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