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产业振兴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抓手。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2019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671.7亿元,占全国的7.8%;第一产业增加值5116.4亿元,占全国的7.3%;农产品出口额1234.5亿元,同比增长7.3%,三项指标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一、农业质效加快优化提升。一是抗牢农业大省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57万亩,年底总数将达到6100万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粮食产量连续6年过千亿斤,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小麦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在握,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二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出台生猪养殖屠宰企业贷款贴息、猪肉应急储备等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畜禽业生产经营难题,截至9月底,全省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2623万头,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果菜、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粮改饲”项目试点,年内可完成青贮专用玉米、苜蓿、燕麦草等收储利用150万亩。现代渔业加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虽受疫情影响,水产品总产量仍达到486.7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14.2万吨。
二、融合集聚发展优势凸显。一是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315家,完成营业收入1.5万亿元。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更加健全,注册资金过千万的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到200余家,冷库2200余座,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初步构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全省共推出6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省知名企业产品品牌。二是坚持用集群化、园区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烟台苹果”“寿光蔬菜”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批4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纳入“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支持范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26个,其中国家级19个。三是鼓励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蓬勃发展,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5.4亿人次、实现消费2709.9亿元,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精品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今年二季度开始乡村旅游消费逐步恢复,截至9月底,累计接待游客1.64亿人次。2019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94.6亿元、同比增长38.6%,先后有四批26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开发建设了山东省农业智慧云平台,编制发布10项大数据行业技术标准,济南、青岛、潍坊3市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
三、产业动力活力更加强劲。一方面,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50万家,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国家级106家、省级901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另一方面,要素供给明显优化。深化涉农资金整合,2020年省级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655亿元,比上年增长9.5%;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的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筛选第二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83个、总投资1357.3亿元,贷款签约率已达46%;支持蚂蚁金服开展县域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放款555.4亿元。加强用地保障,制定印发《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已盘活农村闲散用地29.07万亩,引进项目221个。
四、协调互促格局加速形成。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搭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村居“四一三”行动、齐鲁样板示范区、“十百千”工程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平台,形成了“点、线、片、面”结合、整体提升的生动局面,显著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80元,增长4.2%。截至目前,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累计完成1089.7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累计完成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18万公里。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
下一步,山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突出抓好产业振兴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努力开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支撑。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