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山东新改建农村公路近7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本报记者 王晓芳 吴荣欣
平坦的沥青路蜿蜒向北,两侧松柏苍翠、景观多变,公路尽头的罗山峰耸谷幽、山奇石怪,夕阳西下,不时有飞鸟掠过……
我省一条农村公路吸引了全国关注的目光——11月27日,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十大最美农村路”发布活动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烟台招远的乡级公路欧邱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这是我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范例。
超1000亿元投向农村公路
欧邱线北起招远市玲珑镇欧家夼村,止于大秦家办事处邱家村,路线经过9个村庄,全长8.7公里。该路位于全国黄金储量最大的“生态型金山”罗山脚下,两侧坐落着以中国黄金实景苑和淘金小镇为代表的中国黄金文化特色旅游度假区,一路景观怡人,旅游公交通达。 “欧邱线一条路串起了沿线的乡村、企业和旅游项目,对沿线村庄的乡村振兴起到了有力拉动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幸福路、连心路、致富路。”招远市市长吴有进说。 欧邱线荣膺“十大最美农村路”,源于山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农业农村发展“四个优先”要求,紧紧抓住实施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试点的重大机遇,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近7万公里,路网规模25.2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客车,农村公交化改造率达到91.1%,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有力保障。
搭建农村公路建设“四梁八柱”
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省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确定道路硬化目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等方面作出规定,搭建起农村公路建设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2017年,省直11部门联合印发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客运服务一体化、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任务,推动统筹城乡和区域交通协调发展。2018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农村公路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2019年,省政府印发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明确了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目标任务、实施范围、组织方式、时限节点等内容,科学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工作。同时,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印发村内道路硬化技术指南,配以图片、文字等方式,简洁直观地指导各地市结合自身特点,选定硬化材料和形式。2020年,省政府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建、管、养、运长效机制,推动着力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等短板问题。通过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系统规范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通行能力。
专项行动推动农村公路转型升级
为切实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针对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我省深入开展“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和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建设转型升级。 自2018年起,我省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科学编制农村公路规划,并与新旧动能转换、村镇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交通、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路网结构,确保路网规划中县乡公路比例、三级路以上比例逐年上升;实施路网提档升级,提升改造“窄路基路面”“畅返不畅”“油返砂”路段,逐步消除路网中“断头路”“瓶颈路”,创树山东“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扶贫、黄河滩区迁建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贫困区域资金扶持力度,加快黄河滩区迁建临时撤离道路、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截至11月底,我省三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4.3万公里,较原计划增加0.9万公里,完成投资近700亿元。 日照市五莲县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利用原石、毛石、花岗岩尾料等自铺门前巷;邹城市将通户道路硬化与古文化、古村落、古街道相融合,打造“美丽儒风农村路”……我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建设内联外通、和谐绿色、具有特色文化底蕴的村居路网。按照“雨天不起泥、晴天不起土”的要求,我省分类制定村道和村内巷道路面建设标准,按照降本提效、实用、就地取材的原则,合理选择混凝土、沥青、砖石等路面材料,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样式。截至11月底,全省已有6.4万个行政村实现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占行政村总数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