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独家:胶州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窦翰 | 责任编辑:龙喵 2014-11-24 06:01:18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青岛新闻网11月24日讯 天气渐凉,寒风拂面,方才意识春节即将到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春节临近,该备年货了!

    对于在北京工作的胶州人赵祥来说,最重要的年货无非就是送给好友及客户的冷家庄黑陶了。今年照旧,到冷家庄村叶广德家里挑上几件黑陶器皿,作为礼物送给客户和好友。“大家就好这口,地道、有品位、有特色。”赵祥说。

    赵祥所讲的叶广德,家住大沽河畔的胶州李哥庄镇冷家村,年愈七旬,是叶氏黑陶第四代传人,陶艺大师。值得拍案叫绝的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懈努力,叶广德做出了与出土的4000多年以前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皿之一“蛋壳陶”相似的黑陶艺术品。

    叶广德 黑陶大师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胶州李哥庄镇冷家庄村驻地,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黑陶技艺大师——叶广德。

    脸庞沧桑,皱纹清晰可见,双手粗糙有力,身着一身经典深蓝中山装,这就是叶广德。

    叶广德的家,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小院,简单质朴,院中的三口大缸十分抢眼,大缸的直径足有一米多。据叶广德介绍,这三口大缸是用来淘泥的。

    小院北屋最东边的一间就是老叶的制陶工作室,工作室虽看起来显简陋,但许多艺术品都是从这里诞生的,其中就包括“蛋壳陶”杯。

    工作室放满了与黑陶制作相关的物件。两台拉胚机位居两侧,房中间的小茶几上放了几件叶广德已完成的黑陶作品,叶广德正在用自己亲手打造的小茶壶泡茶喝。工作室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种造型的黑陶艺术品。

    看着柜子上的一件半成品的长颈瓶,叶广德眼前一亮,他告诉记者:“这是昨天大儿子在我的指导下完成的,勉强过关,但离成品还差不少,水平有待提高啊!”

    记者坐在拉胚机旁,一边听着叶广德讲解制陶工艺,一边看着他,在拉胚机上娴熟的操作着。

    在与叶广德老人的沟通中,记者了解到,黑陶的制作,泥的选择尤为重要,叶广德表示,叶氏黑陶的泥都是从冷家庄村东的一块几亩大的地里挖的,全村仅有那一块地适合做黑陶。

    另外,记者了解到,黑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对泥的处理、拉胚、放窑烧制三部分,其中每一步的标准都很苛刻,每一环都不能出差错。

    除了对泥的要求十分严格,制陶人对窑的要求也不含糊。叶广德现在所用的窑,位于自己家的院子,形似“神舟七号”返回舱,足有四五米高。内用砖块砌成,外用水泥加固保温,一根大烟筒直耸入天。

    据介绍,烧制陶器,关键看“窑变”。如果要烧制黑陶,窑内温度必须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才行。叶广德还告诉记者,陶器在窑内摆放的位置也不容小视。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就是这样一双粗糙的手制作了无数精致的黑陶制品。

    叶家窑 大名鼎鼎

    叶家窑烧出的“叶氏黑陶”到叶广德这代已是祖传第四代了,可谓是代代出精品。

    值得注意的是,闻名中外的青岛栈桥在解放时期曾经进行过一次修复,其中栈桥回澜阁的琉璃瓦就出自叶广德爷爷之手。

    老叶家的“瓦筒”工艺可谓一绝。所谓“瓦筒”,就是将烧制好的圆筒陶制品沿圆切面垂直平分各切一刀,切完后的四块陶制品,无论大小还是形状均相同,切完后也就是古建筑上的瓦片了。

    据悉,前段时间,叶广德的黑陶制作技艺顺利入选“胶州市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更高层次的非遗申请相关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叶广德作为叶氏黑陶的代表人物即将载入名册。

    叶广德自20岁起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制陶工艺,在他看来,“叶氏黑陶”传人中最佩服的还是自己的父亲。

    “无论在技术还是在做人方面,父亲都对我有极大的影响,也正是他老人家给我的诸多启发,才使我能在自己独特的制陶道路上走的更远。”叶广德如是说。

    众所周知,叶广德的拿手好戏是“蛋壳陶”。

    叶广德表示,“蛋壳陶”制作工艺非常苛刻,因其薄如蛋壳所以成型很难,这对制作者手艺的要求极高。据叶广德介绍,祖传手艺只停留在普通常用生活器皿的制作上,叶广德用多年时间,反复研究祖传工艺,经多次试验,最终做出了“蛋壳陶”。

    叶广德的黑陶雕刻技术不得了,1984年,在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张志慷的指导下,美术零基础的叶广德开始在自己制作的黑陶上雕刻图案,刻了整整30年,叶广德的雕刻水平不可小觑。日历上的各种吉祥图案,从美术画册上复印的龙腾图案都是叶广德的自学老师。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叶老师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黑陶土。

    谈今后 儿子传承

    年近七旬的叶广德对记者说:“年纪大了,身体眼看一天不如一天,现在眼睛开始花了,耳朵也背了。”叶氏黑陶的传承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叶广德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愿意接触这些老手艺了,他们认为是否祖传已不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叶广德有两个儿子,老大在某公司做技术,月收入数千元,二儿子自己开厂,家庭殷实。就像叶广德所说的那样,两个儿子都觉得制黑陶这门老手艺在当今社会并无大用,他们还认为制陶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虽然孩子们对老手艺无动于衷,叶广德却未放弃,他一直在努力说服两个儿子继承叶氏黑陶,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技艺传承,更重要的,这是对叶氏黑陶精神的传承。

    “有什么都不如有一门好手艺。”说到这里,叶广德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父亲的真实故事:“我爷爷四十多岁就走了,老手艺当时传给了我的父亲,除了父亲,我还有三个叔叔。在那个年代,没有了家里的顶梁柱是非常可怕的。随后,父亲站了出来,他豪言,要通过烧陶来为兄弟们赚钱娶媳妇,如果没娶媳妇大家都不分家。后来父亲通过努力,为三个叔叔都娶了媳妇安了家,大家都很钦佩,这件事对我的一生来说触动很大。”

    让儿子继承自己干了一辈子的事业,“将‘叶氏黑陶’继续下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好事,当父母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叶广德感叹道。

    就在前段时间,两个儿子最终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决定将制陶技艺传承下去,叶广德高兴地一夜没睡好。

    “现在大儿子每天晚上都会来我的工作室,我手把手的教他技术,小儿子忙,不过也会定期过来练习练习。两个儿子其实已经学习相关技艺一年多了,都有一些基础,接下来就是提高和完善了,他们进步挺快,我悬着的心也有着落了。”叶广德表示。(记者 徐恺 实习记者 窦瀚)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开始制作前,要通过“揉”的方式来提高陶土的黏度。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正在制作陶瓶的叶老师。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粗糙的双手有着不同于表面的细腻。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正在制作陶瓶的叶老师。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叶老师说:“瓶口是最需要仔细的地方,要圆而均匀。”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叶老师正在完善陶瓶的每一处细节。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向记者描述他是如何将这些图案雕刻到陶器上的。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就是这些简陋的工具助叶老师完成了每一件艺术品。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叶老师和他烧制陶器的砖窑。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向记者展示“蛋壳陶”。

独家:青岛黑陶技艺大师 玩泥巴的老顽童

在叶老师眼中,每一件陶器都像是有生命的孩子。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