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青岛新闻网7月23日讯 你家老房拆迁时发现过宝贝吗?家住红岛的孙先生在搬家时就发现了七八张祖上留下的地契和官契,最早的可追溯至光绪年间。市博物馆专家鉴定后表示,这些地契和官契都是真的,对青岛当时的土地管理制度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这些地契也充分表明,孙先生的祖上是“土豪”。
老宅旧橱发现百年地契
去年10月份,红岛晓阳村民孙先生搬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居住的百年老宅角落里竟藏着多张清朝地契和民国官契。
孙先生向青岛新闻网介绍道:“在老宅旧橱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发黑的小木盒,打开小木盒后,里面叠放着几张泛黄的宣纸,有七、八张,打开一看,原来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地契和官契!仔细算了算,最早的地契是光绪年间,土地买卖的主角都是我的先祖,甚至可以追溯到我的六世祖。”
清朝地契连着民国官契
在孙先生的新家,青岛新闻网记者见到了孙先生发现的宝贝,有意思的是,地契和官契粘连在一起,共8对,较完整、易辨认的有7对。青岛新闻网发现,记录土地交易的地契多是孙先生的先祖向其他人出卖土地的纪录,面积多记录为“一叚”。
其中地契共8张,均是手写,内容涉及立契人姓名、所买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和价钱等信息。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涵盖光绪十一年(1885年);而相连的民国官契落款日期均为民国十五年,由印刷体和手写部分组成,内容包括附录换契条例十二条、中华民国印花税票等,印花税票单张面值壹分。
与此同时,地契还有“说合人”和“成字人”的见证和记录。右侧粘连的民国官契写有“本条例专为查验不动产旧契换发印契以确定权利关系而设”、“凡旧契除已经呈验换发外均依本条例办理”等信息。相关土地交易信息均与晓阳村有关。
青岛新闻网了解到,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孙俊、孙仲由云南省迁此,晓阳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文保专家:对家族来说收藏意义较大
市博物馆求证文保部相关负责人赵女士看过地契后表示,契约毫无疑问是真的,对清朝及民国的相关土地管理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是对青岛地区历史的见证。与此同时,7张完整的契约有明显的时代延续性,并且出现了类似邮票的“印花税”出现,充分说明当时日益完善的完税制度。地契均连着同一时间的官契,可能是官方为了便于管理统一了契约样式和内容,所以和之前民间的地契相连。
对于相关地契的收藏价值,赵女士认为,不属于文保重点,在民间较常见,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收藏和保存的意义重大,对家里晚辈的家族教育非常重要。
对纸质藏品的保存方法,专家也给出了参考建议,纸质藏品保存应警惕酸性物质对纸质收藏品的损害,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控制光照,防止昆虫和老鼠,正确处理和拿取纸质收藏品。(青岛新闻网记者 徐恺)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