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检修市政管道,常规检修每天都会进行。
【青岛新闻网独家报道】
青岛新闻网8月22日讯 除了地铁和隧道,青岛还有一项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巨大“地下”工程,那便是青岛高新区的“综合管廊”。市政管网集结在管廊内,维修市政管线不再刨路。近日,高新区的管廊工程再次引起业界的注意,到现场参观学习的城市络绎不绝。资料显示,青岛高新区的综合管廊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线路最长、体系最完整的地下市政综合设施空间体系。高新区管廊从2009年开工到现在,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长度达55公里。
管廊内凉爽整洁
青岛新闻网记者实地探访了岙东路至聚贤桥路的一段管廊内部。与户外炎热的天气相比,管廊内凉爽、无异味、四周干净整洁,十几条粗细不同的管道规整排列在管廊内。管廊的高度在3米左右,宽度同样是3米,顶端距地面3米左右。管廊于2009年开工,2011年建成并迅速投入使用。
综合管廊布置图
6条市政管线齐聚管廊
青岛高新区综合管廊在高新区的岙东路、聚贤桥路、河东路、智力岛路、广盛路、和融路、春阳路、华东路、华贯路、部分待建规划道路等主要道路的单侧绿化带地下。管廊东至华东路,西到岙东路,南至同顺路,北达春阳路。
廊内主要布置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给水、中水、热力、交通信号等公共设施管线,附属设施包括用于正常运行的排水、通风、照明、电气、通讯、安全监测系统等。设置了1个中央控制室和4个分控站(一期),24小时全程监控。
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监控室的电脑会迅速发出警报。
200余个摄像头24小时监控安全
安全问题不容小视。曾有媒体报道,有市政工作人员到地下维修管道时被浓烈的沼气熏晕,市政工人的生命安全一度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此,青岛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张女士表示,高新区的综合管廊换气功能国内领先,主要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一旦出现空气异常,监控室会第一时间接到预警并就问题快速做出处理。
除此之外,青岛新闻网还了解到,综合管廊的智能程度在国内同样是首屈一指。安防、消防等系统一应俱全,有200多个摄像头以及近400个消防报警装置分布在55公里的管廊内,近60万公里的感温线同样分布在管廊内壁上,管廊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监控室值班人员都会快速做出反映,以最快的速度联系相关单位抢修或处置。管廊内有专人值守,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通向地面的大门在夜间会关闭。
热力管道
1公里造价3000万
工作人员告诉青岛新闻网,除了燃气管道和生活污水管道,综合管廊内市政管线十分齐全,各种管线的集中铺设合理布局,避免了反复开挖道路抢修的现象,大大节省了城市地下空间。与此同时,在管廊内抢修市政管线使抢修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人力。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找到问题管道,无需费力刨地查找,有了综合管廊,高新区的道路至少100年不用重新开挖。
据了解,高新区的综合管廊共规划了75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55公里,待地铁8号线、青连铁路红岛站等一系列交通路网确定准确施工位置后,综合管廊也将完成最后的20公里建设及布置。
工作人员现场算了一笔账,高新区地下综合管廊1米的造价大约是3万元,1公里投入就是3000万元,按照55公里计算,总投资在16.5亿左右。
在先期规划中,设计人员事先预留了后添管道的辅助设施。
青岛新闻网获悉,根据国务院的计划,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将会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将明显得以提升。(青岛新闻网记者 徐恺)
隐藏在路边绿化带的井口可以让抢险人员更快到达故障位置。
步行梯通向地面
管廊内的通风设施可在监控室电脑上直接操作
每班配置2名值班人员24小时监控管廊安全
在管廊内,风机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设备,常规检查和保养每月进行一次。
各种仪器仪表一应俱全
高新区管廊工程日益完善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