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上午,市民胡晓娟在字架上寻找合适的铅字。
青岛新闻网6月27日讯 26日上午,在创意100的时光印记活字馆里,很多市民和“馆主”阮同民一起,体验古老的活字印刷术。
走进他的活字印刷馆,人们总是被摆放在一排排架子上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铅字所震撼。这里有多少铅活字呢?阮同民说这是他经常被问到而觉得最难去回答的问题。由于铅活字的字体和大小不同,阮同民估计他的活字印刷馆里可能有几十万个活字。但是他介绍说,活字印刷馆里最珍贵的其实是那三十多套从初号到六号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铜字模。有这些铜字模在,就可以不断熔铸出新的铅活字。
小朋友也来体验活字印刷,感受传统之美。
2012年,做过印刷、卖过啤酒、干过工程的阮同民又回到最初的起点,重入他熟悉的印刷行业。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次选择的是上世纪被淘汰的活字印刷。如果说之前做的行业都是被动选择,而这次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复活失落的技艺活字印刷术。
小时候跟随在国有印刷厂工作的叔叔长大的他很早就开始接触铅活字,毕业后进入印刷厂工作,随着新的印刷技术出现,在效率面前活字印刷被淘汰。看到大量的活字被当做废铅处理、印刷机被当做废铁处理、铜字模被当做废铜处理,阮同民看在心里说不出疼痛和无奈。他见证了活字印刷被淘汰的整个过程,从小对活字有特殊感情的他,最终他还是选择叔叔保留下来的铸字车间和字库,成为活字印刷的传承者。
6月26上午,大学生唐颂来到活字印刷馆,准备自己动手印刷自己喜欢的文字,体会传统文化的乐趣。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阮同民开始走访上海、甘肃平凉、江西景德镇、陕西咸阳等城市,去拜访当年留存下来的老印刷厂、老印刷师傅,搜寻老的印刷设备。就这样历时一年半,从民国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同型号的印刷机、铸字机、铜字模、切纸机等近百台的老印刷物件,堆满了他近三百多平米的仓库。
为了复原铸字工艺,阮同民请出了年仅花甲的叔叔,很多老机器年久失修,零件缺失,仅让一台铸字机开动起来,前前后后就需要拆五六台机器来拼凑部件。为了让一台民国年代的老印刷机运转起来,需要找车床重新加工零件。
市民胡晓娟展示她寻找到的铅字。
就这样2013年,他的活字印刷馆经过简单布置开始对外营业,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和业务方向,只是用收集的老印刷机做一些凸版定制的单来支撑,有一天带孩子进来参观的一位家长打开了他的思路,“可不可以让孩子从字架上找找自己的名字、找一首诗印出来。”
“以活字印刷体验来切入,不仅能使整个印刷馆存活下来,还能把我们祖先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阮同民找到了这个活字印刷馆的落脚点。他的活字印刷的课程开发出来后受到各个学校、家长们的欢迎。成为当地的文化科普基地。随着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阮同民创建的活字印刷馆被成为国内第一个私人印刷博物馆。
对于未来,阮同民有许多打算。“很多传统技艺不是被时代淘汰了,是我们自己把它丢弃了。换个角度和方向,很多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都可以存活下来,文化和商业结合才能走的更远。过去活字印刷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我希望能让它再次在每一个城市复活,开更多的印刷馆,让更多的年轻人触摸到我们祖先的文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张进刚)
6月26日上午,市民在活字印刷馆体验人工排版的乐趣。
市民在活字印刷馆体验人工排版的乐趣。
律师冯婷利用休息时间也来到活字印刷馆,体验传统排版的乐趣。
四位市民体验给铅字上墨的乐趣,有板有眼,书香浓浓。
市民体验给铅字上墨的乐趣,有板有眼,书香浓浓。
市民在体验给铅字上墨的乐趣,有板有眼,书香浓浓。
看到自己的作品即将付印,大家屏住了呼吸。
6月26日上午,阮同民给慕名前来的韩国友人介绍百年前的印刷机,并亲自上机操作。
阮同民在铸造铅字
阮同民在铸造铅字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