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重磅!网约车获合法地位 新政11月起实施

来源:青岛新闻网综合 作者: | 责任编辑:叮当 2016-07-28 14:59:53

重磅!网约车获合法地位 新政11月起实施

重磅!网约车获合法地位 新政11月起实施

     遇害的钟教师比起一般人已经够谨慎了,上车前还拍了车牌照发微信给家人,可终究无法阻止厄运降临。并不是说个人的小心谨慎没用,而是相对于个人警惕,网约车平台的监管与保障在阻止该类凶案的发生上作用远远大于个人!

    >>>>网约车安全谁来保障?

    1、网约车车牌号能准确识别应答车吗?

    在“深圳女子遭专车司机劫杀”案中,顺风车驾驶员潘某使用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在滴滴平台上注册,但是案发时却使用的是其伪造的车牌。事实上,当乘客在滴滴平台上叫车时,软件里显示的只是应答车牌号的后四位,前面的数字或字母都被隐藏,只有在完成订单后才能看到全部车牌号。例如,某汽车车牌号是京Y12345,另一汽车车牌号是京X92345,他们在滴滴上显示的号码都是京**2345。仅凭车牌信息,乘客无法准确判断车辆的准确性。

    同时,无论是专车、快车还是出租车,网约车“货不对版”的现象都时有发生。

    2、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审核力度够不够?

    据新华社报道,近期刚刚成为滴滴专车司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并没有向网约车平台提供个人是否有犯罪前科的证明,“滴滴审核的流程比较松,我填资料的时间可能就花了10分钟吧,第二天滴滴就通知我成为专车司机了,也没有打电话、或者当面核实我的身份。”

    而在今年三月底深圳市交通委约谈5家网约车平台的通报显示,经初步排查,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3、异地车牌可以在本地“拉活儿”?

    众所周知,各地都有明确规定限制出租车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运营,网上也不乏出租车异地运营遭处罚的案例,例如在安徽合肥和广西梧州都曾出现过出租车异地运营引发冲突遭到重罚的事件。但是网约车是否符合“异地”,则是由各运营平台注册审核。

    4、对司机的“差评”能否有效规范司机行为?

    据《海峡导报》报道,厦门的陈先生给滴滴司机1星差评后遭其人肉搜索和死亡信息威胁;据荆楚网报道,武昌的徐女士因不满滴滴司机绕道给差评后,手机号码出现在某交友网站上,被冠名“寂寞女”,惹来上百个骚扰电话,警方已介入调查;另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北京的王先生使用易到用车后给司机差评,短短一个小时就收到司机10个骚扰电话,100多条骚扰短信,而易到用车的投诉电话却无法接通……各种因“差评”引发的闹剧经常出现在社会新闻中。

    在“深圳女子遭专车司机劫杀”案件中,司机在事发前已经成功接单66次,且在顺风车上接单18次,均未出现投诉和差评。

    5、网约车出事故,找谁索赔?

    如果乘客受伤,可在交强险赔付范围内得到理赔,但商业保险的理赔要求,往往都得不到支持。预约车辆如为非营运车辆,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和车主均可能面临理赔风险。

    根据《保险法》第52条,商业车险条款一般约定:因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且因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营运车辆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却有偿提供“专车”、“拼车”等营运服务,并未与保险公司就变更车辆使用性质协商一致。

    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

    约车平台应负责

    在网络约车服务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十六条有明确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保证运营安全,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平台方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收取了类似于“管理费”的费用,一旦乘客因乘坐叫车平台约来的车辆出现事故,平台方也应该成为责任主体。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