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图/孙志文)
随着网剧《河神》的热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水要敬水。”成了粉丝圈里一句流传甚广的台词。且不说远在省外的天津卫,在咱们青岛也有一群靠水、敬水的“河神”,每天靠着自己的双手,保护着李村河。
8月10日上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把在河里干活的刘永田“冲”上了岸。今年56岁的刘师傅是李沧园林公司的园林工人,与负责修剪花花草草的工人不同,刘师傅干的是水上营生,负责清理铜川路桥附近的河道,捞水草、捡垃圾,河里一切有碍观瞻的东西全归他拾掇。
“为孙女我也要把河弄干净!”
清理河道比扫大街难度系数大得多,记者见到刘师傅时,他正站在铜川路桥下的石头上,双手拿着捞网一丝不苟地盯着河道上的出水口,把上游飘下来的杂草、树枝全都归拢到一块。虽然是贴着水面工作,但将近30℃的天气,还是让刘师傅结实的胳膊上蒙上了一层细汗。
“咱这是在家门口干活。”刘师傅说,他家就住在刘家下河社区,对他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也是为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人们能有个好环境,56岁的刘师傅说,小孙女都上小学4年级了,每次她过来看到干净河水,都特别高兴。
“这一天基本上就是漂在河上。”刘师傅说,早晨7点上班,他跟另外一个伙计搭档,刘师傅负责打捞,同事划船,铜川路这片河道每天转上4圈是最基本的。
“这活干着痛快。”刘师傅说,他小时候这片水远比不上现在好看,没人打理、两边也是各种脏乱差,说是“臭水沟”也不算夸张,但是再看看现在,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周边的老百姓,夏天晚上都喜欢来这遛弯纳凉。
上班就是“泡”在水里
要维持河道的清洁远不止在水面上捞垃圾这么简单,还要跳下水定期清理水草,要不水中富营养化太严重,用不了多久河就臭了。58岁的苏全世就是这样一位割水草的园林工人。
“上班就是泡在水里。”苏师傅说,从早晨7点上班开始,换上胶皮裤他就准备下河,河水不深,刚刚过腰,他要做的就是拿着绑好镰刀的竹竿把负责的河道趟一遍,见到水草就割下来,再和同事一起把水草运上岸。
“你别看是在河里,天热的时候,也不好受。”苏师傅说,河里不比岸上,天气一热水汽就上来了,人走在河里,穿着的胶皮裤又不透气,特难受,但水草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为了整条河的干净,再难也要上。
为儿孙守住这片河
据负责李村河维护的李沧园林工作人员介绍,李村河上游景观河道全长7公里,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养护工人约200人,而一线工人的平均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到50岁之间。
“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吃苦,但是活儿总要有人干吧。”刘永田告诉记者,他在河上干活其实只有两年,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体户,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刘师傅想着找个能在家门口的工作,几经周折成为了一名河道上的园林工人。
像刘师傅这样的60后大爷有很多,他们大多家就在李村河附近,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除了养家糊口还有一份融在血脉里的感情。刘师傅说,这条河他看了几十年了,从没像现在这么漂亮过,自己再干几年就退休了,能为家乡出上一份力,他不怕苦。
工人师傅们都是穿着橡胶裤直接在河里作业。
虽说是在水里干活,但不透气的裤子和蒸上来的水汽还是让人满头大汗。
每天,54岁的苏本深师傅都会划着小船在河上掏垃圾和杂物,他说这几年大家意识好了,水里的生活垃圾已经越来越少。
远远看去,工人师傅们就像在画里一样。
在一片莲花中工作的师傅们。
割水草的王美师傅今年56岁了,每天穿着橡胶裤走在河里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忙活了一上午,再上岸时两位师傅已经是满头大汗。
换上常服,王师傅难得有空闲看一看这片他守护的河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水要敬水。”为守护李村河的“老河神”点赞。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