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40年青岛GDP增长286倍:产业结构升级 民生事业有效改善

2018-09-19 13:56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劈波斩浪,青岛在时代的飞跃中实现了“以改革开放而兴”:GDP增长286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79倍,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已达7个,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主导逐步转向服务经济主导,固定资产投资是1978年的26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78年的140.4倍和132.6倍……

来自市统计局的一组统计数字,直观地展示了改革开放带给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变。

经济总量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全市生产总值(GDP)为38.4亿元,1999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19亿元;2010年迈上5000亿元台阶,达到5749亿元;2012年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七千、八千、九千、万亿四个千亿台阶,2016年达到10193.3亿元,昂首挺进“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12个GDP总量过万亿的城市;2017年实现11037.3亿元,比改革初年增长286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3元增加到2017年的119357元,增长179倍。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1978年到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2.7:52.7:24.6调整为3.4:41.2:55.4。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8.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过半,达50.7%,由工业经济主导逐步转向服务经济主导;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4%,高于第二产业14.2个百分点,呈现高比重、高贡献率“双高”特征。

工业发展坚实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增强,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历史性跨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从工业产出看,1985年突破百亿元,1996年突破千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九个“万亿”城市。截至2017年,产值过千亿的行业已发展到7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冰箱、洗衣机、彩电等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家电品牌。

对外开放成绩斐然

从1988年至2017年,青岛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规模效应逐步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化,从加工制造向科技创造转变,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2017年全市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742.6、447.3和295.3亿美元,分别是1988年的265.2、203.3和492.2倍,年均增长21.2%、20.2%和23.6%。2017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1.2%,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9.4%,对全市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36.6%。

从1984年至2017年,全市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攀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62.8亿美元,年均增长33.6%,引进14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271个项目。

投资需求量质齐升

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量,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7777.1亿元,是1978年的2622倍。特别是近年来,围绕“转调创”和“蓝高新”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大项目开工和建设,进一步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稳”增长中不断由量向质转型发展,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1978年的3.6:55.1:41.3调整为2017年的1.7:39.9:58.4,发挥了投资在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惠民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供给市场逐步完善。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全国第13个零售额过1000亿元的城市。2011年、2014年、2016年先后突破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2017年达到4541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786.1亿元,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54.9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95倍和106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8.3%和12.7%。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97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3.1亿元,2002年突破100亿元,2011年突破500亿元,2015年突破1000亿元,2017年达到1157.2亿元,是1978年的88.5倍,年均增长12.2%。财政实力的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有效防范风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绿色发展持续推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青岛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改善17.8%、10.6%和30%。“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为342天,比上年增加24天,为近三年以来最好水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57%,比2000年提高15.4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1个百分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2015—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9.56%、60.6%、61.03%,呈稳步提升态势。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

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一项项稳增长、惠民生的宏观政策为全力做好全市就业工作保驾护航。1978—2017年全市就业人员从256.7万人增加到603.9万人,年均增加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就业结构深刻变化,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17年末,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7.8%和45.4%,比1978年分别提高12.2和32.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76元,是1978年的140.4倍,年均增长13.5%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64元,是1978年的132.6倍,年均增长13.4%

改革成果与民同享,青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据抽样调查,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76元,是1978年的140.4倍,年均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364元,是1978年的132.6倍,年均增长13.4%。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2017年全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29.7%,居民的消费方式逐步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民生事业有效改善

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4所增至2017年的25所,在校人数增长99倍

每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82年的86人增至2017年的1965人

医疗卫生:2017年全市医疗床位5.6万张,比1978年增长3.3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6.9张,是1978年的3.1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生3.8人,是1978年的3.8倍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大网,全市教育、医疗、文化、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4所增至2017年的25所,在校人数增长99倍;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每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从1982年的86人增加到2017年的1965人。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医疗床位5.6万张,比1978年增长3.3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6.9张,是1978年的3.1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生3.8人,是1978年的3.8倍。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城市文化品牌蜚声四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四十年风云激荡,四十年砥砺前行。跨入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最好的铭记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望新时代,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

突出创新引领、实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落实一三三五工作思路,“再出发”的青岛,将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章,书写新纪录。(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光 通讯员 王磊)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