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青岛老农是个“数学痴” 钻研41年渴望出书

2019-02-24 21:48 作者:崔文静 宁冠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往期故事】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崔文静 图/宁冠宇)

他是一位普通的65岁老农,种着8亩地,为了多挣几个钱去邻村养鸡场铲鸡粪。

他是村民眼中的怪人、奇人,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想数学题,边种地边想解题方法,1978年起从未间断。

他叫崔恒照,莱西市沽河街道沈家庄村村民。从小学起被称为“数学天才”的他,阴差阳错做了一辈子农民。但不管是在田间大汗淋漓,还是在酷暑中打水泥板,抑或在闷臭的鸡棚里一连铲10小时鸡粪,他的大脑里始终习惯性地转着数学题。

如今,他用自己37年的思考编了两本小学数学题,却因出不起3万块的出版费而搁置。

6岁得名“数学天才”

崔恒照痴迷数学,已有60个年头。

5岁那年,父亲给上小学四年级的姐姐出了道算数题,姐姐不会做,从未上过学的崔恒照竟解了出来,父亲把他好一番夸。

能够得到大人肯定,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事。崔恒照从此迷上了数学。他极少和同龄的小朋友玩,偏爱一个人拿着小石子模拟数学题情景,就连吃饭也常常吃着吃着摆弄起筷子。

“只是觉得好玩。”那时候的崔恒照没有数学概念,更不识字,看不懂题。他所做的一切,看起来是努力学习,但对他来说,那是孩子出于本能的玩,和同龄人摔跤、打鸟没啥区别,兴趣不同而已。

6岁,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给崔恒照出了几道数学题,他对答如流;崔恒照也给那学生反出了道,学生却被问住了。学生带崔恒照去见自己的数学老师,老师大惊,“长这么大,头一次见一个还没上学的孩子能解出这种题,还会讲。真是个‘数学天才’”。

崔恒照的学生生涯始终展现着超乎同龄人的数学天分。

小学,指出老师讲题的差错;初中,替数学老师讲课;高中,提出的一问题全校无一老师答得出,拿到市教育局,教研员得知是个学生提的大赞“天才”。

高中同班同学褚广锐还记得,老师在黑板上讲题,题还没讲完,崔恒照倒先算了出来;一道题,多数同学不会做,他却能给出多种解法;自习课,崔恒照桌边常围一圈请他讲题的同学。

小学到高中,崔恒照数学从没考过第二,高中以前次次满分,总成绩也始终名列前茅。只可惜,高中毕业时是1974年,没有高考。3年后高考恢复,也因家庭原因没能参加。

37年编出数学题没钱出版

高中毕业后,崔恒照先是当了两年兵,退役后做了一年小学数学老师,无奈因一件小事被迫告别了讲台。

离开学校,他回家种了地。农闲时,辗转烟台等地打工,捆啤酒,打混凝土,果园锄地……都是些重体力活。辛苦一天,多数人选择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看个电视,睡个觉。崔恒照不一样,他研究数学题。

1978年走下教师岗位,1982年有了出版数学题的打算。尽管家人一再说他“傻,没用,白费工”,不少邻居说他“吃饱了撑的”,但他依旧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时间钻研数学题,不管发生什么,没有一天停止过。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数学痴迷到一定程度,梦里都是题。

崔恒照常常是早上还没睁眼,就琢磨起了题目;穿衣、吃饭、干活,也时不时想着数学;极少看电视,偶尔看个很喜欢的节目,插广告的几分钟,也要用来做题。他喜欢阴雨天,因为第二天不用下地,玩数学到凌晨两三点也无妨。有年夏天,他在鸡场铲鸡粪时想出一题的新解法,没有纸笔,又怕忘记,竟用手蘸着鸡粪写在了大腿上。

小学到高中的题,崔恒照都研究,但费时最多的,还是小学算术。“算术法解题特锻炼逻辑思维,要是把思考题、附加题做好了,再做课本上的基础题就是轻而易举。”37年,崔恒照看遍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小学数学参考书,写了十几麻袋演算纸,定了六七版稿,找了多位一线小学教师帮忙指导,最终写成了《数学参考书甲本》和《数学参考书乙本》;去年11月,他曾到青岛市一出版社试图出版,没能凑出3万块的出版费。

记者致电出版社当时与崔恒照对接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崔恒照的题很有特点,但不具备公费出版条件。”记者把题目拿给了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数学老师,该老师说:“题目类似于奥数题,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一定帮助,但于一般孩子而言难度过大。如果想要出版,可对题目类别进一步细化分类。”

家长眼中的“数学专家”能不能出山讲题?

把耕耘了37年的两本题出版,是崔恒照最大的愿望。

记者:如果出版不了还研究数学吗?

崔恒照:研究。

记者:即使没有结果也要继续?

崔恒照:继续。做题快乐。

顿了几秒钟,他又说:“不出版,能在报纸上、网上登出来吗?200多道题,都是我自己想的,有些题我有其他参考书上没有的解法。”

崔恒照像个小学生似的端坐着,两腿并拢,双手平放在腿上。“我只是想让人知道题还能这么解。”

……

崔恒照一再强调小学数学,其实,他对中学数学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记者联系到了一位名叫张军的16岁学生家长,十几天前,他听了崔恒照在一辅导班试讲的初二数学。课只讲了一节,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崔恒照离开了。

电话前,崔恒照有些胆怯:“上次我和他打电话,他让我学着用普通语讲,我态度不好,他可能生气了。”

但记者拨通张军电话,对方却给出了“数学专家”的高评。张军说:“崔恒照老师课讲得很好,很有水平,可以算得上数学专家,我想让他给我孩子辅导,”张军对崔恒照没能在教学一线很是惋惜,“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我当年差十几分没考上大学,要是有他这样的老师,肯定比现在好。”

张军比崔恒照小几岁,上学那会也热爱数学,后来放弃了。他佩服崔恒照在数学上的坚持与天赋,劝崔恒照给学生做辅导,甚至想帮他办辅导班:“你一生好数学,思路独特又讲得好,不留给子孙后代吗?要是不教出几个大学生,不浪费吗?”

65岁的崔恒照,私下里给几十个孩子讲过数学题,分文不取。他告诉孩子:“不要告诉老师是我讲的,说是自己学的,这样老师会更喜欢你。”

现在,他想光明正大的教几个学生。尽管缺钱,但他觉得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带去多少实实在在的帮助。

现在是农闲,打工的养鸡场也暂时没活,崔恒照每天5点多起床研究数学题。

做题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儿,用他的话说,“老忘了时间”。

经济紧张,他用最便宜的本子。尽管轻拿轻放,但翻得次数太多,时间过久,好些纸张边角已破。

2017年夏格庄高中七二届三班同学聚会上,同学们还记得当年老师说:“有不会的题就问崔恒照。”

70年代末80年代初,小学数学老师考试要求必须用算术法,好些老师做不出来找他,村民评价:“老师都算不出来,一个农民算出来,怪不怪?”

崔恒照很低调。在养鸡场工作了14年,老板不知他擅长数学。“咱来就是干活的,干好就行,说别的干啥。”

崔恒照是家里的顶梁柱,得种地、打工,钻研数学全靠挤时间。“我一天顶多四五个小时的觉,时间多。”

有人佩服崔恒照的执着,也有人说他闲得难受。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坚持做自己。

采访时,妻子张凤花多次说崔恒照“命不好,再做题也没用”。但她还是会给崔恒照做好饭,让他多一点时间研究数学。

除了数学,崔恒照还喜欢坠琴。闲暇时,他常坐在门前拉上一曲。

崔恒照年龄大了,找他讲数学题的人少了。他希望能帮孩子们提高成绩:出版书,有人用他的题,当家教,做辅导班老师……都是他的梦想。

“梦想可以实现不了,但不能没有。”不管结果如何,他都会继续自己的数学快乐。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