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宋波鸿)
高手在民间!在70后青岛人王学纲收藏的800多张老明信片、老照片中,似乎可以穿越百年时空,回到过去感受触摸青岛的历史记忆。
王学纲收藏的老照片以及老明信片,甚至都成为了专家研究青岛近代历史的资料和佐证。他说,“我就是喜欢收藏,这和我的工作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一份喜欢和热爱,让我坚持到现在。有机会,我希望把我的收藏免费展出,让更多人看到!”
收藏明信片最早摄于1898年
王学纲介绍,“我从2008年开始收藏青岛老影像,收藏过程中以明信片为主。刚开始收藏的时候只知道图中影像是青岛,甚至都不知道在哪个地方。”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收藏的一张老衙门的照片,他说,“当我拿到那张明信片的时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好奇,照片里是古典的中式建筑,这也是我收藏的老影像中最早的了,拍摄年代在1898年左右。”
起初,王学纲因为喜欢邮戳,而爱上了收集旧信封和明信片。在收集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那些古老明信片的画面上,除了邮戳,还有青岛的老风光、老建筑甚至历史人文风情等等,这更加激发了王学纲的“收藏欲”。
“明信片上的画面,有些是绘制,而有些是拍摄的老照片,往往都是对当时历史的最真实记载,凸显了老青岛的人文和地理。一开始我也只是很喜欢,就慢慢收集,细细品味。后来发现其实明信片上的很多建筑和老街区甚至都已经不在了,真的成为了历史,就变得非常有收藏价值。”王学纲表示。
一开始,王学纲的收藏还仅仅只是青岛老城区的风貌老照片、老影像,但后来他开始接触到包括崂山、胶州、即墨等等地区在内的更大范围收藏品。到目前为止,王学纲收藏的珍贵明信片已经有800余张,堪称一部老青岛的“图像史诗”。
曾花5500元购买一张明信片
“其实让我觉得惊讶的是,我玩收藏10多年了,到现在为止,依然还能有我从来都没见过的影像出现。这种图像收藏,可以说探索无止境了!”王学纲表示。
在所有王学纲的收藏品中,价值最高的是那些稀少的影像以及邮戳。“我当年花了1500元,买到一张台东巡捕房明信片。虽然不少人也都看过这张老照片,但是你想碰到它还是很难。另外就是邮戳,当年,德国人在青岛设立了邮政代办处,有的邮戳使用年限很短,也是相当稀少。”为了收藏,他没少投资。最高的价格,王学纲曾花费5500元购买一张明信片。
收藏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有的时候你就是遇上了你喜欢的你欣赏的,虽然它可能并没有价值连城,但就是愿意花重金买下它。也因为喜欢收藏,热爱这些“沉甸甸的”老照片,王学纲10多年来,寻找整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在转载王学纲的老照片时,这样评价,“时光的长河里,一张方寸大小的明信片就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通过这些‘历史碎片’,再现了百年前青岛这座新建置城市的历史面貌,以及百年后同一位置处的现实风貌。”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王学纲的收藏,成了记载青岛这座城市历史的另一种别致的方式。
中山路的修缮必须体现出以前的风貌
在800多张的青岛老影像中,往往最让人感叹和震撼的还是老城区里中山路的模样。
百年间,青岛的城市布局以及建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比老照片,现在的街景又是怎样?这激发了王学纲的好奇心。于是近几年,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寻访那些老照片中的影像和画面。
他经常会探寻,走访某一张老照片中的街区和景色,拍下如今的模样,并进行今昔对比,这往往是最让人感叹岁月变迁、城市更迭的珍贵资料。
“我会参考明信片中的老建筑,在青岛市区和近郊等地四处寻找留下的历史遗迹,这个过程让我很激动。虽然有些老建筑已经消失彻底不见了,但有些依然保留了下来。”王学纲说。
用老照片来对比今天的样子,对整个城市的历史城区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老城区的更新保护,王学纲似乎就显得颇有发言权。他表示,目前中山路的修缮和改造,必须体现出以前的历史风貌,比如一些老建筑就应该恢复它以前的样子甚至墙体颜色等等这些细节。还有一些建筑上的窗户,以前都是镂空的,少了这些值得玩味的细节,也就少了很多老城区该有的味道。
王学纲的老明信片曾在邮电博物馆里免费展出,包括记者提出想要使用他的照片,王学纲都大方表示可以直接去他的朋友圈里下载。他说,“我的收藏,就是希望可以成为一种大家都能看到的状态。作为一个民间收藏者来说,办展机会并不是很多,但我非常愿意免费把我的收藏展示给大家。”
王学纲在自己的个人展览上。
“开办个人博物馆,虽然没有那么简单,但算是我的一个小梦想吧!”王学纲说,“青岛火车站对面的车站饭店旧址已经恢复成了绿顶,我还得找机会再去重新拍一张!”对于青岛这座城市的收集和寻访,王学纲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