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制度安排,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经保监会批准,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结合保险实务,本文研究的互联网人身保险只包括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下文称“寿险公司”)经营的人寿保险业务和健康保险业务。简而言之,是研究寿险公司如何开展互联网寿险业务。笔者通过梳理寿险公司发展转型,归纳互联网寿险发展所处的新政策、新技术、新业态,供同业交流。
互联网寿险的真正内涵:产品、营销、风控
对于当前的互联网保险发展阶段,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伴随着互联网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互联网保险已经应运而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会逐步提高在保险业务中的占比;第二种观点认为,现阶段互联网保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只是传统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从线下平移到线上而已,由于没有触及保险产品本身设计、风控,与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尚有差别。
鉴于目前对互联网寿险研究和实务探索现状,综合多方面的信息,笔者认为互联网寿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产品设计做到量身打造。保险产品设计是传统寿险和互联网寿险相区别的基本特征。通过考察寿险行业发展历史脉搏,不难发现传统寿险产品的设计规律,是基于收集既往的数据,进行生命周期表测算和编制,可以归纳出一个群体大概的生命周期,没有技术手段去采集具体个人生活规律特征。互联网寿险的产品设计,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和穿戴设备应用,能够预测某一个家族甚至个人声明周期,能够实时掌握具体个人生活规律。通过利用新兴技术,寿险行业经营将揭开全新的一页。
二是产品营销做到产销一体。传统的寿险经营,保险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各家寿险公司,由于保险产品只是简单地复制,在员工队伍建设中只建立管理型员工队伍,不建立承担销售职能的员工队伍,营销大量依靠保险个人代理人进行。与保险经营实务相呼应,有的保险学者和高管提出了保险业产销分离的思路,与现阶段的保险产品设计规律是相吻合的。而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寿险,由于保险产品是量身打造的,保险公司对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充分了解,能够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进行直接沟通交流,保险公司承担管理职能的员工就可以进行销售和核保。
三是风险管控做到实时对接。传统的寿险经营,保险产品一经销售,在出险索赔情形或者支付保险金,保险公司才会与投保险人或者被保险人进行主动联系,风险管控缺失。同时,也没有技术手段支持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进行联系。互联网寿险经营中,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之间,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技术,能够做到实时联系,对于风险能够早发现、早干预、早介入。
综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寿险相对于传统寿险,其产品设计、营销、风险管控等核心经营环节,都产生了一场全新的改造,呈现出全新的业态。
互联网寿险的全新环境:政策、业态、技术
互联网寿险脱胎于传统寿险,传承传统寿险的基因。传统寿险向互联网寿险发展,离不开政策、技术和展业方式等各项外部条件的变化,且各项外部条件之间也在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搭建了互联网寿险发展的温床。
新政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体系的一分子,寿险发展势必会受到相关政策的深度影响。一是金融行业政策。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行业和机构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改革三项任务。具体到保险行业来说,就是要按照保险回归保障功能的基调,发挥保险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的作用,发挥保障功能。理财型寿险产品占比下调,势必为寿险公司研发和销售保障性寿险产品和健康保险产品腾挪了空间。二是保障体系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两项政策叠加,引导和倒逼寿险公司积极开拓保障型的寿险产品。
新方式。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立足国情还是放眼世界,一般都是有社会保障和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障组成。为了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到城乡居民大病甚至城镇职工医保管理活动中,对商业保险公司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新技术。对于未来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实时连接是互联网寿险的关键手段。基因检测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恰恰可以满足两大需求。但是基因检测技术在保险行业应用目前存在争议,但是,从疾病预防和风险管控的角度看,笔者认为利更大于弊。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疾病风险的预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手段,使保险消费者更健康、更持久享受生命的快乐。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商业保险公司要对保险消费者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预防等工作,前提是能够与其建立实时、准确、低成本的链接。
综上所述,只有在各项外部条件全部具备的基础上,互联网寿险才有了产生的温床、适宜的温度。
互联网寿险的落地:观念、队伍、合作
寿险行业只有赢得民心,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互联网寿险是寿险发展的一个难得的选项。
一是更新观念,回归保障。
无论是考察保险行业的历史发展还是金融工作会议要求,保险行业回归保障功能是必然选择。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展互联网寿险,必须要摒弃发展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旧观念,要遵循保险行业的发展规律,预防和化解各类风险,发挥稳定器、助推器的作用。
二是带好队伍,优化流程。
发展互联网寿险,由于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和风险管控上,与传统经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员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经营中,部分发展理财型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在销售渠道上被渠道夺去了话语权。但是,发展互联网寿险,由于产品是更复杂的长期寿险和健康保险,由于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对员工素质要求更高,对业务流程科学性要求也更高。
三是有效作为,争取机会。
对于商业保险机构来说,发展商业保险做的好了就是“机遇”,做得不好就是“危机”。商业保险机构不仅仅扮演“经办人”的角色,更应主动作为,谋求更多合作。
发展互联网寿险,通过对疾病的深入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保险产品,丰富保险产品;通过提高直销比例,增加与保险消费者的黏度,提高在预防疾病端的资金投放;通过积极作为,对居民发挥增加健康指数,对管理机构提高医疗费利用效率。
毋庸讳言,发展互联网寿险,是寿险行业在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和业态转变等综合背景下,寿险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