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3月5日讯(记者 宋波鸿 通讯员 陈立震)接管重症病区23天,负责51张病床,救治81人,其中重症72人,危重症9人,治愈出院25人,连续2天6人同日出院,创病区出院患者数量新高。零死亡病例!132人医疗队员零感染!这就是驰援武汉青岛二队的战绩!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决战
截止到3月4日,青岛2队已全面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9楼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整整23天,132人的医疗队,带给武汉的不仅仅是抗疫生力军,更把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创新性的“清单制”管理、医护一体化交班、医疗核心制度等成熟的制度流程及科学管理理念应用到战疫一线,与新冠病毒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CT和核酸“目视化管理”。
有了这些模式制度的加持,战士们犹如获得了一把把神兵利器,在疫魔乱舞的战场、在危机四伏的重症病区,沉着应战,英勇杀“敌”,创下零死亡病例、零队员感染的光辉战绩!
多学科协同作战24天从病毒手中夺回生命
患者金某某是成功救治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之一。
金某某,女,66岁,其姐姐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2月10日,因“发热伴咳嗽2周余”入院,随即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
2月19日,患者出现咳嗽、活动后胸闷、心慌症状加重,脱氧后指氧饱和度可低至81%。
2月20日,胸部CT示:双肺感染,较前有明显进展。患者症状较前加重,肺CT较前明显进展,血常规示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病情加重,告病危。
医疗队全体医生进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多学科协作,参考最新诊疗指导方案,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抗感染,予以清热化痰、凉血利湿、止咳等对症治疗,高流量吸氧……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3月3日,复查胸部CT示:双肺感染,较前2月2日明显吸收、好转。
▲治愈出院患者写的感谢信。
目前患者咳嗽、活动后胸闷、憋气较前明显减轻,活动耐力增加,精神状况明显好转,待两次间隔24小时核酸阴性,相关指标符合出院标准后即可安排出院。
精锐之师缔造光辉战绩
翻开青岛二队这支队伍的花名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支队伍能够取得如此战绩,这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精锐之师。
▲医护一体化早交班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132人的队伍中,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有48位,包括12名医生,35名护理人员,和一名联络员,主要来自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关键科室,12名医师中,医学博士4人,副高以上专家7人,科室主任、副主任4人。35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以上19人。他们业务精湛、素质全面、作风过硬,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其中多经历过抗击2003年非典及2009年H1N1流感的洗礼。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担任领队,感染科主任、医学博士辛永宁任医疗主管,急症科护士长位兰玲任护理主管。
接管病区后,在李永春院长及辛永宁主任的带领下,医疗队实行多项创新性举措,多学科协作,精准个体化治疗,实现了E1区9楼重症病区病患“0死亡”。
多学科协作:呼吸、重症、感染多专业协作;中西医多学科协作,重视中医药参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发挥中医药在稳定病情、阻断病情恶化方面的作用;医护多学科协作,注重营养筛查与评估、心理评估与干预等。
创新性的“清单制”管理:“纵横网格化管理”机制及评估病情的“三个三”原则,既每位医生掌握病人的3个基本情况、3方面变化趋势、3方面基本治疗措施;同时CT和核酸“目视化管理”,让医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两个重要指标,实现了病区51位病人的全面立体化管理。
医护一体化早交班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每日早交班,全部值班医生会共同阅读每一位危重、新入、出院患者的CT,分析讨论重点病人的病情,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永春院长带领所有医生共同学习第六版最新诊疗指南。
培训常态化: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学习最新诊疗指南及传达并学习国家、院区各种医疗规范,与各医疗队保持一致。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尤其是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制度,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实现重症病区患者“零死亡”。
谈到医疗队的经验和体会,李永春院长总结说:“第一,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中西医多学科、医护多学科协作是康复的重要因素。第二,持续关注病情变化,早期识别,不断调整治疗方案,精细化管理是治愈康复的基础。”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武汉的春天来临了!近几日陆续收到治愈出院患者送的锦旗及感谢信,正如青岛2队医疗组长、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张长禄主任说的,“病人的治愈是对我们最大的表扬”,这句话道出了每一位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心声。
武汉的樱花开了,胜利的日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