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文旅频道> > 正文

望海潮 | 乡村文化旅游的“流量密码”

来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王磊 2024-01-10 09:35:42 字号:A- A+

岁末将至,好戏即将开演。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会上,山东提出从今年农历腊月开始到正月,再到二月二,将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届时广大农村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村村有好戏,并向全国发出了欢迎来山东,回村过大年的诚挚邀约。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文化则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力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山东一直有所作为。目前,山东规模化乡村旅游点达3500多个;拥有33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然而,随着乡村文化旅游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兴村,持续增强乡村对游客的吸引力,已然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答之题。

解锁乡村文化旅游的“流量密码”,根基在“农”。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以其超长的稳定性、超大的承载性和超强的坚韧性,为其他产业特别是新兴业态提供了深厚基础。无论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清新愉悦,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乡村旅游的自然田园风光、传承久远的农耕文化,之所以对久居都市的人群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治愈力,关键在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农”本色。因此,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要注重提炼乡村本土的“农”元素,保留历史的文脉,还原最初的味道,回归原始的情怀,原汁原味地用活丰富“农”资源。在临沂市兰陵县压油沟风景区,依然保留罕见的石槽碾和建筑年代久远的民居,“不拆迁、不破坏”“修旧如旧”地将其打造成为现代民宿;走进济南市槐荫区西沙村,推开村史馆的大门,老物件整齐摆放,西沙故事被张贴在墙……还有杨家埠、朱家峪、青山渔村等古村古落,也都生动地将本土“农”资源提炼、用活,成为游客感知乡村、寻找儿时记忆的一种寄托,增强游客对乡村的归属感。由此可见,握住了“农”本色,也就敲开了乡村文化旅游流量的大门。

解锁乡村文化旅游的“流量密码”,关键在“变”。缺少求新求变意识的乡村文化旅游难以发展持续。“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一方水土都有自身独特的气质与品格,只有因地制宜,立足本土的资源和优势,发掘当地特有的乡土气息,人文风俗底蕴,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在竞争态势日益激烈的乡村文化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日前,2023年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3年度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公布。入选名单中,依托古朴的村落风格,济南东泉村因地制宜地塑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彩石东泉·山乡后院民宿、万悦农场和农耕体验园等多种乡村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心灵的憩息之地。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举办崂山王哥庄大馒头节、花样馒头大赛等活动,传承发展崂山面塑这一非遗文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临沂孟良崮景区通过创新载体,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元旦期间推出“红歌唱响孟良崮”系列活动,举办岱崮地貌民俗节,为游客呈现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民俗大餐。避免同质化,在特色上下功夫,在求新求变上蓄力,乡村文化旅游的流量才能“活”起来。

解锁乡村文化旅游的“流量密码”,源泉在“融”。以文促旅,旅游才能更具深度;以旅彰文,文化才能更显活力。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形态的农文旅融合,才是乡村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乡村文化旅游的本质是对文化的购买、消费、体验,只有通过多产业融合、多业态创新、多场景再造,才能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的活力,打造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潍坊临朐寺头坚持农文旅融合,依托2.2万亩红香椿,大力发展采摘游,举办红香椿文化艺术节等多种文化活动,吸引2万多游客沉浸式体验采摘红香椿的乐趣;淄博西河镇坚持农文旅融合,举办艾草文化节、西河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让游客看美景、吃美食、买美物,先后吸引游客10余万人。青岛平度立足葡萄种植加工业,整合大泽山石刻、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五龙埠、天池岭等文旅资源,打造“大泽山葡萄节”文化IP。又比如,农文旅融合下,手艺人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蒙阴煎饼花开出“致富花”、“夫子有礼”手办Q萌可亲、淄博琉璃光华净显、茌平剪纸朴素喜庆、工笔牡丹隽永秀丽……游客在山东乡村文化旅游中“高兴而来,满载而归”,带走的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体验。丰富的实践证明,把握好农文旅“融”字要义,乡村文化旅游必将收获源源不断的流量助力。

“乡土是中国社会的底色”。期待越来越多的乡村文化旅游坚持“农”本色,在“变”上下功夫,握住“融”要义,让人间烟火、小小村落持续可治愈、可寄托。(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凤一)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