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市民的保障房故事 蜗居变小洋楼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1-02 06:06:47 字号:TT

青岛市民的保障房故事 蜗居变小洋楼

    减免保障性住房空置房 是在支持炒房囤房

    记者走进正在申购和已经住进保障房的3个家庭 听他们讲述生活变化

    2013年,对青岛市民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城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域统筹发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突破,对于城市的发展,每位青岛人既是助推者,也是受益者。2013年,800万青岛人倾力追梦,为实现“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奋斗着。

    房·梦

    56岁的江崇汉一家在老屋住了好多年,去年他开始忙着申购经济适用房,用不了多久全家的住房梦就要实现了;88岁的韩翠英老人去年成功申购上地铁沿线一经适房项目,全家老小喜上眉梢……住房,一直是家庭的头等大事,牵挂着多少人的生活梦想。而今,越来越多的青岛家庭,尤其是生活困难家庭,正为保障房,幸福着、快乐着、期盼着。

    人物1:江崇汉 “再申购经适房要避开热门”

    江崇汉的家位于市北区高苑路3号-10的一个小院内,周围全是老房子。穿过门洞,记者进入了小院,一进门就看到了小院陈旧的墙壁,一些杂物散乱地堆在墙角,多条相互交叉的电线横陈在眼前。右拐进一楼走廊内,尽管是白天,但走廊里却亮着灯,透过灯光记者看到里边有3个门,也就是说里边共有3户人家,在走廊尽头左拐就是江崇汉的家,他家房子的建筑面积是22.21平方米。今年56岁的江崇汉在这儿出生,直至结婚、生孩子,从来没离开过这间老屋。厨房内的小灶台上放着简单的厨具,旁边矗立着一个柜子,由于年代久了,柜门无法闭合。

    再往前走是卧室,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床。房间因为潮湿,墙壁上长出了霉斑。“几年前,有一天我在家看电视,突然在床铺位置上方掉下来这么大一块墙皮,幸好我当时起床了。”江崇汉用手比划了两本书大小的面积,后来只好找来工人换了房顶。江崇汉说,这片老房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小院里住了19户人家,厕所都是公用的,很不方便。

    更让江崇汉发愁的是,因为房间太小,江崇汉一家三口几乎没有好好团聚过。“女儿就在这个屋子出生的,小时候还好,将就着住。孩子大了上学后,连个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去她洛阳路姥姥家借住。”江崇汉说,对此他也曾想过换房改善一下住房条件,但1997年从原单位下岗后就一直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再加上岁数大了,只好找了份保安的活勉强维持生计,妻子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洁,也就1000多元的收入。为此,街道办事处给他家办了低保,同时还享受廉租补贴,每月有好几百元的补贴。“2007年起我们家享受廉租补贴,后来区里建了一些廉租房,我也报名了,但是没摇上号。后来孩子参加工作了,我们不符合廉租房标准,不过,根据政策我们符合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条件。”江崇汉说,2013年他开始申请经济适用房。

    去年7月,老江申报了兴隆路上的青建·宜昌新苑经适房项目,头一次申请因为分数不算高,没有成功。“我看去年推出的项目既有市区好地段的,也有地铁沿线,还有在城阳夏庄惜福镇那边的,配套也逐步完善起来了,选择面很多。第一次申请没有经验,填报了太热门的项目。再要申请,我得掂量掂量,这么好的政策,咱得好好把握住。”老江笑着说。

    人物2:韩翠英 申购上“地铁房”喜上眉梢

    去年8月,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凯景广场经适房项目入围家庭名单中,88岁的韩翠英老人喜上眉梢。不仅因为项目价格优惠,更重要的是小区就在地铁站旁,这样的便利与实惠是她做梦也不敢想的。

    “母亲年龄大了,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还有儿子儿媳一家,四代共六口人住一起,老房实在太小了,根本住不开,所以母亲就计划申请经适房。”韩老太的儿子李照新告诉记者,去年拿到经济适用住房准予登记通知书后就一直等着项目正式推出,7月底我市推出了首批房源,“我们一看市北凯景广场推出307套经适房,房源不少,而且周边配套成熟,地铁站就在边上,非常方便。”李照新说,当年母亲跟着他从即墨来到青岛,一直住在他盖的小平房里,没想到快90岁了能住上“洋楼”。

    人物3:任启娥 “集中建设制让俺住上实惠房”

    与配建制并轨实施的是集中建设制,“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完全依靠商品房配建方式很难完成保障房指标任务,也没法满足大量的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为此青岛保障房建设在配建的同时,并轨实施集中建设的方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市民任启娥一家就是集中建设制的受益者。2011年10月17日,我市公开销售3686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其中仅洛阳路片区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项目(一期)就提供了2378套经济适用房,在房源如此充分的保障下,已经经历了两次申购落选的任启娥成功入围,这对已租房住了几十年的她来说是莫大的惊喜,而这套房总价还不到25万元,不足周边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

    “2010年我就开始申请经济适用房,但连续两批次房源我家都没能摇上号,主要是前面项目房源太少了,申购的人太多了,摇上的概率太低了。2011年洛阳路项目房源那么多,大家都感觉心里特有底,我有两个朋友也申请上了,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住真好。”任启娥笑着说,前年12月新房正式交付,去年开春,她就忙着装修新房,如今他们一家已搬入新居。

    【相关链接】 保障房项目频现“地铁房”

    去年推出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中有多个项目同样位于地铁沿线,而这一切得益于我市保障房建设创新推出配建制度。为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我市自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规定凡是规划为住宅的房地产项目,全部要配建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由此可以享受与大住宅社区一样的商业、教育、交通配套,低收入家庭可以就近享受城市的公共生活配套。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用房后,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企业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照25%、30%、45%的比例配建。不适宜配建的地块,要提取相应比例的土地出让金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目前,全市配建的保障房比例已达50%。有了这一制度的保证,保障房项目中出现“地铁房”、“海景房”在我市并不鲜见。

    【新闻内存】 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缓解

    为满足不同情况居民的住房需求,青岛市建立健全了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实现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格局。在这其中,廉租房、公租房属于租赁型房源,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属于产权型房源,中低收入家庭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保障房类型。通过这种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不同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分类实施保障和供应,确保不同阶层的居民“住有所居”。

    我市已连续多年将住房安居工程列入市办实事,累计通过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和改善了32.2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2013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48个、房源1.7万套,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同时还启动了集中片及零星片危旧房改造,惠及居民约1.8万户。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明显缓解,保障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