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润之深入工地第一线
2004年6月,牛润之同志作为青岛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从美丽的东海之滨来到了雪域高原日喀则。两年多来,他在工作岗位上,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圆满完成了三年援藏任务,同时也树立了山东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不仅仅留给了他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甚至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还拥有一个藏族名字,牛马次仁。
2004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确定对口援藏工作在过去十年的基础上再延长十年。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牛润之同志就立即报名参加了援藏干部的选拔。凭借自己过硬的工作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定不移的决心,顺利通过了青岛市委“好中选优,优中挑强”的严格选拔,成为了光荣的青岛市第四批援藏干部中的一员。
来到日喀则市后,为了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牛润之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强烈不适,在短短一个月内走遍了日喀则市下辖的12个乡(办)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及市属各企业,行程3000多公里。当考察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时,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座美丽年轻的高原新兴城市,爱上了这个生命中的第二故乡——日喀则。
牛润之同志在日喀则市任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这对曾在胶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过十多年的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两年多来,他用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推动日喀则市委各项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他首先首先针对市委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规范,工作作风漂浮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整顿和改革。亲自撰写并出台了市委办公室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将市委办公室各项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人,并率先垂范,带头执行,有力地强化了办公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市委办公室充分发挥出了办文办会、上传下达和综合协调作用,为领导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和优质便捷的综合服务。市委办公室多次被评为地、市两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了对外展示日喀则市委良好形象的窗口单位。
与此同时,牛润之还加大了对办公室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亲自带领秘书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并手把手指导撰写各类文字材料,有时连续一个月加班,每天至凌晨二、三点。两年多来,通过他辛勤的培育和不懈的努力,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市委办公室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在此基础上,牛润之同志竭尽所能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当好参谋助手。两年多来,通过辛勤的工作,积累和掌握了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详尽的数据和资料,在工作中为市委领导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决策依据。在刚来到日喀则市上任不久,他就根据日喀则市实际,在起草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报告中建议提出了“12356”经济工作总体思路。通过两年多来的实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起草2006年8月11日召开的全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他又积极建议市委领导根据今后一个时期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补充完善两年前提出的“12356”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更加符合全市经济发展的“134567”经济工作总体思路,为推动日喀则市的经济工作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牛润之积极借鉴内地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日喀则市实际,为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策划了大量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尤其是建议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五型机关”建设结合起来,有效地推动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真正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使日喀则市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得到了中央第十一督导组的一致首肯,并成为全地区的典范。
在进藏前,牛润之担任青岛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任党委书记,南关街道办事处就是胶州市行政中心南迁所在地,工作中他亲身感受到了一个城市行政中心的迁移和城市发展布局的调整,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为此,他更是陪同市委书记数十次对日喀则市周边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实地考察,细心的牛润之发现日喀则市现有的城市布局已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日喀则市想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重新调整城市发展布局,扩大城市规模。为此,他积极向市委书记建议第四批援藏项目的重点是否放到行政中心南迁和南部开发上,当时市委书记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思路不谋而合,这一思路更被提上了市委常委会讨论,最后一致通过。这个思路不仅得到了日喀则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而且得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在整个思路研究成熟后,牛润之陪同青岛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一同统计数据、研究论证行政中心南迁和南部开发的可行性方案,为日喀则市行政中心南迁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了积极的努力。
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牛润之同志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结合日喀则市实际,在借鉴内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市委出台了《中共日喀则市委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制度规定》、《日喀则市干部职工调入、调出有关规定》等十一项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市委工作程序,提高了全市党建工作水平。同时,在他的建议下,日喀则市建立了四大班子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进一步加强了日喀则市四大班子工作的协调配合,保证了四大班子工作的有序运转。
2006年8月份,日喀则市召开了五年一届的党代会。党代会时间跨度大,工作程序复杂,在原始资料不齐全,熟悉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牛润之作为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筹备各个会议,撰写各种材料数万字,确保了日喀则市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除了认真抓好常委分工的工作外,牛润之还全面负责内地赴藏代表团的接待工作。两年多来,他亲自接待各类考察代表团100多个,近千人,行程几十万公里。尤其是在来日喀则的第一年,由于318国道改扩建,连接日喀则和拉萨的道路只有走羊八井的老路,这条路路况非常差,全部为沙石路面,而且还要翻越两座海拔5200米的高山,路途非常危险,短短280公里路要走7、8个小时,可为了做好接待工作,仅2004年半年时间内,他就往返拉萨和日喀则二十多趟,即使因病在拉萨治疗的十余天期间,仍不忘协调接待工作,不时地用电话遥控安排代表团的行程、食宿和门票,确保全市的接待工作没有出现一起失误,保证了各考察代表团高高兴兴进藏,平平安安出藏。尤其是2006年青岛市委副书记、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夏耕同志来日喀则参加建市二十周年期间,为了确保各位领导在西藏考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每次都是提前赴拉萨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协调,有时一天要往返两次日喀则至拉萨进行协调,安排活动日程,从而确保了这种高规格、高等级接待任务的顺利完成。
日喀则市行政中心南迁项目是青岛市第四批援藏工作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牛润之作为甲方主要负责人,为了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经常深入工地现场办公,科学调度,加强协调,从项目的地质勘察、材料采购、选择施工队伍都亲自把关。在大楼地勘、放线阶段,他在工地与施工人员一同丈量土地,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顾不上。为了将施工材料经费降到最低,2005年冬天,他亲自带车奔赴一千多公里到青海格尔木市预定材料,当时青藏公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路面湿滑,非常危险,本来可一天就到达的路程,结果用了近3天时间。在项目实施阶段,牛润之与施工人员在建设工地同吃住,及时解决行政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牛润之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把行政中心建设成世界上海拔最高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建成雪域高原上第一个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打造边贸口岸城市,是日喀则市建设经济强市的一个重要战略。为此,日喀则市委、市政府于去年冬天专门组织了相关的部门负责人,由市长带队前往黑河市考察边贸市场,由于牛润之在内地主管经济工作,对边贸相对熟悉。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由牛润之陪同考察团一行前往黑河。而他已经返回青岛休假,而且春节将近,但接到通知后,牛润之没有作任何推辞,就立即启程赶往黑河安排考察团行程。当时正值严冬时分,东北的天气已达到零下30多度,他不顾严寒仍然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确保了考察团一行顺利完成了各项考察任务,为日喀则市打造边贸口岸城市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牛润之还负责援藏干部领导小组的后勤服务工作。为改善援藏干部的就餐条件,刚进藏不久他就建议援藏干部小组简单装修了厨房,更换了大的餐桌,购置了豆浆机、榨汁机等厨房设备,改善了援藏干部的就餐质量。两年多来,近100个内地赴藏考察团都安排在食堂接待,既加强了援藏干部与考察团人员的感情交流,又节约了接待经费。据统计,两年多来,共节约接待经费近80万元。
在繁忙工作之余,牛润之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刻苦认真的学习,他顺利考取了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目前已完成两年的课程。
三年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已牢牢铭记于心,牛润之坚信,今后无论到哪里,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会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