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环湾交通骨架路网提高市民出行便利程度;推进都市型、滨海型、滨河型、山林型4种类型绿道系统建设;实现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2020年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近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园林绿化、生态环保和消防设施等五大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和意见。
实现农村公交村村通
《意见》提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作用。加快建设地铁3号线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以及蓝色硅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R1),争取尽早建成并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及西海岸城际轨道交通工程(R3)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结合青岛新机场的规划选址和建设,适时开展地铁8号线相关前期研究工作。
发展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建设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推进换乘枢纽、充换电站(桩)、加气站、调度中心、保养场以及公交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推广使用节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进鞍山路、辽阳路、奋进路等快速公交专用道的建设或研究,优化香港路、山东路、中山路等既有公交专用道;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公交村村通。
减少“拉链马路”现象
城市道路建设改造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为目标,加快建成环湾交通骨架路网,围绕以胶州湾为中心的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两跨”,积极推进新疆路高架等配套工程建设,全面提升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的功能;完善“功能明晰、通达有序”的环湾区域“四环”骨架道路体系,实现“青、黄、红”城区快速交通衔接。
城市道路占掘路和养护管理方面,合理制定年度掘路计划,规范掘路行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做好地下管线容量预测,加强道路掘路时地下管线的预埋、预留,推广地下管线非开挖施工技术,减少重复掘路和“拉链马路”现象。
两年内建540公里绿道
市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对面积大、质量好、具备改造条件的已建人防设施,逐步改造为公共停车场。鼓励将平面停车场改建为立体停车场,加快市级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建设。
加强天桥、地下通道等行人过街设施以及自行车交通设施,结合全市山、海、城、河特色资源的分布,推进市域、城区、社区3个级别和都市型、滨海型、滨河型、山林型4种类型绿道系统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和周边四市多网串联、以滨海绿道和大沽河绿道为骨架的绿道系统结构,力争到2016年完成540公里绿道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部绿道建设。
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
《意见》要求,打造青岛“智慧管网”系统,实现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加快地下管网的智能化管理进程。统筹做好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热力、工业、综合管沟等八大类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每隔2至3年进行一次市政地下管网的规划修编,实施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
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到2016年,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同时,到2016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5%以上。
城市供热设施要求推广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利用浅层地能和污水、海水热能,扩大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到2016年,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燃气设施建设方面,加大管输天然气供应量,到2016年,城市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90%,市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县城及小城镇达80%。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完善收集运输及处置体系,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分别建设1处以焚烧为核心的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到2016年,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达到60%,打造全国最洁净城市。
2020年绿地率超35%
据了解,青岛将重点打造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点”状绿地,以滨水绿地、道路绿地为主的“线”形绿地,以太平山综合公园和浮山生态公园等为 “面”的大型生态绿地,通过“点、线、面”结合,构建“一带、三纵、三横、八组团”的城区生态布局,实现城市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到2020年,实现人均公园绿地保持在11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35%以上。
城市公园建设方面,将建成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生态公园、百果山世园会3大城市公园,对文化公园进行改造,同时对双山、嘉定山、北岭山、枣儿山、老虎山、卧龙山、双峰山、道观山等15座山头进行清除违章、山体恢复、山地植被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胶州湾岸线景观和绿道建设,着力打造环湾生态岸线和“带状”公园。
此外,我市还将结合道路、大型居住小区、城市公园等,建设城市中心绿地14处。结合城市绿地功能提升,兼顾防灾避险、防洪排涝和雨水回收利用,力争到2015年,新建1处具有一定规模、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
城区河道水质能见鱼儿游
《意见》要求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在河道综合整治方面,完成汇入胶州湾的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流域防洪排涝标准。2014年年底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整治任务;2016年年底完成海泊河、李村河、楼山河、张村河、白沙河、洪江河、羊毛沟河、南新安河等市区主要河流的综合整治,城区河道全部恢复达到鱼类生长水质要求,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饮用水源地和引水渠道等城市公共供水设施保护,要实现确保向市区供水的8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湿地保护与建设上,要求突出抓好胶州湾湿地和沿大沽河流域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划定大沽河河口、李村河入海口、河套西北部等湿地保护区,形成完整的海陆复合生态系统,同时加快墨水河、洪江河、羊毛沟河河口区的生态恢复,实施墨水河、羊毛沟、咸水湖等湿地公园建设。
救援装备体系四位一体
对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意见》要求加强消防供水和消防车通道建设管理,与市政给水管网同步建设消火栓,确保已建消火栓完好率达到100%;加强消防用水管网普查与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水量、水压充足;城市街区道路及农村主要道路应保证大型消防车能够通行。
据悉,我市将更新优化消防车、直升机、消防艇以及适合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地铁等特殊场所灾害事故的特种装备结构,形成陆、海、空、地下四位一体的立体救援装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