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顶级帆船制造项目、国际游艇产业园、深海装备试验检测基地……昨日,记者从黄岛蓝色经济办公室获悉,黄岛新区获国家批复后,新区研究制定系统的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强化资金、人才支撑要素,推动蓝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一系列重点海洋制造项目,立足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建设世界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项目
帆船游艇将来都能造
“黄岛新区批复后,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时机,积极推进重点海洋制造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澳大利亚帆船生产、国际游艇产业园等项目。”黄岛蓝色经济办公室副主任杜军说,将来全球顶级的帆船、游艇都能在黄岛制造、生产。
澳大利亚顶级帆船制造项目由世界顶级帆船设计团队与国内大型水上运动产品公司双方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在黄岛新区建设帆船生产研发基地,主要生产不同型号的帆船以及研发,项目一期建设帆船生产基地;二期建设帆船研发中心。项目运营后可实现年产游艇400艘,预计年产值1亿美元,利税9000万元人民币。
为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创造新的发展平台,打造青岛游艇产业航母级基地,高水平推进城市功能板块建设,投资方拟在黄岛新区开发建设国际游艇产业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主要内容为建设综合游艇产业园,包括邮轮母港,游艇生产基地,国际游艇俱乐部,国际游艇会,国际游艇博览中心、贸易中心,高端酒店群,滨海风情酒吧街等。
助力
推进涉海产业发展
“黄岛新区立足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建设世界级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杜军说,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现有企业尽快扩大产能,支持、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国内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市场,多方承接新的订单。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展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扩大海西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研究制定企业参展相关费用给予一定补贴或全额负担的政策措施。”杜军表示,鼓励船舶产业逐渐将重心向海工产业转移,吸引国际海洋工程装备30强企业与本地区企业合资合作,推进海工高端装备、深海探测开发装备等产业快速发展。
提升现有海洋特色园区水平,对已获批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园进行高端设计,强化园区管理、产业转型,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在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董家口循环经济区规划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目前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推进建设海工项目,引进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科研院所,提升设计研发水平。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海洋石油工程青岛制造基地四期工程建设,助推海洋工程走向深海远海。建设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发展海洋药物、医药中间体、医用新材料三大产品体系,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推进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等研发与产业化。
服务
设2亿元扶持资金
研究制定系统的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强化资金、人才支撑要素,推动蓝色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政策体系。协调推动省、市出台支持黄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新区发展条例,做好争取并承接上级117项政策支持、改革试点和管理权限的准备工作,营造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设立规模为2亿元的新区蓝色经济专项扶持资金。
加强资金保障,与大型金融机构就支持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经济资金投放。申请设立西海岸海洋发展银行、航运保险公司等专业性法人机构。发展金融租赁业务,设立海洋租赁公司、船舶金融租赁公司等。引进建设青岛国投公司投融资和财富管理综合平台项目,力争投融资总规模超过100亿元,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目标
建成现代远洋渔业基地
杜军表示,规划建设海上高新区,以人工岛为依托,打造国家深远海开发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大型深海装备、科研仪器海上试验场,在可燃冰、海洋油气等深远海资源勘探、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争取突破海底机器人、自主型无人探测器、遥感探测等深远海探测先进装备技术;规划建设国际远洋渔业产业园,大力发展远洋捕捞、深海养殖和海洋牧场,以总投资102亿元的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为龙头,力争2020年在基地交易的远洋渔船达到1000艘,年卸鱼量300万吨以上,形成千亿元产业链。力争早日建成黄岛现代远洋渔业基地,打造国家海水健康养殖基地和海珍品养殖基地;建设斋堂岛海洋能技术试验基地,探索海流能、风能、太阳能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新模式。推进国家海洋油气工程、海岛(礁)测绘、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科研平台能级。(记者 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