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详解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之城中村 交通 医疗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磊江 2014-11-22 07:48:18 字号:A- A+

    6年拟改造164个城中村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推进人口市民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大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政策,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使城中村和棚户区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

    健全完善工作推进和政策支持机制,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集体资产改制和社会保障均等化“两改一化”,促进“村民市民化”,逐步实现土地性质转为国有、集体经济转为公司制运营、村民转为城镇居民。到2020年,基本完成六区四市建成区范围内的164个城中村改造,实现32.3万城中村居民市民化。

    区市政府要依据城中村改造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城中村改造年度计划,科学确定改造项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把城中村改造成为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区。

    城乡养老保险可转移

    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机制。符合城乡居民或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条件的,可参加相应养老保险。城中村居民实现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符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社会救助标准的,纳入城市社会救助范围,依法享受相关社会救助。加强城中村居民就业扶持,将其纳入城乡就业扶持的重点范围,保障充分就业。城中村改造后应实行规范的物业管理。

    打造环胶州湾城市核心区

    打造环胶州湾城市核心区,环胶州湾城市核心区由东岸、西岸、北岸三大城区构成,由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和西海岸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城区部分组成,是青岛大都市区发展的核心,是全市行政、文化、金融、商贸、港口、旅游、产业综合服务中心。

    根据青岛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发展要求,形成东、西、北三岸城区联动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以大沽河、胶州湾为生态中轴,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洋河等主要河流构筑生态间隔,形成组团式、海湾集合型大都市核心区。

    东岸城区重点彰显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特色,培育成为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商务、旅游度假为主体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际水准的以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对外开放先行区;北岸城区重点整合周边区域,培育成为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

    次中心城市亮点纷呈

    将胶州、即墨、平度、莱西四个县级市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科学规划城镇空间布局,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即墨】发挥交通区位优 势,做大、做强针织服饰业和市场商贸业,加快推进汽车整车及配件等制造业发展,在全市东岸发展带上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山东半岛的商贸中心和高先进制造业基地。全方位、多渠道地承接青岛大都市核心区的辐射带动,在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扩大市场等全面融入大青岛整体发展格局中,实现与城阳区在居住、交通、商贸、物流等方面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与崂山区在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互补与协作。

    【胶州】依托胶州国际机场及铁路枢纽,重点发展铁路物流、空港物流、商贸服务和现代制造业,建设为山东半岛的物流枢纽、空港及航空产业综合配套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平度】发挥丰富耕地资源优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国家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良好工业基础,借助蓝黄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家电制造、生态农业、海洋产业、新材料等产业,建设为青烟潍联接地区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抓住蓝黄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发挥蓝黄区域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强化与胶东半岛和鲁中地区的区域对接,突出面向青岛、融入青岛的格局,承接青岛的产业辐射转移,作为大青岛北部区域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莱西】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商贸流通业、食品饮料等资源加工工业,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联系青岛市区及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交通走廊和产业走廊。提升在青岛市的地位,注重与平度、即墨在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作。 确定5个重点功能组团

    按照注重创新发展、合理确定发展规模、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原则,将董家口港城组团、鳌山湾组团、胶东空港组团、姜山组团、新河组团等重点功能组团建设成为青岛市城镇化战略格局的次级节点,培育成为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功能区,吸纳转移人口的重点集聚。

    【董家口港城组团】这是国际枢纽港青岛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代国际物流贸易港;依托大型散货和矿石码头,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大型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大宗散货集散和能源储运中心;临港高端制造业集聚区,港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利用董家口港城组团沿海聚集的优势资源,融入大青岛和西海岸发展格局;拓展港城职能和辐射力,推动海陆统筹、联动发展。引进大型项目,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打造沿海产业走廊。以港区为中心,配合发展相关产业,发挥港口带动作用;完善疏港交通,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思考空间布局,留出城市生活空间。

    【鳌山湾组团】该组团是指蓝色硅谷核心区,是滨海综合发展带鳌山湾群的重要节点,国际海洋科研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生态新城和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整合海洋大学、科研院所和海洋产业,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施“人才强海”战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与产业孵化集聚区。除新型农村社区以及支撑全域的交通、绿化、市政工程以外,严格控制鳌山湾北部的田横地区(田横、金口镇)的开发建设,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胶东空港组团】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业和空港商务,构建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航空产业、临空经济聚集区。

    按照“空港都市”的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设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加强高铁、城际铁路、市域快轨、高速公路与机场的衔接,延伸机场腹地,强化机场辐射能力。

    【新河组团】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为引领、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后加工为基础的化工产业,建设成为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对接平度,融入青岛,与毗邻的昌邑、莱州共同构建莱州湾特色化工产业集群,成为山东蓝黄经济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综合发展城市功能,保护特色湿地、河流环境,引水入城,打造由镇发展为新城的经典范例。

    【姜山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产业,建设为烟青走廊上的蓝色战略节点,以轻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集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宜居新城。记者 王磊江

    打造1小时轨道交通圈

    规划建立与市域城镇化空间布局协调,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海陆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到2020年,实现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县级市和重点组团,高快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1公里/百平方公里。青岛中心城区至周边县级市、重点组团1小时可达,建制镇2小时通达。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

    A 规划建设新陇海线

    完善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青荣城际铁路、胶新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加快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海青铁路、青太客运专线和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规划建设青岛至兰考的新陇海线。至2020年,铁路网总里程达到830公里以上,形成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全国的铁路交通网。

    B 港口吞吐量达5亿吨

    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优化完善前湾港区、黄岛港区,调整提升老港区功能,永续利用、保护和控制好港口岸线资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至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00万标准箱。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在完善青岛北站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红岛高铁站、西海岸综合交通枢纽、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积极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集疏运系统。

    C 铁路实施客货分离

    规划构建“双快、一慢”的交通骨架,建立以高快速路、铁路为主的生产性交通体系,疏解货运交通,连接空港和中铁集运中心等货运枢纽;建立快速大运量轨道交通和绿道慢行系统为主的生活性交通体系,快慢结合,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强化交通设施质的提升,推动交通结构的转型。在区域层面,抓住青连铁路、青荣城际等铁路建设带来的客货分离时机,建立更为高效的铁路系统,在全市基础设施一体化、东西两翼通道不断加强的机遇下,通过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引领,带动大青岛都市区格局的形成。

    D 建跨区域公交快线网

    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至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达到50%。

    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之间以市域轨道为主,以快速公交为补充,覆盖大中客运交通走廊,形成公交骨干网络。中心城区构建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市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0条市区轨道线,线网总长度354公里。依托快速路、主干路等高等级道路,规划16条公交快线,建立跨区域的公交快线网络。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东岸城区重点加强浮山后、崂山中心区、李沧东部等地区的公交线网建设,北岸城区结合新城建设,道路与公交线路同步建设,西岸城区在优化公交线网的基础上,加强与东岸城区的公交联系,及时开辟中德生态园等地区的公交线路。

    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大中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

    青岛市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系统类别 交通设施构成

    交通运输通道

    客运专线

    济青高铁、胶济客运专线、青太客运专线、青荣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胶济铁路、海青铁路、蓝烟铁路、胶新铁路、晋中南部铁路 连接线、胶黄铁路、青连铁路

    市域轨道

    环湾线、莱西线、蓝色硅谷线、胶济线、平度线、胶新线、西海岸线

    高速公路

    沈海高速、青新高速、青兰高速、青银高速、青威高速、潍莱高速、青龙高速、青威高速市区段、胶平高速、中心城区外环线

    交通枢纽

    客运枢纽

    铁路青岛北站综合客运枢纽、铁路青岛站、铁路西海岸站黄河西路客运枢纽、西海岸综合客运枢纽、青岛长途汽车总站、 青岛汽车东站、唐岛湾公路客运站、汽车北站、平度联通汽车站、即墨即运总站、铁路红岛站港口 前湾港、黄岛港、老港、四方港、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

    机场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基本公共服务

    形成医疗“一刻钟服务圈”

    A 城乡供水一体化

    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一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引黄、引江水配套工程、北墅—产芝水库联合调水工程,加强淡化海水、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供水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统筹供水,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和供水品质,实现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B 再生水回用率达40%

    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次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左右,重点小城镇达80%左右。

    在全市范围扩展天然气应用领域,提高天然气整体利用规模。实施多气源并举的发展战略,形成以中石化管输天然气、中石油管输天然气、中石化LNG“三气源”为主,中海油渤海天然气等气源为补充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建设以胶州为核心节点、连接各次中心城市、覆盖全市重点组团的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居民用户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全部重点中心镇、大部分一般镇具备管道天然气接入条件。积极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城镇燃气供应模式。

    C 中心城区供热率85%

    2020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5%,四市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70%。根据小城镇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小型集中供热热源,广泛采用节能、绿色、环保的地源热泵、沼气以及生物质型煤锅炉等新能源、新技术,增加集中供热覆盖范围,2020年小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50%。

    D 城乡幼儿园标准化

    根据城镇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建立全市优秀干部和教师向县域学校的流动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型农村社区分布,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完善城乡统一的中小学 (幼儿园)公用经费增长机制,实行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统一编制标准。

    E 医疗“一刻钟服务圈”

    建立国家及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一刻钟服务圈”和“一小时三级医院网”,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病床数达到6张左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核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功能组团每3-10万人口设置一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镇配建一所镇卫生院,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小城市试点镇和重点中心镇卫生院建设。

    F 养老床位每千人40张

    到2020年城乡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记者 王磊江

    划“四线”保护胶州湾生态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以水、大气和海洋环境等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装备,严格环境准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新扩建10处污水处理厂

    流域水环境恶化的地区,重点排查和整治造纸、纺织印染、化工、制革、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和畜禽养殖等污染源。规划新建、扩建张村河、沙子口等10处城市污水处理厂,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环胶州湾区域及南部沿海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继续推进对白沙河、李村河、大沽河、墨水河、洪江河、楼山河、龙泉河、镰湾河等城区河段的截污治理与生态修复。制定再生水利用的相关鼓励政策,在污水处理厂新、扩、改项目建设中同步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将再生水广泛用于生活杂用、绿化、河道景观和工业等领域。

    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重

    加强城区热电等燃煤大户的大气污染源治理,强化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建设,逐步淘汰或清洁改造35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积极发展燃气、海水源、污水源、地热等供热方式,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重。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遏制氮氧化物、臭氧过快增长和灰霾天气的增加趋势。保障市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倡导非机动环保交通方式的平等发展地位。实施在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强化和提升在用车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控制在用车的污染排放。对新增的出租车、公交车、邮政车辆、环卫车辆等高频使用车辆,优先选用更加严格排放标准的车辆。

    实施近海生态恢复工程

    依法划定胶州湾围填海控制线、胶州湾湿地保护线、入湾河道控制蓝线及近岸海岸带禁建与限建区域控制线。严格控制填海,妥善保护和优化岸线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胶州湾区域产业准入门槛,限制开发建设强度。推进环海湾域老工业企业搬迁,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禁止胶州湾沿岸重化工产业的规模扩张,逐步搬迁胶州湾沿岸油库、原油码头,转移重化工产业。综合整治入海河流,削减入海污染负荷,改善胶州湾河口附近水域质量,实施近海生态恢复工程,恢复和增殖海洋生物资源,尽快形成林水相拥、生物丰茂的生态湾区。对入湾的大沽河、李村河、墨水河、楼山河等主要河流进行截污和生态修复,远期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100%。调整现状排污口位置,合理利用海域环境容量。

    保护4790平方公里农田

    根据《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划定,耕地保有量为4990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790平方公里。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严格保护,不得占用。

    控制城镇空间增长边界

    青岛市域生态用地保护区总面积约为837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74%。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180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4-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南至海岸线,东至崂山风景名胜区,北至棘洪摊水库防护地带,西至大、小珠山风景名胜区,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94平方公里。

    即墨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营王路、青威路以南,即墨市与城阳区界以北、青龙高速以西、青新高速以东。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平度城区划建设用地范围为东至白沙河,南至泽河,北至荣潍高速,西至规划西外环路,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约59.75平方公里。莱西城区规划用地控制范围北至国辅309公路,东至省道804,西至大沽河,南至蓝烟铁路。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约39.92平方公里。胶州城区规划用地控制范围为北至沧州路—胶平路—北环路—204国道,东至太湖路—滨海路,南至科苑路,西至西环路。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约75平方公里。随着国务院批复胶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胶东国际机场的建设带动,胶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可适当调整。

    探索推进“飞地经济”模式

    探索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建立健全规划统筹、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利用现有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推进老城区、旧厂房、城中村的改造和保护性开发,发挥政府土地储备对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作用。禁止未经评估和无害化治理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鼓励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探索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制度。

    相关链接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名地、名街、名镇、名村、名居。

    构建由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工业遗产、历史文化村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构成的青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

    市域范围内重点保护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村镇、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心城区范围内重点保护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

    深入实施居住证制度

    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居住证持有者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权、社会保险权益和基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服务、计划生育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参加社会保险和连续居住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子女中考和高考资格、中等职业教育补贴、就业扶持、保障性住房、社会救助等权利。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深化、拓展居住证的社会服务管理功能,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增强暂不具备落户城镇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新闻提示 公示期间市民可提建议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 《规划》)由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已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并提交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可行性,现将《规划》向社会各界公示征求意见,《规划》公示期为2014年11月21日至11月27日。公示期间,欢迎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书信、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和完善规划,请在提出意见和建议时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单位名义的请加盖公章。联系单位: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联系人:曾林。联系地址:青岛市澳门路121号甲 邮政编码:266071。联系电话:0532—85785828,85723156(传真)电子邮箱qdcshb@126.com。记者 王磊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