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博物馆仓库堪比银行金库 必须两人同进出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5-14 05:44:39 字号:A- A+

    记者第一站走进青岛市博物馆

    开篇的话

    秦砖汉瓦、书画典藏、化石标本……博物馆,以疏朗条理的笔法,勾勒出纷繁万物的眉目,让人认识世界的面貌。历史匆匆掠过,光阴渺若云烟,博物馆如同驿站,用馆藏精粹挽留时间的脚步,让人有定睛瞻仰的机会。藏品众多的国有博物馆,小巧精致的私人博物馆,不为人知的校园博物馆,特征鲜明的行业博物馆,40多家博物馆如繁星点缀在岛城的地图上。新《博物馆条例》已于今年3月20日正式实施,这些博物馆将迎来巨大的契机。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早报记者将带您访遍岛城博物馆,发掘博物馆及其藏品背后的故事,体味博物馆人创馆中的酸甜苦辣,共同探讨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昨天,记者第一站来到青岛市博物馆,从这里开始了此次博物馆之旅。

    周六的早晨,60多岁的郑德胜提着前一晚剩下的3个包子,捧着灌满绿茶的保温杯出了家门。一个半小时,他坐了25站公交车,到了青岛市博物馆,在里面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重逢,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那时他还是个调皮的孩子,这两尊佛像安静地站在一片空地上,抬头就能看见。半个世纪过去了,郑德胜去甘肃参军,在上海打拼,最终回青岛落叶归根,两尊佛像也几经搬迁。当年的小伙伴,郑德胜已经无从找起,但是这两个面带笑容的“老朋友”却仍可以随时来见。

    镇馆之宝1

    “丈八双佛”:

    海云庵老人心中的童年伙伴

    发髻高绾、大耳下垂、颔首微笑,两尊北魏佛像身姿轻盈,静立于市博物馆西区大厅。大佛高约一丈八(约6米),故被称为“丈八佛”。参观者站在佛脚旁均需仰首,但佛像丝毫没有给人压迫感,眉目中反而散发出宽仁厚世的慈悲情怀,令人备感亲近。郑德胜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住在杭州路附近,这几尊大佛给他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世事变化不定,如今说起四方机厂里的这几尊佛像,他常有隔世之感。“当年佛像就露天放着,我们常常围着佛像捉迷藏,调皮的小孩还爬到佛像手臂上玩。”郑老饶有兴味地回忆,说得尽兴时眉飞色舞。他回忆,附近居民对大佛的存在习以为常,佛像眉目慈善,大家都任由孩子们在旁嬉闹,并不觉有冒犯。

    两尊大佛的故事在郑德胜老人父辈的嘴里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总是跟抗日和保护国宝有关。据说他父辈中有人跟着当年的四方机厂原厂长栾宝德,亲自跟随专列到淄河店车站,把草绳缠绕的石佛和石碑运回了青岛。据说当年运送石佛很不简单,路过铁路桥梁时,因为石佛太沉,桥下要用木头将桥梁顶起来,上面还要用滑轮吊运,前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大佛迎回四方机厂。

    记者采访了市博物馆文保部主任、馆长助理赵好,才将老人没能说完的故事补齐。佛像有4尊,两大两小,这四尊石造像原安放于山东临淄龙泉寺内,据《临淄县志》记载:“龙泉寺在龙池村西北淄水岸上,尚有石佛四,各高丈八尺”。1928年,日军入侵山东时,日本商人曾两次预谋将佛像盗回日本,时年上海《申报》刊文厉斥该罪恶行径。不久,济南发生“五三”惨案,国民群情激奋,日本人迫于形势,才未敢将这批文物盗走,但将两尊小石像(现存市博物馆一楼)的佛头盗走,其余用草绳缠裹的石佛和石碑一直躺卧在淄河店车站。1930年,青岛四方机厂原厂长栾宝德亲自调拨专列将这批石造像和石碑运到青岛,安放于当时的四方公园内。此后近半个世纪里,佛像安详地俯视周围的日异月殊,直到1977年,青岛市政府决定将4尊北魏佛像和两座石碑迁至青岛市博物馆院内。

    郑德胜还记得,当时居民对即将要搬家的大佛依依不舍。记者了解到,当年吊运石佛用的是4个特制的角钢吊笼,里面用木料衬好,用两台当时青岛最大的20吨吊车吊起,用4辆长拖板车运输,车队一路走走停停,由于佛身太高,沿路经常得由人工挑开碍事的电线,交通一度中断。由于石佛太重,进入当时在大学路的博物馆时,把院内铺的石条压陷入地下10多厘米深。

    赵主任告诉记者,1998年7月8日,丈八双佛经历了第三次搬迁,从大学路搬迁到梅岭东路博物馆新馆。为了保护石佛,施工人员用工字钢加上钢板将大佛包起来,再往里灌沙灌水,使钢板里沙子与佛像间无缝隙,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仅仅这个包装过程就有30多人忙活。两台50吨的吊车合力将石佛放倒,大佛搬迁当天正赶上啤酒节开幕,为了避开人车高峰,下午三四点钟,载有大佛铁箱的车队在交警的帮助下从大学路原博物馆大门中缓缓而出,近百米长的车队,前边有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地一路前行,直奔东部博物馆新馆。

    镇馆之宝2

    钧窑乳钉鼓式洗:

    藏友董老心中的捡漏传奇

    “捡漏”是许多收藏者毕生追求的乐趣。正因如此,青岛收藏界才对市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一直津津乐道,这件国宝就是北宋钧窑乳钉鼓式洗。

    “跟这个‘漏’相比,我们这些藏友间流传的其他捡漏传奇都登不上台面。”岛城文玩收藏行家董老先生不禁感叹。“来博物馆之前,它就是个鸡食钵子,放在农家院里没个人瞧。”董老向记者讲述其中的故事。这只钧窑乳钉鼓式洗,外形呈鼓式,腹部装饰几十枚乳钉,足部为三个兽头。瓷器外壁紫艳如玫瑰,内壁淡蓝如碧空。此前是北宋皇家文房用品,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是贵族使用,且制作工艺早已失传,钧窑乳钉鼓式洗传世量极少,目前所知不及5件,其中两件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962年,原青岛市文物商店的文物专家张廷臣与同事下乡蹲点,搜罗民间零散文物。一日,他们经过一处农家,看到院中有一群鸡围着一只青色笔洗啄食。他与农妇交谈时,拿起笔洗仔细观察,发现它虽然被泥土蒙蔽,但其纯正色泽仍然难掩,心中暗暗称奇。朴实的农妇见他是个文化人,对这个鸡食钵子又爱不释手,便大方地赠予他。欣喜的张廷臣过意不去,便给了农妇5元钱,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们捧回笔洗后小心清洗,越发觉得其品相极优。这只“鸡食钵子”经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鉴定后,最终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镇馆之宝3

    明万历《道藏》:

    研究生小马的课题

    青岛市博物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是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刊印的正统版本的《道藏》,由万历皇帝钦赐给崂山太清宫,是非常珍贵的宫廷藏本。两年前,刚本科毕业的马源来到山东大学读研,并跟随宗教科学与社会研究所姜生教授攻读宗教学。2013年,马源初拟“道教南传越南”的研究课题时,姜教授向其推荐了青岛市博物馆的这部古籍。马源向记者讲述,起初她对这件重量级的镇馆之宝有些望而生畏,但在向博物馆方面表明意向后,很快就得到了正面答复。“他们不仅从库房内给我找资料拍摄,还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给我传资料,这让我非常感激。”马源说。

    赵好主任介绍,崂山太清宫建于西汉,日后发展为仅次于北京白云观的第二宫观,明万历皇帝特赏赐了这部《道藏》。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部《道藏》应有4554册,现存4516册,这部《道藏》如此完整,得益于太清宫道士们的精心保存。整部《道藏》中的《太平经》最为特别,也就是目前马源所研究的部分。青岛博物馆收藏的《道藏》所含《太平经》共有90卷,具有极高研究价值。赵主任介绍,《道藏》卷帙浩繁,馆内现存《道藏》一共有120箱,但并没有人做过系统细致的研究。“古代典籍不应被束之高阁,我们希望人们来研究它,让典籍说话,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赵主任说。

    ■记者探访

    博物馆仓库堪比银行金库

    对于很多走进博物馆的人来说,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博物馆内价值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藏品究竟从何而来?文保部的赵好主任告诉记者,青岛市博物馆内馆藏文物24万余件,其中大部分是在1959年青岛市博物馆筹建时期从社会各界收集的。

    到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时,馆内大部分文物都已经到位,后来岛城文物商店也会将收集到的珍贵文物拨交到青岛市博物馆。政府财政还会每年拿出15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与征集。

    但随着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收藏热,文玩价格一路走高,青岛市博物馆征集的藏品标准较高,主要依赖社会捐献。其中以漆器收藏享誉世界的李汝宽家族从2009年多次向青岛市博物馆捐赠了上起汉代、下至明朝的珍贵漆器,以及唐三彩和一些珍贵瓷器,填补了该馆在漆器收藏方面的多项空白。青岛市博物馆为此专门开设了李汝宽家族捐赠漆器专柜向游客展示。

    除了地上展馆,还有藏在地下一层的仓库。青岛市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琦介绍,仓库使用的大门与银行金库门是一样的,只有文保部人员有进入库房的密码。想进入库房,首先必须由保卫部送电;进库时,至少要有两人同进同出,以此互相制约监督。青岛市博物馆库房共22个子库,根据文物类别质地的不同分别存放。每个库房内部都是木质橱柜。人员入库房后,还需要经过风淋系统除尘,接触文物时更要佩戴口罩和手套。据罗主任介绍,库房环境非常干净,几乎达到纤尘不染的程度。

    ■记者手记

    行走在博物馆 呼吸历史的气息

    蔚蓝色的屋顶与天圆地方的外观,诠释着海洋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恢弘的建筑与开阔的广场内,收纳着岛城的文化底蕴。走进了青岛市博物馆,游客分散在7000平方米的展示区内徜徉着,每个人都享受着一份难得的心灵宁静。

    北魏 “双丈八佛”石造像驻立在门口,俯瞰着进门的游客,慈眉善目中闪现着人类智慧的光辉。上古东夷文化肇创时石器的粗糙,商周时期的龟甲和青铜器上铭刻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汉唐时期的瓦当和三彩,宋元时期精致的瓷器,明清时期绚烂的文化,直到民国和现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仿佛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征明、董其昌的书法,蓝瑛、朱耷的绘画,磁州窑、钧窑的瓷器,一部明正统十年纂辑本的《道藏》,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你沉醉其中,仿佛穿越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行走。

    相关链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 “博物馆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今年青岛早报联合青岛市博物馆,由馆内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书画组和瓷器玉器组,为市民免费鉴别藏品真伪。活动时间定于5月16日即本周六上午,欢迎藏友携宝来参加。

    除了鉴宝活动,5月16日上午,市博物馆还邀请社会名家推出“香道”体验活动,现场开讲“品香、鉴香、藏香”之道,让观众感受沉香带来的妙不可言的独特清韵;围绕“包头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展出的原始岩画,推出石全石美“岩值”创意彩绘PK活动,时间为当天下午,地点在博物馆东区一楼南展厅。以上两项活动限20个名额,有意者可以在上午9时以后,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报名预约。

    鉴宝大会等你来报名

    馆长推荐

    馆藏24万多件文物等你探宝

    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介绍,青岛市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是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文物24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30多个门类。

    馆内共有13个展厅和环廊展示区,陈列面积达7000平方米。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乡间画记——山东民间木版年画》、《左臂丹青——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百工奇技——馆藏古代工艺品》、《彩瓷聚珍——馆藏明清瓷器》、《古钱今说——馆藏历代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常年展出文物近2000件,展品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皆为历代名作和馆藏佳品。

    优秀的讲解员和闪现在各个展厅及不同服务岗位的文化志愿者可为各类观众群体提供包括外文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讲解服务,对展出的重点文物还配备了能够输出中、英、日、韩4种语言的导览系统和微信自助导览系统。馆舍实现了WIFI免费信号全覆盖,公共服务区域设有电子触摸屏、资料查询区、资料放映区和观众互动区,通过它们,观众可以亲身体验与虚拟文物互动的乐趣,亲自动手制作传统手工艺纪念品。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隋永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