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城阳打洋工村:孩子一出生就送回国成留守儿童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王涛 2015-08-03 06:39:04 字号:A- A+

    在城阳上马有个前程村,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村民兴起出国打工热,最多时曾高达200多人,在国内外工资差别越来越小的今天,前程村仍有100多人在外打拼,村里不少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他们相依为伴,成了留守一族。近日记者到村里进行了探访。

    缘起:

    出国热最多200人打洋工

    走进前程社区,村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型孺子牛雕塑。村民告诉记者,之所以立下这样一座雕塑,就是提醒大伙,要时时刻刻像牛一样勤奋工作,才能换来幸福生活。雕塑后面是宽敞明亮的大街,还有一排排崭新的楼房。

    前程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徐万武说,出国打工热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街道及村里都鼓励年轻人到国外去,挣外国人的钱。开始时,只有少数人主动响应,因为几乎没人出过国,担心被骗。最早出国的是一些胆大、有想法的青年,几年后,村里人看到出国的人确实挣到了大钱,就都想出去了。到2000年时,出国务工达到一个高峰期,仅前程社区就有200多人。

    “最近几年,出国打工的人越来越少。”徐万武告诉记者,2000年前后,出国打工的人月收入在1000欧元左右,当时欧元汇率高,折合成人民币在万元以上,而当时国内的收入只有千元左右。近几年,不少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而国内工厂给出的薪水则越来越高。举例说明,在西班牙如果没有什么特长或专业技能的话,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六七百欧元,折合成人民币不足5000元,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记者了解到,目前,前程社区有100多人在国外务工,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韩。“其实这个数字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徐万武说,社区现有居民2000余人,中青年占到三分之一,也就是五六百人,出国打工人员约占二成。而在上马街道的20多个社区里面,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出国打工人员,但人员都比较零散。

    探访:

    全家在国外留下老两口

    这么多人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和家人父母又是如何联系?带着众多疑问,记者走进社区老人徐兴瑞的家中。提起徐兴瑞,村里人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家里有一件了不得的事,三个儿子都在国外打工。事情还得从十七八年前说起,老人的小儿子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工作。后来企业改制,工作一时没了着落,亲戚帮忙找了一份到西班牙的工作。

    “父母在,子女不远游。”徐兴瑞说,起初自己也有些舍不得,可妻子认为,年轻人出去锻炼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最初,小儿子在国外的月工资达四五千元,而当时国内的工资只有900元左右。在小儿子的带动下,其他两个儿子也纷纷去了西班牙,同去的还有他们的妻儿。如今一家11口人都在西班牙,留下75岁的徐兴瑞和老伴在家。

    老人家住的是一套老式平房,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异常干净,院子顶上还罩上了防虫网。院子向阳的一面,种了不少花花草草,悬挂着的鸟笼里养了两只八哥,每有客人到来,八哥就会学着人说话的声音向客人问好。养花、逗鸟、喝茶,徐兴瑞每天过着简单而又重复的生活,自己觉得也很悠闲,让他担心的是,老伴身体不太好,因为患有心脏病已做了3次手术。

    讲述:

    出国过年才有首张全家福

    “儿子出国前,我给他提了一个要求,等工作稳定后,一定要把妻子带过去。”老徐说,他知道那种父子分离的感觉,不希望他们小夫妻再长久分离。夫妻俩在国外打拼原本不易,一旦有了孩子就难上加难。三个儿子有5个孩子,除了大孙女在国内出生,其他4个孙子孙女都出生在国外。为了不影响儿子儿媳的工作,孩子出生后,老两口都是把孩子接回来帮着抚养,等到了上学的年龄,再送出国回到父母身边。接回再送出国4个孙儿,老两口用了8年时间,最小的回来时不到两个月,而如今都已经5岁了。

    说话间,徐兴瑞的目光瞅向桌子上的一张巨幅照片。这是一张全家福,一家13口人一个也不少。“这张照片来之不易啊!”抚摸着照片老人感慨地说,儿孙们常年在西班牙,一年半或两年才回来一次,即使回家,也都是这个有空那个忙,从来没有一起回来的时候。去年春节前,3个儿子打回电话来,称因工作忙无法回家,建议两位老人到西班牙过春节。于是老两口有了出国的机会,也才有了这第一张全家福。

    在徐兴瑞家里的一面墙壁上,挂满了儿孙的照片和奖状。“虽然在国外生活,好在3个儿子都住在同一条街上,彼此有个照顾,他们有开超市的,有开水果店的……”徐兴瑞老人不停地说着。

    延伸

    2岁女娃网上叫爸妈

    和徐兴瑞一样,前程社区居民孟庆春的两个儿子也在西班牙打工,同去的还有他们的妻子。

    最早出国的是小儿子,他先是去餐馆当服务员,如今经营着一家餐厅。条件好了之后,他把大哥也叫去了。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国,最多一年见一次。

    目前,孟庆春老两口照顾着3个孙子孙女,除了16岁的大孙子是在国内出生的外,另外两个孙女都是在国外出生后被送回国内的。因为没有全家福照片,老人就拿出儿子的结婚照让2岁的小孙女辨认,对于爷爷奶奶,小孙女一眼就认出来,却对爸爸妈妈有些陌生。为此,从来没接触电脑的孟庆春买了电脑,目的是为了儿子能和孩子多交流。

    徐兴瑞一家有11口人在西班牙生活,其中4个孙子孙女都是在西班牙出生的,按照规定他们可以加入西班牙国籍的,但目前他们均为中国国籍。“一家人曾为国籍的事儿讨论过,儿子们也征求过我们的想法,不过我们暂时没让他们入籍,等孩子们成年后自己选择吧。”徐兴瑞说。

    记者从上马街道办了解到,目前辖区20多个社区的村民有在国外打工的经历,其中好多年轻人因孩子出生不方便照顾,就送回国内交给老人抚养,但加入外国国籍的还没听说过。因为这个原因,不少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与父母的交流,对成长非常不利。

    幕后

    总感觉自己是外人

    前程社区居民张胜岗是出国一族又回来的,对于出国的那段经历,他有自己的亲身体会。“看着别人都出国了,我也想去试试。”张胜岗说,2001年,他去了西班牙,最早是在当地的一家服装企业打工。具体工作是熨烫,说白了跟国内一样,就是干低端的体力活,所不同的是,那边的工资高一些,一个月下来能赚4000多元。

    像多数求职者一样,干了3个月,他就转行了,在一家中餐馆干厨师,当时的工资月收入万余元,除去生活费用,也能剩下六七千元。在当时,这个工资在国内算是高的。一个人打工,老板管吃管住,条件和国内的职工宿舍差不多,但如果一家人都去,就需要单独租房子。当时,一家三口都去了,妻子也有自己的工作,租房子加上孩子的生活费用,需要花费至少一个人的工资。

    2011年母亲去世,借着回家探亲,张胜岗一家三口回国。“实际上是不想在国外干了。”张胜岗说,如今在国外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和国内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更重要的是,回来不需要承担背井离乡的痛苦。很多老乡的孩子在国外出生,却没有加入外国国籍,说起这个原因张胜岗表示,在国外,你永远感觉自己是个外人。(记者 王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浪淘沙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