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建设的青钢环保搬迁项目近日在董家口新厂区实现全流程贯通试车。一座现代化、生态化的临海钢铁企业以雄伟的姿态展示在世界面前。标志着青钢发展将实现质的飞跃,标志着青钢向转型升级、凤凰涅磐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也是青钢发展新的起点。
定位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青钢环保搬迁项目既是适应青岛市城市定位发展的要求,是中国钢铁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需要,也是青岛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更是青钢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载体。记者了解到,青钢环保搬迁项目自2012年12月31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以来,历经2年多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于2015年11月6日实现了全流程贯通试生产。青钢环保搬迁项目正式投产后,人均产钢将实现1000吨/年,是目前235吨/年的4.3倍,是国内钢企平均水平454吨/年的2.2倍,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高端产品比例达54%,产品出口比例约1/3,深加工比例约1/4。
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表示,青钢环保搬迁项目全线贯通试生产是青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质的飞跃。一是降低运营成本,建高效益新型钢企。青钢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为先,各工序主流程采用布局紧凑、节约成本、低成本的优化布局,各工序间物流费用、能源损失等方面做到了极致;辅助流程充分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巧借外力”利用社会资源,引进资金、先进的管理技术经验,降低了整个搬迁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二是,优特钢品种占90%以上,打造特钢领头羊。青钢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立足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精品钢长材研发生产基地,打造优特钢领头羊。
科技创新打造优特钢生产基地
目前,在钢铁行业遭遇寒冬的季节里,青钢积极围绕环保搬迁项目的转型升级、发展,在科技创新、万众创新、“互联网+”的时代,融化“寒冬”,迎接钢铁产业发展的“春天”。
王君庭介绍说,青钢在工艺装备上实现大型化、高效化、现代化,达行业一流水平,尤其是轧钢工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确保产品质量档次达到一流水平;技术创新放首位,采用多项先进的特色新技术,炼钢工序引进了新日铁的中间包等离子加热技术和连铸轻压下技术,这两项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结构以优特钢为拳头产品,除了提高现有优势品种钢帘线、胎圈钢丝、弹簧扁钢、焊丝等现品种的质量档次,并开发齿轮钢、轴承钢、合金结构钢等行业高端特种用钢,优特钢品种占90%以上。顺应“互联网+”时代大势,充分发挥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贯穿起企业价值链,实现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集电商、物流、特钢数据、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钢铁服务平台,从传统制造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向平台经济电商模式,打造智能钢厂、绿色钢厂。
绿色环保 世界一流
在节能环保方面,青钢坚持绿色发展,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融合一体。青钢新厂区各工序能耗指标、顿钢综合能耗指标环保指标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资源实现高效循环利用,年可实现循环经济效益9.6亿元。
王君庭说,青钢将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环保项目投资约18亿元,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转型升级后的新青钢将环保和循环经济融合,坚持生态环保、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的建设原则,大力探索新一代绿色制造流程,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落实各项环保、节能措施,优化生态产业链组合,建成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可持续发展型的新企业。达国家最高环保标准。重点合资建设“四大中心”:污水处理中心、固体废物加工中心、热能供应中心、冷源综合利用中心。同时,投资20.5亿元配套建设15项重大节能环保工程,实现余热余能、废气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和重新利用,能耗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年节能11万吨标准煤,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7.2%,自发电率达65%、年可实现节电16.7亿千瓦时,回收蒸汽65.7万吨;并充分利用新能源,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达700KWh;拟投资建设1个5万KW的风电场,每年发电量为11500万KWh。
旧址拟建商务商贸复合功能区
新青钢的顺利试产,为老厂区今年底顺利稳妥关停创造了前提条件,近万名职工将妥善分流安置。老厂区全面关停后,将大大减少市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对改善市区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创建文明、幸福、宜居城市做出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老厂区关停后,所辖区域拟规划为商务商贸复合功能区,对加快实现工业岸线向生活岸线、文化岸线的转变,建设胶州湾东岸生态宜居新城起到重要作用。(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