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平度老人孤军奋战创新木版年画 遍及世界各地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胡相洋 2016-02-01 11:31:31 字号:A- A+

    

■宗成云和他的木版年画。

    猴年新春将至,平度市李园街道宗家庄村的年画手艺人又开始印年画了。

    73岁的宗成云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他的印制房间,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油墨味,书架上、墙上、门窗上……处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木版年画。

    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200年的历史。宗成云告诉记者,宗家的先人宗有明到潍坊杨家埠结交朋友,把潍坊的年画引进来,到了民国初年,宗家庄70户人家已有30多户开了木版年画作坊,后来发展到全村户户都以年画生产为业。宗家庄由此成为与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齐名的北方三大木版年画胜地。

    “一张年画中最多用到黑、大红、桃红、紫、绿、黄共6种颜色,而年画的制作程序细分起来有20多道工序。”宗成云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现场制作了一幅年画给记者看。宗成云先从100多个已经刻好的木版中选出6个,这些清朝留下来的木版都是硬度适中纹理细密的野生棠梨木,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宗家庄木版年画取材广泛,多以民间故事、戏曲、小说等为素材,另有中国传统的“门童”、“财神”、“灶王”、“窗花”等300多个品种。宗成云先在一个木版上刷上黑色颜料,随后将画纸盖在木版上,用工具一压便套上了色。“这只是上了一遍色,这幅年画需要上6套颜色。 ”10分钟的时间,一幅“麒麟送子图”就印刷完工了。宗成云说,这些年画多数被市内的一些书画店等预订,被当作装饰礼品售卖,也有外国留学生买回去送人。

    宗成云7岁跟爷爷学印年画。在他的记忆中,宗家庄年画最辉煌的时期是1950年前后。那时,二百户人家,一多半都制作年画,“小贩们吃住在村里,半夜里还在挨家挨户搜罗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宗家庄木版年画前后受到过三次冲击。宗成云回忆,第一次是文革期间,木版年画被当成封建迷信取缔,很多版也被销毁了;第二次是胶印画普及,冲击木版年画市场;第三次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房屋改造,门、窗都变大了,贴画用不上了,改贴对联了。到现在,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生产者仅剩宗成云一家。

    木版刻青史,年画遗古风。作为宗家庄版画的传承人,怎样在新时期让这门传统手艺不致衰落,而是发扬光大呢?宗成云想了不少法子。

    “把它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要保护好它。”让宗成云颇感欣慰的,就是他家保存的宗家庄木版年画的木制印版。“150套、400多块老木版,这些可都是清朝文物啊。”宗成云告诉记者,它们都是当年木版年画传入宗家庄时,宗家先人们自己用野梨树一块块做出来的,传了两百多年。“木版年画印料、工序,也还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点儿没走样。”

    近年来,宗家庄版画尝试着在工艺品“非遗”文化礼品市场这个新领域另辟蹊径。宗成云把规格大体相同的年画折叠成38张、68张等数个版本的册子,附上防伪书签,并找名家题写册名,加上中高端包装,市场颇好,“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都有我们平度宗家庄的这种木版年画册子。”

    他还请来了美院教授,帮着设计京剧脸谱、历史故事等新内容,创新宗家庄木版年画。宗成云屋里挂着的“水浒一百单八将”、“24孝图”,就是他新创作的。除了传统的木版套印,他还尝试一种新的工艺半印半画,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以往是青一块,红一块,无过渡色,而现在有层次,有过渡色,细致,这种尝试在高端市场已有反馈。”宗成云说。(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胡相洋 通讯员 孙京信 文/图)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叮当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